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在1955年,一个山河四省的农民想成为工人,并不需要付出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这句话是真的吗?

2453 人赞同了该回答

1955年已经有点晚了。

在1953年以前,一个农民是可以进城干个临时工的,你在工厂还有机会转正。

中国的政策界线,是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

农村吃口粮,城市吃国家统购统销的粮食,非国家的粮食买卖理论上禁止。

1954年,出台派出所制度,开始有严格的户籍管理,这个时候,你家有几口人就很清楚了。

1955年,开始正式用粮票粮证

,你买食品需要粮票。

你不是能不能成为工人的问题,而是进城合法不合法的问题。

早在1953年,就已经出台了《关于劝阻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这才有了盲流

这个词。

1955年已经执行两年,你进城不被赶回去就不错了,要招工进厂需要相当的关系。

真正大门堵死,要晚几年

1957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设置“乡不开证明”“铁路劝阻”“城市遣返”三道关卡,并建立收容遣返制度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通过,以法律形式规定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需提供录用证明、录取证明或准迁证明,正式确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这一条例终结了1954年宪法中“迁徙自由”的实践。

1961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公安部《关于制止人口自由流动的报告》,正式在大中城市设立“收容遣送站”,由民政部门主导收容农村流入城市的“盲流”,公安机关负责审查。这标志着收容遣送制度成为国家层面的政策工具。

到了1961年,盲流就不是劝阻、制止了,而是抓起来收容了,这个制度一直到孙志刚被打死以后才废止,时间是2003年。

同时,在1961年到1965年,还针对城市人口(注意,这些人不是农村人,而是已经有城市户口,吃商品粮的城市人)搞了精简运动

中央通过《关于进一步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1962年)等文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下放。例如陕西米脂县委第一书记常锦城主动让妻子提前离职。

当时,全国职工一共4100多万,要减少1056万到1072万。四分之一已经有城市户口的人,要去农村吃农村口粮。

主要针对1958年以后,通过招工等途径从农村拿到户口进城的人,但是也有大量1957年前入职的人回农村,不少人是主动带头,解决国家困难。

主动带头这些人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补贴政策。


所以,1955年实际上已经晚了,错过了成为城市人的好机会,但是侧门还有,你有本事弄到城市招工名额,还是有机会变成城市人的。

但是1957年你在想出农村就很难了。1958年正式立法,你没有录用证明、录取证明或准迁证明就是非法的。

到了1961年,你即使能逃出农村,到了城市也会作为盲流被关进收容所。


另外,1958年以后招工的,有很大概率在1961年到1965年给精简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在1955年,一个山河四省的农民想成为工人,并不需要付出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这句话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