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里留和硫磺岛
贝里留和硫磺岛,是日本陆军太平洋战争中打得最好的岛屿防御战范例。从日军角度(美军角度就不谈,可以搜一搜hyperwar网站浏览相关美海军陆战队贝里留和硫磺岛战役,不复述)来看,这两场战役可圈可点,特别是贝里留在前,为硫磺岛提供了良好的防御战例。无论是步兵的火力配系,还是筑城作业强度,以及战法方式,这两场战役都有相当多值得总结的要点。
再讲贝里留和硫磺岛之前,先列出美国海军陆战队1944年步兵连的火力配系情况——美军是标准化装备,所以无论陆战1、2、3、4、5、6师,陆战步兵连武器编制都是一致的——全连满编254人,60毫米迫击炮3门、重机枪12挺(6挺M1919A4常备,6挺M1917A1备用),3具巴祖卡火箭筒,27支勃朗宁自动步枪(相当于轻机枪),123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97支M1卡宾枪。根据任务需要,有时候还会配备M2喷火器。
贝里留之战
贝里留之战,先看日军各个步兵中队火力配系。很多战史喜欢直接列出日军参战多少个步兵大队,然后列举美军参战多少个营,然后进行兵力比较。很遗憾,这么比较大错特错。

见上图,贝里留防御战日军主要参战部队是第2步兵联队和第15步兵联队2、3大队。第2步兵联队每个步兵中队配备2挺92重、4挺99轻,3具89式重型掷弹筒。每个步兵大队所属的步兵炮中队编制2门94式37毫米速射炮和2门92步兵炮,没有机枪中队(解散,重机编入步兵中队)。联队所属炮兵大队编制3个中队,每个配备4门95式野炮和4门91式10榴,合计3个中队配备24门野榴炮。
相对的,第15步兵联队2、3大队编制一样,每个步兵中队配备2门97式步兵曲射炮、1门97式自动炮、2挺92重、4挺99轻,4具89式重型掷弹筒。没有机枪中队,炮兵中队配备2门94式37毫米速射炮和3门41山炮。
显然,第15步兵联队在步兵中队一级的火力配系,是远远强于第2步兵联队。尽管如此,无论是第2步兵联队还是第15步兵联队,在步兵中队和美国海军陆战步兵连火力对比中,别说压倒和对等战斗,就连对手三分之二火力都不及。在日军炮兵火力无法压住陆战1师炮兵群的情况下,日军贸然组织对美军任何大队到联队级别的反击,滩头逆袭都是极其不明智,也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
下面是日军参战前,地图、天气、潮汐日照月出月龄表,参战序列,弹药准备和筑城标准









贝里留歼敌水际设想,也是日军岛屿战的标准战法。美军登陆前,野炮、联队炮、大队炮、高机必须隐蔽待机,等待美军水汀线(也就是离岸100到150米)时,依托水中水际障碍物(包括机雷——也就是机械水雷)进行火力攻击。重机枪是美军到达水际线,涉水的时候实施侧射急袭。同时,组织海上决死队,在水际周围红树林待机,准备携带炸药突入美军登陆艇群,以及组织海上游击队,埋伏在红树林周围伏击敌登陆点,以及海蛇队(强行突入美军艇群,敌前布水雷),以及神火群(点燃油罐,把水际周围变成火海,烧掉美军登陆艇群)
万事俱备,只等美军。
登陆前,美军的舰炮、航空火力效果——1式47毫米速射炮4个掩体,除开水户山西面通信站周围的炮兵掩体是木质外,其他三个都是混凝土,顶厚1米,炮门是钢筋混凝土2米厚。效果如何呢?没卵用,直接被轰炸和舰炮火力端掉了。(所以,不能动不动说美军舰炮火力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是浪费弹药,什么叫浪费弹药?登陆时受到火力攻击,伤亡惨重是事实,但如果没有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准备,伤亡还会更大更惨)


尽管1式速射炮火力点没什么用,但并不代表日军水际歼敌的战法失效。从重机枪到水雷引爆到炮兵到守备队,给美军登陆艇群造成了很大的杀伤。这是太平洋战争岛屿战常态,美军第一波登陆部队基本就是敢死队(不管美军愿意与否,很大程度就是送死,甭管你火力准备有多充分,总有大量遗漏点)
虽然水际给美军很大杀伤,并不代表陆战1师登不上去。很快,美军步步为营,逼向机场。面对机场的告急,中川州男“果断”实施反突击。这是贝里留之战,最最最重大的指挥错误。我不明白,日军是没看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营连火力编制吗?在立体火力压不住美军同级火力,步兵中队对比美军步兵连火力根本就是处于劣势情况下,无论远战还是近战,日军在美军面前是没有任何进攻能力的,这么简单道理,为什么日军一而再再而三要反击?而不是最大限度加强步兵火力,使之与美军步兵连火力对等或接近呢?非常不解。
很快,中川州男把第2步兵联队1大队决死斩入队、第7中队,第14师团战车队(19辆轻战车)还有全岛步兵火力配系最强的第15步兵联队第3大大队投入反击。简直是胡闹,这种反击就算给美军一部杀伤,也是注定失败,而且战斗力最强的15联队3大队损失60%到70%兵力,大队长千明武久大尉战死。最强大队被打成中队规模,这一仗不仅失败,而且极大削弱了守军实力,中川州男犯下了巨大的错误,白白折损兵力。若非如此,贝里留岛还能打得更久,给美军更大的杀伤。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求把基层火力提升到和美军对等级别,而是一再单纯强调水际歼敌,机场反突击,滩头冲击的战术,是个巨大的败笔。




第15步兵联队3大队逐步失去进攻力,只能被隔绝在南半岛,最终湮灭。(实在是可惜,也是挺蠢的。)第2步兵联队2大队也在美军猛攻下,4、5两个中队被打掉一半以上,16日夜再组织反击又失败(真的没有必要这样组织反击),只能步步退却。
贝里留之战,仅仅2天功夫,中川州男就有2个步兵大队被打的失去战斗力。守备队失去完整战斗力,只能全面退守。
退守也没卵用,美军往岛南步步压缩,第15步兵联队3大队很快就在9月18日全灭(这可是贝里留火力最强的步兵大队,就这么被中川州男胡乱反击,3天就灭了),接着第2步兵联队2大队死战,战斗不止残酷,2大队也渐渐撑不住了。



关键还不止这俩大队遭殃,第1大队也参加反击,损失惨重。贝里留打到第5天,中川州男已经快玩完——第2步兵联队丢了三分之二兵力,十榴完了,天山周围重要地形也丢了,炮兵战力崩溃也没法做到压制机场这个重要任务。

显而易见,中川州男就是瞎指挥。如果日军没有增援,陆战1师也就差不多可以收了贝里留,中川就不是什么可以二阶特晋(死后晋升中将)的福将,而是败将载入史册。这个时候,帕劳本岛的第14师团决心出兵救援。贝里留岛不能完蛋,必须实施反登陆,让火力配系最强的第15步兵联队把第2步兵大队派上去,死也要把陆战1师拖在贝里留。



为了把第15步兵联队2大队送上岛,日军也真是不要命了。敌前登陆,愣是战死海没一百几十个,损失大发8、小发2的代价,把2大队500多人送上岛。
饭田大队这一来还真及时,中川州男得救了。贝里留又开始雄起,中川队长信心满满,意气风发指挥起水府山战斗。这个时候,中川州男手里起码还有1800兵,主要是第15步兵联队2大队、第2步兵联队3大队和第2步兵联队1大队。

不过,美军除了水府山外,还对水户山发起攻击。第2步兵联队2中队和独立第346步兵大队死拼阵地战,除开28日大规模反击企图夺回阵地外,基本都是死守。好歹拼了10昼夜,10月2日基本也挂完。





再说水府山正面战斗,陆战1师直接和中川州男对决。这仗可不好打。面对美军总攻击,第2步兵联队3大队(原田大队)拼死抵抗,集中火力,狠打从东北棱线冲上山顶的美军,愣是把美军赶了下去。10月3、4日暴风雨降临,日军一度还觉得天助神佑,机会来了。是不是赶紧再给贝里留一个增援,彻底把陆战1师给反下去,吃掉算了。(做梦吧)歪脑筋动到要把第15步兵联队1大队、第59步兵联队主力和独立混成第49旅团330大队都调上来。命令都下了,还好这些部队一个没动。不然,来了或许可以给美军更多的杀伤,但日军步兵基层火力和美军相比差距太悬殊,在没有立体火力(陆炮舰炮航空)加强下,较大差距的步兵基层火力使日军所有战役反击企图,都是画饼和做梦。唯有死守和阵前短促反击,才能给美军最大限度的杀伤。


虽然第2步兵联队3大队打得不错,但毕竟双方实力差距摆着的。陆战1师再吃力,也可以不断组织兵力和火力,轰炸上强度,步兵火力加强喷火器攻击,一轮轮反复冲击 ,依仗坚固特甲到甲级阵地坚守的日军,在缺乏兵力和弹药补充下,渐渐撑不住,最终打到10月11日15点,水府山基本也完了。3大队残部那点反扑也太大卵用。

丢了天府山,中川退到南征山继续打。兵力和弹药越来越少——1150人,步枪500杆(子弹2万发,平均一杆枪40发),轻机枪13,重机枪6(1万发子弹),掷弹筒12(150发),自动炮1(150发),92步兵炮1(120发),94速射炮1门(350发),97曲射炮3门(41发),手榴弹1300枚,战车地雷40,黄色炸药80千克,发烟筒80,还有一些缴获的美军武器和弹药在用。这个时候,陆战1师也不想打,不只是伤亡惨重的问题,最重要是他们最终要和陆军第81步兵师换防。这鬼地方,谁爱打谁打去。吊着半口气的中川州男,命还挺好,在自己断气前,愣是把陆战1师给打残了。


换防完毕,美陆军81师开始组织攻击。新来的美陆军还不太熟悉战场,好不容易组织攻击冲上山顶,又被奄奄一息的中川们给反了下去。


第一次失败也没事。美陆军第81师有的是火力,炮击、喷火,山坳设探照灯,修路保障坦克上山。在步步为营的攻击和沙袋筑城作业下,武器弹药兵力所剩无几的中川们也只能让出大部分地盘。

南征山的完蛋,中川们的命也开始倒计时。联合舰队和大本营,除了给中川们发感状,精神打气以外,对贝里留也是实无力救援(废话,这个时候焦点是莱特海陆空大决战。谁还管什么贝里留,联合舰队对中川们唯一期待就是多杀伤一点美军)。10月底,中川们也就500人了,步枪190杆,轻机枪8挺(10600发子弹),重机枪4(2800),重掷弹筒1(20发),手榴弹500,喷火器10,战车地雷20,粮秣按照650人半定量吃的话,还可以撑到11月20日。(也就是说哪怕不战斗,11月20日以后,中川们也要饿死)

美国陆军打法就是趁你弱要你命。采取筑城推进加山炮靠近支援打法,把躲在山洞的中川们步步逼死在南北纵长300,东西横宽100米狭窄区域,电台用电池消耗差不多了,电报都没法再收。至于美军的打法,还是老一套,逐步压缩,喷火、炮击、轰炸、爆破。就这么简单,日军一点办法也没有,就连组织小分队出击,哪怕抢点电池回来给电台用,都已经做不到。


11月22日,和口粮吃光日子也没多几天,应该也断粮了。美军修好道路,坦克冲上山,中川只能用最后电池发诀别电报,贝里留守备队也该玉碎了。

贝里留就这么完了。虽然全灭,但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万人级别岛屿战中第一次和美军打出差不多1:1的优秀战例。

实战证明,依托甲级和特甲筑城作业的日军在防御战斗中,是可以有效抵消美军火力优势。如果不是中川州男抱着老传统,在立体火力和步兵基层火力都远差于美军的基础上,非要强行组织夺回机场的反击,白白葬送宝贵的第14师团战车队和2个步兵大队战斗力(特别是守军火力最强的第15步兵联队3大队)的话,中川州男完全有可能在贝里留打出一个小硫磺岛,提前给美军万人以上杀伤的最优秀战例。
当然,历史是不能如果的。贝里留犯下的错误,包括日军步兵火力配系的不足,将在硫磺岛防御中进一步改善。硫磺岛之所以能打出更优秀的战例,也是栗林忠道站在中川州男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最终更进一步实现的。
硫磺岛
同样的,谈硫磺岛战斗前,必须先讲火力配系。第109师团各步兵中队编制9挺轻机枪和9具掷弹筒,各步兵大队所属的机枪中队编制12挺92重机枪,步兵炮中队配92步兵炮2门和94速射炮2门(显然,硫磺岛步兵大队的火力,无论轻机枪还是重机枪,都是超过贝里留的第2步兵联队。这是硫磺岛守军基层能给美军重大杀伤的核心原因之一)

接着,再看总体兵力火力配系。硫磺岛拥有1整个战车联队(联队长正是柏林奥运会马术冠军得主西竹一大佐),他们不仅拥有23辆94战车和97战车,还有8门90式机动野炮。这些战车没有像贝里留岛的第14师团战车队和塞班岛的第9战车联队那般胡乱反击,而是隐蔽在阵地里进行机动火力打击和短促反击之用。西竹一有效的运用战车火力,将在战斗中给美军造成巨大打击。不止于此,硫磺岛配置的独立第8速射炮大队、独立臼炮第20大队和中迫击炮第3大队的炮和弹都是充足的。这些也是贝里留守军不可比拟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第109师团核心骨干——第145步兵联队所属的炮兵中队编制4门12榴和9门野战炮,就配弹13412发,火力和配弹都超过贝里留的第2步兵联队,就算比第15步兵联队也不遑多让。混成第2旅团所属的炮兵队(2个野炮中队、1个山炮中队)拥有10门野炮、5门山炮加6门12榴,不过炮弹只有13993发。(炮比145联队多,可弹药居然和145联队一样。这就有点寒酸)
注:当然这点火力和德棍装甲师或装甲掷弹兵师,甚至是普通的步兵师相比,称为寒酸也不为过。这也正反映了日本和德国工业的差距。




不过,硫磺岛可不止有陆军,海军兵力和火力也不少,不过弹药就远不如陆军充裕。不管如何,陆海炮兵实力强劲,是岛屿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同样的,战前地图,兵要地志





硫磺岛最痛苦的是饮水,唯一解决办法除了净水器外,就是等下雨。还好,这里是亚热带海洋气候,除开2、3月外,其他月份降水量都很大(大雨对作战影响大,而且美军用水可以海运;日军嘛、得求天。这是美军战役计划中很隐蔽的考虑点。),加上这两月是凉季,易于作战。美军为什么选择1945年2月发动进攻,天气因素一目了然。


贴完兵要地志和气象,地图。接着就是防御准备,这是岛屿防御战的重中之重。和贝里留一样,硫磺岛的防御建设要求是甲级(扛100千克炸弹和150毫米榴弹直轰),重点位置是特甲级(扛1吨炸弹和400毫米舰炮直轰)。

最初,硫磺岛想不想水际歼敌呢?当然是想的。但水际歼敌需要的物资和火力太大了。光25毫米机炮就要75挺,而且弹药配备还要70丁(1丁=穿甲弹2000发加500发普通弹),资材真不是一般的庞大。完全靠海运解决不可能。


不止建筑资材靠海运难满足,硫磺岛的水质和天气决定了病号很多(特别是痢疾),筑城作业极为艰辛。

在这种情况下,筑城作业完成了多少呢?很遗憾,不多。机枪掩体240个才做完77个,速射炮50个做了10个,山野中迫掩体24个只做了2到4个,喷进炮24个做了20个。每日作业人员5000,还有3000泡病号。(病作比例还挺高),粮食85日份(约等于0.8个师团会战份),副食品1个月份,井户和储水槽都没多少,只能维持50日份,挤一挤还是可以再久点71日份(美军就是要掐住2、3月进攻。否则降雨一大,日军供水问题就消失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34%是病号,感冒、急性肠炎和脚气(又是缺乏维生素B,日清战争开始就一直都有的老毛病)为主。


尽管条件很艰苦,但日军不止修各种掩体,还开始修坑道。1944年12月1日开始修——坑道做的比掩体好,但也没有全部完成,折钵山和元山的地下交通网络就没完工。



虽然没有完全修好,但日军基本做好了战斗准备。硫磺岛大战无法避免。
开战之初,美军照例进行舰炮火力和航空火力准备。不管日军如何隐蔽和筑城,美军火力准备效果,比起贝里留战役,只好不坏——18日KIA和MIA 共95人,舰炮轰击废掉了千鸟机场,南海岸盖顶掩体6个全毁,海军炮台8个被破坏,火炮损失很大-4门14榴(海军),长12榴4门(海军),短12榴1门,120毫米高射炮3门,80毫米高射炮1门,75毫米野战高射炮1门,25毫米机炮7门,13毫米机枪3挺,迫击炮2门,探照灯2部。折钵山、南部落地区的大部分海军平射炮都在美军登陆前,被舰炮火力和航空火力打掉。守军恨得咬牙切齿。若非如此,美军日后哪有这么轻易在折钵山插旗(当然,这里也不是日军防御重点。折钵山——千鸟机场属海军防区,陆军基本不管)


接下来具体战斗过程就不多述。无数本著作都讲的很清楚,日军依托甲级和特甲筑城体系,和远超过贝里留的强大炮兵火力,基层步兵火力和美军逐次争夺,各个地区守备队都进行了极为顽强而英勇的抵抗(日军此战,确实配得上这两个字),美军伤亡极为惨重。从战斗过程来看,日军几乎是无可挑剔,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种因素(防御体系、火力配系和兵力),同时把坚决防御和小分队短促反击有效结合(5、7人一组,进行斩入肉搏)。要说缺点,那就是硫磺岛和上甘岭的最大区别——日军没有得到任何弹药和兵力的外援补充,弹药打掉一发少一发,兵员死伤一人少一人。从2月19日到27日,硫磺岛守备军有效组织火力,对美军实施多轮打击,弹药消耗90%,兵力损耗过半。在杀伤美军快1.4万情况下,弹药不济(只剩10%)、兵力不足(见下图),被迫开始节约弹药,转入持久死战态势。尽管后续依然杀伤美军1.4万,但如果能获得有效的弹药补充,和哪怕几个步兵大队的支援,则还会给美军带来更大的杀伤(这也是上甘岭战役持久战的核心因素——弹药和兵员持续不断投入,坑道防御才能支撑)。最终,后援不济的硫磺岛守备队,在美军压倒性的兵力火力攻击下,全部湮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