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决战露梁:近代远东的最大海上交锋 竟是错误百出乌龙大会

决战露梁:近代远东的最大海上交锋 竟是错误百出乌龙大会


冷炮历史2020-03-20 08:05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98年9月18日,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因病医治无效而死。众多被他不断派往朝鲜的远征军,便不约而同的决定放弃战争回国。然而,与之对阵多年的明朝-朝鲜联军,却不准备就此放过这些死硬的对手。期望通过海上拦截,将日军大部歼灭或围困于半岛南部。

由此爆发的露梁之战,也是近代远东世界的最大海上交锋。但握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联军,不仅没有完成理想指标,反而在对手脱逃之余还折损了2名主将。我们若重新分析双方的武器、战术和人事选择,便不难发现其中所暗藏的各种乌龙。

1 理论上的技术优势

明朝的航海技术 无疑胜于其他两国

早在万历朝鲜战争爆发的1592年之前,明朝已在航海技术方面完全领先于日韩。虽然无法同欧洲和印度洋沿岸的传统航海强国相提并论,但依然能在技术水准较低的远东自成一系。无论是三国-南北朝时传入的南印度式海船,还是唐宋元三朝不断引入的阿拉伯技术,都在有条不紊的提升本土航海能力。

相比之下,半岛与日本的船只技术则明显滞后一代。虽然有少数从事大陆贸易的商贩,可以拥有较好的民用船只,但只有大规模装备水军的战舰才更能体现整体风采。无论是日本战国诸侯都通用的安宅船和关船,还是朝鲜水军所依仗的龟船与板屋船,大都在设计思路上类同古代中原的艨艟战舰。区别仅仅在于朝鲜水军的船只更适合近海突击,而他们的日本对手具有更好的跨海航行能力。

日本战国时代的主力 安宅船

此外,联军船只的火力也普遍优于日本方面。仅以水平稍逊的朝鲜战舰来说,也都配备有多门小口径火炮。船上的士兵也大都练习蒙古式的复合弓,作为火器射击间隙的战力补充。明军战舰则更进一步,在复合弓之外还配有少量的火绳枪。并在传统的土制火炮之余,还纷纷用上了仿造自前代西洋技术的弗朗机。甚至是专门的抛掷燃烧物,足以在近距离内对敌舰造成巨大损害。与之对抗的日本水军,却很少配有火炮,主要的输出火力仅仅是和弓与单兵枪械。

最后,三国的历史经验也处于不平衡状态。中原帝国自唐宋开始,就有过几次像样的海上交锋。战场地点广布在南洋、珠江口、山东半岛与朝鲜之间。半岛政权也有过多次在本土迎击蒙古帝国和倭寇的案例,甚至三次参与了对日本列岛方向的海上远征。唯独贵为岛国的东瀛,仅有在列岛内海相持的不纯正体验。若考虑历史积淀对后世决策的长远影响,他们无疑也是交战三方中最吃亏的。

李氏朝鲜水军的主力 板屋船

2 非常现实的本土优势

1598年时 在半岛的日军已完全陷入颓势

除了技术问题,联军实际上还有非常明显的本土优势。当日军的撤退部队刚刚准备集结登船,就被在附近活动的朝鲜渔民发现。消息也以最快速度传递出去,让明朝水师主帅陈璘和朝鲜名将李舜臣都获悉了对方动向。尤其是后者,已在本土水域同日军周旋多年。依仗的相当资本,就是自己对本土海岸的情况熟悉。

当然,日本方面同样因多年征战而对朝鲜南部海岸有了认知进步。但考虑当时的航海技术与陆军据点分布,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太多航行线路用于挑选。由于联军陆上部队已完成对所有据点的围困,他们也不可能冒险选择走曲折的陆路,冒着被重创的风险赶往釜山。在这种最不得以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将效率和希望都寄托于海上。何况自己的家乡与战场还隔着一条对马海峡,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免全体上船。

联军制定的拦截日本船队计划

因此,联军早早就制定了多重伏击方案。例如让号称有85艘各类战船的朝鲜水军,在前往釜山半途的露梁海峡南侧列阵。明军主将陈璘则带着63艘战舰中的大部分,到露梁海峡的北侧设防。同时派出老将邓子龙,带着部分精锐迂回到海峡北端埋伏,准备从后方予以夹击。这样就足以占据内线优势,灵活的堵截两支日军运输船队。其中,邓子龙不仅分到3艘明军自己的大型战舰,还征用了部分朝鲜板屋船协助近海厮杀。但正式这个看似合理的决策,为他稍后的阵亡埋下了诡异伏笔。

日军对于联军的计划完全是一无所知。1598年的12月15日下午,数万名士兵分别坐上大小船只,开始漫长的回乡之路。但他们很快遭到联军船只的夹击,并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稍后感到的另一支舰队。后者正是由非常善战的西南大名岛津义弘率领,但也不能在技术和数量上占得任何便宜。此时,日军舰队总计有300艘船,但大都以运输部队为主。联军则集中了148艘战舰,并拥有来自朝鲜各地和广东沿海的15600名士兵。若无意外,那么这场海上交锋将成为近乎一边倒的大规模屠杀。

联军在技术和地形层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3 人事创造乌龙

露梁海战的双方布阵与进程图

然而,之后半天的交战结果却让很多人感觉摸不着头脑。那些违反军事常识与技术对比的现象,或许也只能通过人事方面才能予以合理解答。

作为先锋力量的邓子龙船队,在发现岛津义弘率领的船队出现后,就提前展开了伏击作业。虽然是出生帝国南方的悍将,但其之前的军事生涯基本与海战无关。除了镇压江西和岭南两地的农民起义,还在西南边境迎战过缅甸土司。这些个人经历让他具有典型的明末将领风采,习惯于亲自率领少数精锐实施一波流突击。

岭南的大海船 实际上不适合在半岛近岸活动

然而,由广东水兵驾驶的大海船,实际并不适合在浅滩礁石众多的半岛沿岸活动。这也是他麾下借来一批本地板屋战舰使用的原因。年迈的老将便指挥家丁登上朝鲜小船,径直冲入岛津氏的船队阵中。凭借更大口径的火炮占得先机。但这种不负责任的决策,完全有违明朝所奉行的传统编队战术。因为自秦汉时代开始,主帅所在大船就必须居于舰队中央,对周遭的小船发号施令。邓子龙的做法无异于自动掐断指挥链,使得所有部下都处于混乱当中。

岛津氏的其他战舰很快增援上来,将抢先突入其中的明军板屋船包围。虽然像岛津义弘这样的日本战国大名,同样不是海军将领出生,但在国内混战中也免不了指挥船队和两栖作战。因此,日军士兵很习惯于将自己的陆战技巧移植到水面。通过密集的火绳枪轮射,压制冒进成性的明军精英。

板屋船与许多安宅船在外表上比较类似

更要命的是,朝鲜的板屋船与日军常用的安宅船外形类似。在烟雾缭绕的混战中,容易被不熟悉的明军所混淆。邓子龙的临时座舰,就因为友军掷出的燃烧物而遭焚毁。这位暴躁的老将也就与300名家丁一同战死当场。

由于邓子龙分舰队的失败,联军的主将陈璘与李舜臣必须向这个方向增派兵力。但出生广东的前者,同样是没有任何海战经验的旱鸭子。他的早期军事履历,主要是在广东沿海平定农民起义和潮州走私团伙。虽然一度由于他人揭发贪污而被削职罢官,但却因朝廷认定其熟悉倭寇战法而被重新启用。但论作战风格,他同样与邓子龙不分伯仲。当自己乘坐的大型战舰遭到对方安宅船围攻,负责夹攻的李舜臣也必须前来驰援。

陈璘与岛津义弘都不具备海战经验

结果,缺乏防护的板屋船塔楼,无法抵挡日军火枪兵的又一轮齐射。这位半岛历史上最伟大的海军将领,就因中弹而领了便当。靠着部下穿上甲胄代替指挥,才将消息隐瞒到了战役结束。

最终,联军的伏击设想没能获得成功。包括岛津义弘在内的两支日本船队,在付出巨大伤亡后脱离而去。虽然日系船舶因追求减重而造成解构偏弱,但他们在出征半岛前已作出了相应改进。根据目睹远征舰队集结的葡萄牙传教士记载,大部分安宅船的上层被包裹了一层铁板。加之联军的火器都以人员杀伤性为主,自然也就难以大面积的炮击摧毁日舰。更多战果还是需要靠近身肉搏与纵火来获得。

远征半岛的不少安宅船被加装了铁板

虽然朝鲜史料宣称击沉了200艘日方舰船,而己方仅有500多人伤亡。但大部分敌军还是逃出生天,并在当年的圣诞节登陆本土口岸。岛津自家的记载则宣称,仅有数量极少的士兵阵亡。明军在战后曾捞起过69名俘虏,随后押往北京斩首处死。但这样的成果比例,似乎距离半岛史家的说辞是差距甚远。

倘若联军真的在露梁海峡取得史诗战绩,何至于不继续追击残敌到底?哪怕李舜臣麾下的板屋船和龟船不适合脱离近岸,也可以由潮州水兵驾驶的广东船代为执行……

明军阵中的各类广东战舰

从规模上而言,露梁之战无疑是近代远东世界的最大规模海上交锋。其参与的船只数量和兵力规模,都超过了296年后的中日黄海海战。一直到1904年的日俄战争爆发,这个数字才被两个工业化国家所超越。

但在技战术能力方面,参战三方的水平都远远滞后于世界同期水准。明朝军队的糟糕人事布局,更是直接造成糟糕表现。从而让一场唾手可得的大捷,在挤出水分后就显得过于干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决战露梁:近代远东的最大海上交锋 竟是错误百出乌龙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