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胡化更甚:笼罩在五代沙陀文化影响下的宋朝

胡化更甚:笼罩在五代沙陀文化影响下的宋朝

冷炮历史2019-12-19 13: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认为,唐朝受异域文化影响很深,而宋朝则是拨乱反正的杰出代表。然而,从很多具体层面的事物来看,宋朝的胡化只是没有唐朝看起来那么明显。但沙陀文化却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宋人,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唐朝更深入骨髓。

宋朝由于马政不振,导致骑兵数量和质量堪忧,其最终原因在网上有很多争议。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是全国上下嗜食羊肉,导致羊群挤占了大片草场。即便如此,宋朝每年还需要从辽国、西夏进口大量羊只来满足国内需要。

羊肉在宋朝的地位 已经大大高于唐朝

这倒不是说唐朝人不爱吃羊,但李家的羊群从不会去挤占军队马场。由于唐朝有明确规定,从亲王以下到二品大官之间的群体,每个月只供给20只羊。所以余下的肉食对象,主要就是同步配给的60斤猪肉。因此,羊肉虽然地位更高,但却没有在日常消费者占据一边倒地位。但宋朝的中产阶级却往往瞧不起猪肉,认为那是平民口味。因此,羊肉市场的缺口始终是欲壑难填。

当然,由于宋朝的法理依据就继承自五代的沙陀三朝。所以,其文化基调也比唐朝有了更多的中亚特质。

唐朝的鲜卑化贵族 已经历了几轮汉化洗礼

唐建立之前,来自北方的鲜卑人大量融入中原。甚至有出生六镇集团的两代隋朝天子,先后致力于振兴儒学和士大夫文化,去掉北朝遗老们的胡化气味。因此。唐人的华夏荣誉感反而更加强烈。但宋朝之前却有沙陀三朝。再往前追述,还有安史之乱和河朔藩镇割据造成的区域性胡化。虽然沙陀等异族勋贵在宋建立时已高度汉化,但这些家族一直在朝中占据高位,继续享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宋朝本质上是胡汉各家族与士大夫群体的联盟,没有像唐朝那样经过均田制改革,也较少顾及底层百姓的利益。

在宋朝的早期军事将领当中,也有很多带有外族背景的成员。许多延续数代的军旅家庭,就起源于不同阶段内迁的沙陀和奚人,也有南下投诚的早期契丹或渤海国流亡者。甚至是早先从蒙古高原南下的薛延陀突厥,以及数年前就与鲜卑主力分家的吐谷浑成员。这些将门不仅互相联姻,也经常和宋皇室联姻,形成利益共同体。如宋仁宗的皇后郭氏,就是出生代北名将郭崇的曾孙女。

宋朝的武人集团 大都来自早前的胡化藩镇

就连士大夫群体,一样有明显的胡风影响。因为唐末和五代的战乱频发,北宋初年的士人大多来自河北、山西等有强大军事保护的区域。那里也正是唐河朔方镇集团和代北集团的发源地。这类士大夫的典型,就有司马光、韩琦、文彦博等知名人士。其中的文彦博祖上原姓敬,后来为避讳石敬瑭才改姓文。其家族原本就是石敬瑭宠臣,所以有很大概率是山西杂胡。

宋朝的军队崇尚以步制骑。尤其是在攻灭十国与北上伐辽的早期,大都追求骑兵精锐化。希望以少量高质量的骑兵,却和大规模的辽国军队抗衡。这种思路本身就体现出很高的中亚特质。作为中间载体的沙陀铁骑,到李存勖灭后梁时也才勉强过万。整个后唐王朝的鼎盛时期,也就只能拿出3.5万匹战马。后来的宋军也大体继承了这套思路,却因为马匹和武器质量退化而难以收到前人的效果。

受粟特影响的沙陀骑兵 反过来又左右着宋军风格

除了爱吃羊肉和军事制度,胡化本身也对宋朝的行为模式有很大激发作用。李唐曾不止一次的对突厥称臣,但随后始终不忘找机会反扑,最后才拿到了天可汗封号。宋朝名义上与契丹结为兄弟之国,实际上还是要每年提供给对方不少孝敬。但贵族全然不觉失败,觉得自己大赚一笔。在西北边区,宋朝为争取羌人义兵支持,一度允许他们杀死汉人后用钱赎罪。到了后来的靖康之耻,更是献出公主贵女给金人抵偿赔款。显然,宋朝相比李唐更加不以媾和为耻。坚持对抗的表现之下,是比表面胡化的唐朝更加没有底线。

农耕帝国一般都重视抑制土地兼并,以便维持自耕农数量。无论东方历史上的汉唐两朝,还是西方的罗马-拜占庭帝国,都将自耕农视为自己的统治基础。但宋朝在拥有繁荣的文化的同时,对底层人口保护却大大下降。从宋仁宗的时代开始,如果有地主打死佃客,就只需罪减一等,发配邻州即可。这显然是将底层平民视为贵族私产,抹杀独立的自耕农群体。

宋朝的主动本土化 只是浮于表面的幻想

胡化本身并不见得是坏事。毕竟,汉朝就需要靠南匈奴和乌丸骑兵戍边,抵御崛起的鲜卑威胁。唐朝也大量任用鲜卑、粟特和突厥裔当兵,应付高句丽、阿拉伯与吐蕃对手。

但宋朝基本都是去其精华而取其糟粕。不仅没有将更好的军事技术掌握在手,反而把异域环境下的社会陋习都掌握熟悉。哪怕圈养再多的士大夫为自己粉饰太平,也架不住胡化集团本身衰退所带来的实力锐减。这才是宋朝积贫积弱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胡化更甚:笼罩在五代沙陀文化影响下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