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1975年的出土文物,揭示窃符救赵真相:为何信陵君一定要杀晋鄙


1975年的出土文物,揭示窃符救赵真相:为何信陵君一定要杀晋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258年,魏国,大梁城外。

一队3000多人的门客和百架战车聚集在一起,所有人的神情凝重,因为这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战了。他们的目标是邯郸,准备和围困赵国都城的暴秦军队决一死战。即使知道这一举动是飞蛾扑火,杯水车薪,但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退缩,因为为了主公---信陵君魏无忌的诺言,为了信陵君平时对他们的知遇之恩,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先秦 战车

正当信陵君跳上战车,准备一去不返的时候,一个破衣烂衫的老者在经过信陵君的座驾时悠悠道:“面对凶残的秦人,我这把老骨头打不动了,老夫就不随公子您去了,公子勉力奋战吧。”说罢也只是微微行礼,然后慢慢悠悠地晃开了。

不一会儿,魏无忌的车驾就折返了回来,寻访这位老者。这位老者就是侯赢。正是他,挽救了眼下这3000人,还有赵国的命运。

                     

战国时代魏国的兴亡,可以被视为一个关于人才的寓言。在人才漏斗魏国,信陵君是魏国为数不多的本国人才,而且也是人才中为数不多的有知人之明的人才。窃符救赵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当然,《信陵君列传》的历史意义远不止于此。

一.人才的得失:魏国兴衰的历史密码

                     

吴起

魏国曾经享受过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魏文侯时代魏国是真正的人才如云:传授儒学的子夏,制定法经的李悝,文武兼修的吴起,还有善于统兵、名将乐毅的祖先乐羊。虽然这些人才大都不是魏国人,但是凭借着魏国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还有魏文侯带头礼贤下士的政策扶持,魏国成为了当时天下最重要的学术中心和人才集散地,这一魅力又持续为魏国吸引到了公叔座、卫鞅、孙膑、庞涓等人。但是随着文侯的离去,不论出身任用人才的政策,又被优先重用王公贵族所取代,于是在魏武侯和魏惠王时代,吴起、卫鞅、孙膑等一流人才都纷纷离魏而去,孙膑连续在桂陵和马陵之战中重挫魏国,几乎打掉了一大半魏武侯时代积累的强大部队;而孙膑带兵侵占魏国的西河地区,在这一压力下迫使魏国东迁。

                     

张仪

再到后来,随着重用王族核心成员的政策继续,魏国又流失了张仪和范雎这两个异常优秀、但是报复心极重的人才才士,张仪虽然是魏人,但是在制定外交策略时,对魏国毫不留情,范雎也是如此。

正是在从自己的国土上流失的人才的打击下,魏国领土萎缩,国势日蹙。但是上天也给了魏国一件礼物,那就是著名的王族公子信陵君。

到了信陵君出生和成长的年代,秦国已经取代了魏国,成为了称霸天下的存在:就是在魏昭王的时代,秦国在伊阙之战屠杀了韩魏24万联军将士,占据了魏国的河东地区,又夺取了魏国大小61座城池。在前284年后,魏国都城大梁先后5次被围困;到了信陵君的同父异母兄弟,魏安厘王的年代,大梁被围困,韩赵魏联军损失了14万人都无法阻止秦军的步步紧逼。

                     

秦汉门客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陵君一面仇恨秦人如火如荼的侵略,一面又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不论士人是否谦虚还是傲慢,公子都十分恭敬的对待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富贵而怠慢他人,于是渐渐地,魏无忌吸引了3000多慕名而来的门客。

二.知己相逢:信陵君的养客之道

                     

胡服骑射的赵王

在当时养门客是很多封君用来夸耀门庭、博取虚名的手段,但是对于信陵君而言,自己花费的俸禄和封地是要收取实际效果的,否则为了虚名而养士人,并不符合自己和魏国的利益。于是在信陵君的求贤政策下,信陵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情报信息网,有一次,魏王的斥候来报,赵王要入侵魏国,正在和魏无忌对弈的魏王吓得面如土色,但是在过了一会之后,信林君的暗哨来报,赵王并没有入侵,这是赵王带着他的亲随在边境上狩猎,所以请众人不要担心。

结果不一会儿,魏王的斥候真的来报,赵王确实只是在游猎。不过比起赵王入侵,魏安厘王更担心的事情是信陵君的情报网怎么会比自己更加灵通。

信陵君微微一笑,表示自己在赵王身边埋伏了眼线,所以可以迅速得知赵王的行踪和喜好,虽然信陵君十分得意,但是他的兄弟魏安厘王却因此对信陵君产生了巨大的怀疑,生怕公子的眼线和人脉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威,所以不敢将国政交给公子。但是这份令魏王恐惧的人脉网,将在日后多次派上用场。

                     

先秦间谍活动很频繁

那么信陵君是如何积累有效率的人脉网呢?一日,公子亲自驾车,将尊贵的车左位置,让给了一个此前众人闻所未闻的士人,等着他来坐。车驾来到了大梁城的东门附近,载上了一个人们闻所未闻的老者,虽然破衣烂衫,但是目光如炬,如同明灯般穿透熙熙攘攘的尘世,能看穿这纷扰乱世背后的真相。信陵君本来准备将老者带回府邸,但是老翁表示,自己还要拜访一个自己的门客,于是信陵君将车架转向市集,前去拜访一个正在挥刀解牛屠狗的力士,两人在一边不紧不慢地交流着。

而周边地民众们纷纷围过来,看到衣冠华美的信陵君在等两个衣着普通地凡夫俗子,一开始还觉得很奇怪,但是看到信陵君等的越久,他的神情还越发平静和谦虚,就不禁觉得这两个人更加神秘莫测,而信陵君则更显得有识人之明。

虽然身后的骑马随从们面部已经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但是他们不知道,信陵君耐心等待的毫不起眼的2人,将在日后挽救三晋中的魏赵两国。

                     

长平之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平之战的爆发,赵国的最终惨败导致了秦军对邯郸的大举围攻。如果六国中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就此没落,那么秦国的兵锋将几乎所向披靡。

一封封来自赵国的求救文书 传入了大梁王宫和信陵君的府邸,面对一封封语气焦灼迫切的求救信,虽然信陵君使出浑身解数,游说魏安厘王出兵,但是畏惧于秦国的淫威和潜在的致命报复,于是魏王下令晋鄙带兵前进到也成修筑壁垒,对于战局持观望态势。面对赵国使节的哀求,催促和责备,魏无忌终究没有让魏王改变主意。所以他只能轻点自己门下的门客和武装,拼凑出了3000多人和百乘战车,准备前往围困中的赵国都城,与自己的姐姐,姐夫平原君同生共死。

接下来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这些门客组成的单薄队伍,即将与虎狼秦军,进行大卫和歌利亚般实力悬殊的对决。

三.窃符救赵:侯赢和朱亥的奇谋

                     

魏国军队

在即将踏上征途的时刻,侯赢意味深长的目光,还有那似笑非笑的表情,都在暗示他:侯赢平时受我厚待,但是现在却什么建议都没有,他老人家的口袋里应该还有没打开的锦囊吧。

于是信陵君立马调转车驾,回到大梁东门寻找侯赢。果然,侯赢还有没说完的话:


侯赢平时受到了公子的厚待,公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一句话都不多说,就希望公子能回来听我说完,果然公子回来了。



接下来就是侯赢的建议,当然这些情报也揭示了他能受到信陵君重用的原因:晋鄙的兵符还有一半在魏王的卧室中;这个符节只有如姬能够获得;而公子曾经帮助如姬斩杀过杀父仇人,所以此时如姬一定会全力相助公子,窃取兵符。

这时,当初侯赢带公子见过的大力士朱亥身背铁锤走了过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以利国家大事。如果公子出示兵符,晋鄙交出了军队就很好;但如果他不愿意交出军队,朱亥可以在关键时刻行动,您就让朱亥击杀晋鄙,夺取大军。”

                     

朱亥

这时,向来以礼待人,不滥杀无辜的信陵君不禁英雄落泪,因为自己终究是矫诏行为,所以一想到猛将晋鄙会因此而丧命,自己在击杀秦军前,要先杀害国之干城,就不由得感到惋惜。

随后信陵君向朱亥行礼,而后者则慷慨的表示,以前没有在细节的礼仪上回报公子,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其实在先秦两汉时代,作为为数不多的可以经常接触到肉食的人群,屠夫往往意味着力士,除了朱亥,樊哙,张飞都是如此,这些人的经历,也构成了史记里“市井奇才”的历史原型。随后一行人这才到达了军营。

                     

窃符救赵

而在如姬偷到了兵符给信陵君,估计一行人来到了邺地军营之后,侯赢向着北方郑重地拜了几拜,随后颇有仪式感地拔剑自刎,以先秦时代士人流行的方式,为生命画上了一个颇有仪式感的句号。这是侯生以生命的重量,激励公子成就霸业,也是以自己的生命,抵偿可能即将丧命的晋鄙的性命。当然说到底,为了不给公子的行动麻烦,他也必须保密。

至于为什么晋鄙必死,后世的出土文物,就可以解释:这是因为从20世纪出土的杜虎符和阳陵虎符,符节身上都有对应的文字,详细解释虎符的使用场景和规则:比如1975年出土的杜虎符,就有明确规定:

                     

杜虎符


“调兵之符,右半存于君王处,左半在杜地长官手中,调兵超过五十人,杜地官员的左符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才能行动;但如果遇到须点燃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合验兵符即可行动”。


可见非紧急行动,虎符调动大规模军队,不仅要两符合璧,还要有其他的勘验程序,比如国君的口谕/诏令才能成功调动军队。

而信陵君在擅自矫诏,没有其他信物佐证的情况下,自然引发了晋鄙出于职责的盘问:晋鄙觉得没有前因后果就要接受军队,不合常理。

                     

朱亥杀晋鄙

之后的故事,就是后来为人们广为流传的情节:朱亥趁前者不备将对手锤杀,在魏军战士们的惊愕中,信陵君慷慨激昂的解释了韩魏两国的并存关系,随后从10万魏军中精选5万人马,让这些人父子,兄弟同时在军中的回去一人,为家族留后,然后带者剩下的大军救赵。随后这些人和北上的楚军一起向着邯郸前进。亲自到边境上迎接的平原君赵胜面对信陵君,不由得真诚的长拜,表示自己确实比不上信陵君。

                     

精锐的魏武卒

正是因为信陵君的门客众多,而且情报丰富,所以魏国在十余年间没有遭受兵灾,而信陵君也因为违抗魏王命令,再将军队交给将领后,选择自行流放到赵国。

四.天才的没落:秦国对魏国人才的反间迫害

                     

战国四公子

事实上诚如赵胜所言,信陵君在识人方面要高于孟尝君,平原君等人:相比于孟尝君的鸡鸣狗盗之徒,需要靠自荐脱颖而出的毛遂,以及在进行政治斗争时,门客几乎无一挺身的春申君,信陵君更重视对门客的日常结交。

比如在赵国期间,他不顾自己的高贵身份,换上平民的服饰去拜访躲在博戏之所的毛公,还有躲在卖酒卖醋的店铺里的薛公,平原君得知后十分不屑,表示信陵君徒有虚名,每天和赌徒还有小贩混在一起,实在是令人看扁,而信陵君在得知之后,则十分愤怒地表示,之前就听说了毛公和薛公的大名,我想结交还来不及,结果平原君不仅不结交,反而耻笑我不顾身份与他们接触,看来平原君的交游只是为了摆阔,而不是真的爱惜士人啊。结果,这让赵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被迫亲自登门谢罪。结果,一半的平原君门客纷纷投靠了信陵君,虽然信陵君的封地只有十分贫瘠的鄗城。

                     

招贤纳士

而且信陵君在赵国期间,在门客的劝谏下,养成了“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的处事风格,对曾经有恩于赵国的战绩看淡,但对于有负于魏国的夺军杀将行为保持愧疚,以相对平和稳重的心态处理和各方的关系。

正是因为真正地礼贤下士,所以当秦军再次围攻大梁时,在毛公和薛公的极力劝说下,信陵君放下了和魏王的前嫌,飞驰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国。在危急关头,他以魏国上将军的身份,通过长期积累的人脉网,向列国朝廷发出邀请和求救信,于是在信陵君的组织下,列国组织了以魏国为首的五国联军,最终在河外之战中击败了秦国将领蒙骜,再次化解了魏国的军事危机。

                     

秦国十分善于间谍战

虽然信陵君再次立下了大功,并将自己门客的群体性智慧,和自己的指挥经验汇集成了《信陵君兵法》。面对信陵君的声望,同样重视人才/善于求贤的秦国对于外国人才,如果不能加以笼络,收为己用,就应当以反间计手段加以毁灭。历史上秦人对于老当益壮,沉稳迎战的廉颇,在赵国灭亡关头力挽狂澜的李牧,在战国末年,上有一战之力的齐王建,都成为了秦人收买客卿后的反间对象。对于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是秦国能够击灭六国的关键性因素。

                     

魏无忌再次取得了胜利

于是秦人在战场上无法达成的目标,用古老而俗套的权谋就轻易达成了:秦人让晋鄙的门客去魏王面前诋毁公子名望太高,在外邦所有人都只知道公子,而不知道有魏王;秦人甚至还派使节去祝贺公子是否有当上魏王。这些消息,都激活了之前,魏王对于同父异母兄弟过于灵通消息的恐惧感。由于深感不被自己日夜牵挂的母国信任,所以魏无忌也开始变得颓废不堪。

在之后的4年中,魏无忌每天日夜痛饮醇酒,和妇女一起日夜作乐,不再过问天下大事,在胡天胡地中燃烧自己宝贵的生命。秦国成功的通过外交手段和魏王对于权臣的恐惧心理,毁掉了战国时代,七国中为数不多的王族人才。随着信陵君的离世,魏国对秦国唯一的威慑力量就此不复存在,随着东郡的建立和秦军放水冲击大梁城墙,魏国最终亡国,而秦军放水淹没大梁城墙,就是信陵君生前所担心的事情。

五.虎符的文化意味&窃符救赵的故事内核

                     

虎符

《魏公子列传》不仅是一部关于人才的寓言,自然也有司马迁一以贯之的写作主题:坚守知己之义,舍命报答恩情,对抗强权。

小小的虎符,则因为信陵君的传奇而广为人知。窃符救赵故事的文化基因,不仅仅有信陵君的急中生智,还有仁人志士们在关键时刻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虎符,象征着战国时代正在日益强化的君王权威,魏国自己也是最先变法的国家之一;而信陵君,侯赢,如姬等人的前赴后继,冒险救赵,则象征着华夏文明原初时代,先民们不受强权束缚的一腔热血和原始冲动,为了这份冲动,史记中的众多人物可以以自刎,刺杀的方式,激励同仁,报答知己,为了自己心目中的道义,“虽千万人吾往矣”,勇敢地对抗虎狼秦国。

                     

司马迁

司马迁虽然自己效力于汉帝国的国家机器,但是在那个中央集权并不十分严密,各地风俗依稀可见的时代,先秦的英雄豪杰们还在被各地人们所纪念,至于司马迁自己对于秦制的批判性态度,也是以对先秦历史人物倾注心血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而窃符救赵,无疑就是这条涛涛长河中,一朵晶莹的浪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1975年的出土文物,揭示窃符救赵真相:为何信陵君一定要杀晋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