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美国最忠诚的盟友是谁

12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讲个笑话,20世纪历史上美国在对外战争中最忠实的盟友应该是一群“原始土著人”——越南山民

“America‘s best friends”

所谓“山民”,在西方文献中通常称之为“Montagnard”(源自法语,不要和法国大革命中的“山岳派”混淆),是指居住在越南中部高海拔山地区域的一系列有别于越南主体民族(京族人,或称大越族,相当于“越南的汉人”)的土著村落居民,按近代民族学者的细分,可以分为色丹人(Sedang)、巴纳尔人(Bahnar)、拉德人(Rhade)、贾莱人(Jarai)、科霍人(Koho)、布鲁人(Bru)等等数十个不同类群;这些族群有着不同的遗传物质、语言和文化,本质上来说,他们和台湾山地生番一样,是在古代越南地区族群竞争中的失败者,不得不放弃土地肥沃的平原和沿海,迁入深山居住,借助复杂的山地环境庇护,才得以繁衍生息。

19世纪法国殖民者拍摄的山民村落照片,照片底部注释称呼他们为“Moi”

在历史上,这些人被越南主体民族称之为Moi,即越南语的“蛮”;越南朝廷和他们之间的冲突几乎就是古代中国王朝和山越、苗瑶之间冲突的翻版。在19世纪法国殖民时期,法属印度支那政府曾企图“开化”这些野蛮人,但收效不明显。

直到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之后,大多数山民部落仍然处于原始蒙昧状态,他们住在简陋的竹木棚屋中,穿着兜裆布,衣不蔽体,靠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维生,用标枪、弩、竹矛捍卫自己的领地,直到美帝从法国佬手中接过越南这块烫手山芋为止。

越南山民制造的木弩,非常原始的武器,甚至不如战国时代的采用青铜弩机的中国弩先进
1950年代使用原始木弩狩猎的越南山民猎手

(作为动物爱好者,顺便提一句,上图中山民猎手捕获的两只动物是越南鼷鹿,学名Tragulus versicolor,一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小型偶蹄目动物)

我感觉我一顿能吃一整只

美国人在和山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很快发现,这些人虽然原始落后,却善于追踪、潜行和丛林生存,有着很强的军事潜力,而且对美国人这样的外来者普遍保有好感(他们和越南主体民族有着千年血债,无论是苏联扶持的北越还是南越吴廷琰政权都不受山民信任), 美国中央情报局首先在1961 年初制定了“民间非正规防御团体计划”(Civilian Irregular Defense Group program,简称CIDG),该计划旨在绕过南越政府直接同山民村落合作,培训忠于美国事业的民兵以打击在南北越边境丛林地带活跃的北越游击队;为了取得山民的信任,美国政府拨款为山民部落提供了大量衣、食、住、行物资,并在村社中兴办医疗诊所和学校,教授山民儿童读写能力与现代化知识,使得山民部落从原始社会“跑步进入现代社会”。此外,美国还对南越边境政府施压,使其停止针对山民的民族歧视性政策。

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政府来说,CIDG计划其实只花了一点小钱,在国防预算中占的比例微不足道,和打发叫花子差不多(这点钱买一艘白板航母都不够);但对于越南大山里的土著人来说,美国人提供的援助让他们感激涕零,在过去几千年以来,他们一直被越南主体民族排斥在文明进程以外,被视为野兽,动辄遭到京族朝廷的镇压和猎杀,从未有人像美国人这样善待他们,很快山民部落就对美国誓死效忠,虽然他们其实并不理解万里之外的美利坚合众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也不理解美国的事业究竟目的何在,但“为美国人出力准没错”的想法还是植根于广大山民的脑海中,就像《鲁滨逊漂流记》里星期五对鲁滨逊产生的那种狂热的崇拜、敬爱一样。

事实证明,山民组成的非正规武装在学会使用现代武器后表现出色,因此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有许多山民士兵被招募为美军直属战斗力量,与著名的越战特种部队SOG“绿扁帽”协同作战,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直接为美军效力过的山民士兵总数可能高达四万余人。美方前线指挥官对山民赞不绝口,称其为“优秀的侦察员”、“天生的神枪手”、“丛林生存专家”;许多美军特种部队人员的回忆录提及,这些“矮小的朋友”是他们见过的最勇敢、最凶猛的战士,能够在丛林中长途跋涉后不知疲倦的投入战斗,总能及时识破北越游击队的伏击圈套,总是能正确指导在大后方作战的美军士兵如何利用丛林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恢复体力,并且在危急关头为了保护美军队友往往奋不顾身。

柯尔特XM-177系列突击卡宾枪,最受越南山民士兵喜爱的枪械,相比标准型M-16它结构更紧凑,质量更轻便,特别适合身材矮小的山民使用

一位隶属于美军第三机动打击群的山民士兵正在烹饪食物,他用南越政府发行的越南盾纸币当引火物———战争期间美国对山民士兵发放军饷用美元和军需票(Military Payment Certificate,简称MPC,越战中美国国防部发放给士兵的特殊兑换券,可向美军后勤供给单位换取各种物资,在南越黑市上经常被炒作到极高的价格)支付,因此山民士兵对不断膨胀贬值的越南盾不屑一顾,当作废纸使用 ↓

1973年美越巴黎和平协约(全称为《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greement on Ending the War and Restoring Peacein Vietnam)签订后,大约有数千名为美国效力的山民士兵,基于对美国的向往,决定离开世代居住的越南大山前往美国居住,美国政府为这些人的家庭办理了绿卡,并将他们安置在北卡罗莱纳州的格林斯伯勒(Greensboro)市,该城市至今存在山民后裔组成的社区;而大多数山民难以割舍对故乡的依恋,选择留在越南,后来证实这是个错误的选择。

美国山民后裔建立的社交网站,居住在美国的山民广泛和苗族人等其他亚裔通婚,已经很少有人会说当年的土著语言
美国山民后裔组建的“山民基金会”(Montagnard Foundation)旗帜,采用山民社会中的传统器皿:木弩、曲柄砍刀、葫芦、背篓作为民族象征

那些选择留在越南的人两年后就悔青了肠子:美军撤出后不久,趁着尼克松水门事件导致美国国内陷入迷茫的机会,北越撕毁条约,大军南下,势如破竹,南越政府瞬间倒台;作为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山民部落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尽管如此,一部分山民和其他越南少数民族(占婆人、高棉人)组成的游击战组织“被压迫民族斗争统一战线”(FULRO)又坚持和统一后的越南政府斗争了许多年,直到1992年越南改革开放时期才完全放下武器投降。

山民裔军官Y Bham Enuol,在美军撤走后组建了“被压迫民族斗争统一战线”(FULRO)继续坚持同北越政府斗争

什么叫“海外有孤忠”啊,这就是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美国最忠诚的盟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