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美国与伊朗:从两厢情愿的热恋对象 到无法共存的头号死敌

美国与伊朗:从两厢情愿的热恋对象 到无法共存的头号死敌

冷炮历史2020-01-09 08: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中东各地都是随能被引爆的火药桶。但没有一处雷区向美国和伊朗的关系这样,跨越极限而又连绵不绝。百年前的两国,甚至都没有彼此深交的意愿。如今的双方,却已迅速度过甜美至极的蜜月,跌入无法共存的修罗场。如此急转直下的暴虐关系,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但正如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美国和伊朗的抉择都不可能摆脱时代的滚滚洪流。前不久被无人机炸飞的圣城部队指挥官–苏莱曼尼,就是这段历史的最新亲历者。但他绝不可能是最后一个参与者。

被炸死的苏莱曼尼 只是美伊长期冲突的最新体验者

1气氛尴尬的邂逅

美国独立是18世纪后期的最具影响力事件

18世纪后期,新兴的十三州在北美大陆独立,成为后来足以影响世界大势的美利坚合众国。至于远在东方的波斯,则已经在风雨飘摇中几经伏伏,承受了数千年的兴衰往事。

当时的两国,虽然彼此相互知晓,但绝没有功夫尝试深交。由英格兰开启的工业时代,正将全球的发展进程进行首次超级加速。美国很快就因为欧陆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先后同法英两国开战。期间,他们还忙里偷闲的讨伐北非海盗,暴露了初生国家的宏图极限。波斯则继续在传统的东西两线作战,不断应付奥斯曼土耳其与中亚的乌兹别克部族侵袭。他们还首次遭遇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攻击,在浑浑噩噩中迎接史无前例的恶劣形势。

在对俄战争中节节败退的波斯人

百年之后,美国已蜕变为西半球的国际利益代言人。依靠门罗主义的外交胜利与南北战争的二次洗牌,逐渐让所有人都无法对其视而不见。波斯也不再被东西两头的老对手打搅,却必须面对南方沿海的大英帝国与北方高加索山麓的俄罗斯人。这就决定了双方很难在关键问题上遭遇,几乎完全被各自的地缘战略所隔开。哪怕是有美国有深度参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改变不了合众国无法染指印度洋与广袤欧亚内陆的事实。霍尔木兹海峡与波斯湾,终究是大英帝国从印度斯坦输入物资与兵源的集散地。

但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再次对历史发展进行了新一轮加速。前者的最大成果,就是石油作为燃料资源的地位日益飙升。后者的最大影响,就是促成更加猛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降临。一切都亦如前次浩劫的翻版,却在程度与层次方面都继续加深。美国自知无法长期严守中立,在走出大萧条的伊始就准备参与未来鏖战。波斯的主人则替换为著名的巴列维王朝。通过将旧国名更新为伊朗,声张自己对于古雅利安文化区的固有主张。两国几乎同步扩大胃口,也让彼此的地理间隔迅速缩小。

1941年在德黑兰举行联合阅兵的英苏联军

1941年,英国与苏联合力出兵伊朗,迅速控制了整个国家。他们的动因是害怕巴列维王朝与纳粹德国勾兑,收获则是让美国的大量武器援助。至此,十三州的后裔正式将自身影响力波及中亚。

根据著名的《租借法案》,北美的现代化工厂将承担起反法西斯战争重任。但在英美两国海军还无法完全控制远海的特殊阶段,大批物资需要经过南非或印度转运,再通过伊朗给予苏联。在1942-43年之间,这条波斯走廊成为了苏联维护纵深优势的巨大保障。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首次高峰论坛,也在其首都德黑兰举办。

青年时代的波斯末代国王 礼萨-巴列维

通过外国干涉而上台的青年国王–礼萨-巴列维,正胆战心惊的学习如何观察新世界。顺便目睹美国的可怕工业实力,给所有强于自己的势力以不可或缺的保护。

二战结束后,旧的世界体系开始分崩离析。美国决定肢解大英帝国,就不可避免的在印度洋尝试填补真空。苏联的如日中天,也尝试以另一种形式影响伊朗。针对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的国有化运动,也在莫萨德克总理治下的伊朗浮现。于是,CIA决定出手,并在老谋深算的军情六处协助下,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美伊冲突。原本只是虚君的礼萨-巴列维,被人生中的第二次被政变推向前台。随即,真正拥有实权的国王决心彻底投入美利坚怀抱。

大量的美国援助物资 从伊朗送到苏联手里

2注定无果的两厢情愿

1953年的伊朗军事政变

1953年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迅速升温,进入了让后人都会感觉肉麻的蜜月期。华盛顿没兴趣过问伊朗人怎么看待自己,但需要德黑兰帮自己对抗苏联。后者不仅直接控制中亚斯坦,也将影响力迅速辐射至阿拉伯世界。靠近风暴中心的巴列维,更是需要突破议会里精英的束缚,达到自己对国家的最大化掌控。两厢情愿之下,美伊成为了相互依存的战略同盟。

正是依靠这段亲密关系,美国在中东“找到”了彰显自身意志的最佳载体。伊朗在五角大楼的谋划家眼里,是堪比英国和日本的前沿重地。前者为北美制衡欧洲与北大西洋,后者帮华盛顿封锁亚洲与太平洋。伊朗则涉及波斯湾、印度洋和整个欧亚洲腹地。于是,就像英日两国那样,巴列维当局不仅要执行最关键的防御苏联扩张,甚至努力平衡其他地区势力的搭便车行为。

至今 伊朗空军都拼命维持巴列维时代购买的F14

面对这种安排,巴列维国王当然是乐在其中。美国资本的不断进入,让该国有了史无前例的现代化发展。美国技术的慷慨援助,也让国王的军队成为周遭邻邦都不敢小瞧的“海湾宪兵”。最后还有西方贷款补助,让伊朗人在国际军售市场上的地位,连今日的土豪沙特都有些望尘莫及。最新款的美军主力战机,可以很快在波斯找到买家。最好的欧美坦克,也会迅速将国王的陆军武装起来。相应的,伊朗军方又成为某些地区小国的技术源头。例如东面的巴基斯坦空军,就热衷于找伊朗战机来协助自己训练。因为只要和波斯飞行员过招,就能有直面当世最强战机的感受。

若非1979年的革命风波,伊朗或许还会在美国帮助下,成为首个拥有航母战斗群的中东国家。然而,看似两相情愿的背后,实际上是双方都在刻意掩盖的将就。就和冷战时代的众多地区冲突一样,深埋在两大阵营的集团对抗之下。

晚年的巴列维国王

伊朗可以用美国资本,发展重点城市与生活其中的精英人口,却不愿面对整体依然落后的惨淡现实。原本并不显著的贫富差距,随着现代资本社会的复制而愈演愈烈。大量新生事物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乡村的吸纳水平。于是,城市内的贫富悬殊与城乡间的理念冲突,在国内制造了互相嵌套的两极分化。但美国的需求就是发展那批伊朗精英,而非所有的波斯民众。巴列维就必须需要加速自己的治国进程,并不断用优秀的孤证去讨好美国。

1979年,问题被彻底激化为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双方的蜜月期也就此彻底终止。自认为没有享受发展红利的城市贫民与感觉传统遭侵害的乡村人口,一起将自诩伟大的国王和精英们驱逐。愤怒之火也立刻烧到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将最后的温存破坏殆尽。由此引发的漫长制裁,至今都在折磨伊朗自己。

结束流放后 返回伊朗的霍梅尼

3对方都是大撒旦

冲入美国大使馆的伊朗抗议者

俗话说的好,还能做朋友就是没爱过。美伊之间的决裂,在很大程度上也反应了这种心理。美国人觉得对方忘恩负义不领情,伊朗则觉得对方给的不多还都是虚情假意。当霍梅尼正式称合众国为大撒旦,双方的相互诋毁与妖魔化就无可避免。

两国间的第二次冲突,就是今人都非常熟悉的伊朗人质危机。整个美国大使馆及其工作人员被扣押400多天,甚至一度因断水而不得不饮用游泳池里的“存货”。美国军方出动了在越南表现出色的“蓝光突击队”,却发现丛林战经验不使用于中亚沙漠。结果是搭载180名突击队员的8架直升机,居然有3架在半途中就出现故障。卡特总统害怕更多人战死或被俘的画面上电视,果断叫停了所有军事行动。一触即发的直接交战,就这样被延后了数年。但讽刺的是,最后推动危机解决的大事件,就是终于让双方相互开火的两伊战争。

人质危机中的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

1980年,不甘寂寞的伊拉克开始搅入美国与伊朗之间。这场持续8年的血腥闹剧,起初还让华盛顿与德黑兰的关系有了缓和。大使馆的人质在战争爆发后被陆续释放。美国也害怕亲苏联的伊拉克一家独大,默许军火商走第三方渠道为其补充军用零部件。但战争的急速失控,很快就危及至关重要的波斯湾石油运输。伊拉克与伊朗,纷纷从攻击对方的石油工业入手,逐步将矛头对准了所有第三国油轮。前者用空军不断突袭,后者就大量布置水雷进行反封锁。整个西方世界与现代工业文明都忧心忡忡,逼的美国海军被迫进行武装护航。

1987年5月,负责护航的美军斯塔克号护卫舰遭伊拉克空军突袭,因飞鱼导弹命中而遭受重创。虽然伊拉克方面很快进行了道歉,但美国已发行自己无法完全置身事外。两个月后,有美国军舰护航的布里奇顿号油轮在波斯湾西部触雷。不同于伊拉克的表面谦和,伊朗方面直接宣布这是美国军事力量缩水的必然结果。德黑兰方面也要求美国立刻停止护航行动,以免遭受更大损失。

两伊战争期间 在波斯湾护航的美军编队

事已至此,美国也只能在保证不触发战争的底线上,发起针对伊朗的挚诚意志行动。除了加派航母、巡洋舰和更多驱逐舰到位,还不忘出动专业是CH-53扫雷直升机和精锐的海豹突击队员。他们的巡逻艇以2艘重型拖船为基地,开始驱散伊朗人的布雷快艇,并为后续抵达的扫雷舰开辟安全通道。伊朗海军便只能将行动时间换到夜里,却还是躲不过美国陆军的OH-58侦查直升机监视。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都以己方布雷快艇的损失告终。但大家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相互谅解”,也因就此需要被彻底撕破。

这年10月16日的晚上,1艘美国油轮在科威特海域遭蚕式导弹命中。这也是伊朗海军首次公开袭击第三国水域。两天后,美军就发起了敏捷弓箭手行动。4艘驱逐舰在航母舰载机掩护下,直接炮击波斯湾沿海的伊朗石油平台。由于两伊在战争中的相互摧毁,这些设施早已不再具有产油能力,只能成为伊朗突击快艇的躲藏基地。海豹突击队也奉命占领1座石油平台,并缴获了潜伏者来不及带走的无线电台。随后用携带的炸药将平台彻底摧毁。面对此类强势反应,伊朗方面只能向嘴里的大撒旦服软。但只要美国在客观上阻止他们封锁伊拉克沿海,各类交手事件就不能停歇。

驾驶巡逻艇在波斯湾巡弋的海豹突击队

1988年4月,在巴林附近水域航行的佩里级驱逐舰塞缪尔号,突然撞上了伊朗人布设的水雷。18日,美军又发起了第三次的螳螂行动。当年搭载蓝光突击队的尼米兹号航母,率领一众战舰展开反击。伊朗海空军也尝试以水面舰艇和F-4战斗机进行反扑。但在遭到航母上的F-14的拦截后,立刻加速离开了交战空域。

此后,伊朗战机企图再次从低空突防,还是遭到了美军巡洋舰的警告射击。导弹艇则企图绕过舰队,直接攻击后方的油轮。结果被及时赶到的A-6舰载攻击机摧毁。

遭到美军舰载机轰炸的伊朗护卫舰

当1艘伊朗快艇逼近美军的温盖特号巡洋舰时,双方在历史的最激烈冲突便彻底迸发。伊朗人的小船在短时间内遭遇灭顶之灾,几乎连着被4枚鱼叉反舰导弹和5枚标准2防空导弹击中。沉没之前还挨了大撒旦海军的一阵炮击,可谓死的极其壮烈。这样的过度反应,不仅吓跑了伊朗海军,也接着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误击事件。1艘担负防空警戒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因舰长的误判而击落了伊朗航空公司的665号航班,制造了该国海军史上的最大丑闻。

随着两伊战争结束,美国海军与伊朗的藏枪走火宣告停歇,但敌对关系却不可能说散就散。在这个尴尬时刻,又是伊拉克人跑出来“表演行为艺术”。由此引发的的海湾战争,让伊朗的宿敌被自己最痛恨的国家击溃。德黑兰当局默默看着一切发生,并得以缓解边境上的紧张形势。

萨达姆在特定阶段缓和了美伊矛盾

4永远无法原谅的前任

在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中 恐怖分子就有伊朗背景

整个90年代,尽管伊朗与美国之间都显得相对平和,却依然不能抹去感情破裂后的心里创伤。在一些好莱坞电影中,伊朗经常成为恐怖主义反派的幕后BOSS或主要资助人。哪怕进入21世纪后,还有布什总统的邪恶轴心理论,表达了对这个中东大国的无法原谅。伊朗人除了不断还嘴,也在不久之后就“说到做到”。

2003年,美军终于将萨达姆和旧伊拉克彻底击倒。伊朗却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局面。通过支持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部族,一度发展出让美国驻军都头疼不已的地方势力。此后,虽然伊拉克各地的武装的派系众多,但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始终在各种冲突中占得先机。当时间像推进到大搞收缩战略的奥巴马时代,两伊间的关系更是“修复”到前所未有的好状态。此后,叙利亚的内战爆发和升级,又让美国和伊朗都不约而同的开辟了新战场。

伊拉克战争的结局 反而让伊朗的势力得到扩张

表面上,叙利亚战场不应属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任何一方。但恨屋及乌的心里,始终左右着美国对待阿萨德政权的态度。即便有更为邪恶的伊斯兰国匪军出现,也没有改变初衷的意思。与之相对,伊朗不仅给叙利亚以巨大援助,甚至在2015年时直接派兵,并将军事存在保留至今。纵使数个基地被以色列空军炸个底朝天,也丝毫没有退怯的意思。最近始终能占据新闻头条的苏莱曼尼,就经常活跃在叙利亚前线。依靠北约战机的空袭红利,指导革命卫队与本地代理人攻城略地。

既然在叙利亚无法分出胜负,那么伊朗就立刻开出新的资料片。这次,战场是亚丁湾边上的也门,目标则定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伙伴–沙特。其实,若非79年的一系列风波干扰,今日沙特的国际地位和特权还都属于伊朗。这种像极了旧爱打击新欢的行为,倒是符合人性原理,也直接折射出伊朗这几十年来的自我战略定位。就和所有的爱恨纠缠一样,胡赛武装与沙特军队的厮杀,成为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缓慢消耗。美国没有直接动手,却依然能感觉到伊朗人的刻骨铭心。

在叙利亚作战的伊朗士兵

2019年春季,美国开始真正的釜底抽薪,宣布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打入恐怖组织行列。一系列更加苛刻的经济封锁与制裁,让伊朗人有足够的理由恨的直咬牙。6月20日,伊朗防空部队终于在霍尔木兹海峡击落了美军MQ-4C无人机。全世界再次将目光投向中东,屏住呼吸等待新一场战争的到来。随后才惊讶的发现,中东的战略地位已大不如前。

然而,就当所有人觉得特朗普政府不愿意在海湾动手时,位高权重的苏莱曼尼被无人机炸死在伊拉克。愤怒的什叶派群便准备以血肉之躯冲入巴格达绿区,却发现这是全世界防御设计等级最高的使馆。除了砸掉门口的传达室,连看似平常的外墙都不能推到。同时,堪称精锐的82空降师被派往科威特,让早已习惯肆无忌惮的伊朗大吃一惊。初期的愤怒与彷徨,很快就被冷漠和理性所压制。所有人都恐惧的新世界大战,终究无法在波斯湾找到起火点。

伊朗的自身实力 注定苏莱曼尼无法成为新世界大战的起火点

事实上,纵观美国与伊朗的冲突交锋史,就不由发现一个现象。看似弱势的伊朗,恰恰在许多事件中扮演冲动方,并会因此而引发新的冲突。这当然取决于伊朗的自我定位,也表达了他们不甘受制于目前状态的强烈诉求。至于似乎很少有大动作的美国,台面下的操作一样不少。只是强大的总体实力,让其必然不需要像波斯人那样进行喊打喊杀的条件反射。

至于谁更强大?又是谁更有胜利把握?不会是正常人所需要思索的问题。因为聪明人不会只看事情的最后结果,而忽略掉那些真正传递信息价值的过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美国与伊朗:从两厢情愿的热恋对象 到无法共存的头号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