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浯屿岛之战:体现东西方军事水平差异的小规模冲突

浯屿岛之战:体现东西方军事水平差异的小规模冲突

冷炮历史2020-05-22 08:05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远东海岸都是一片与中南半岛相连的开放性水域。许多来自西亚、印度和南洋的商团,会习惯性的航行到当地。本地效仿者也蹒跚学步,将自己的生意做到遥远的南方。直到明朝的海禁措施突然降临,才将这种自然而然的地缘联系强行切断。仅在对外联系密切的福建,就先后建议了五座海防水寨。

明朝建立前 东南沿海都有繁华的对外贸易

不过,也是由海禁造成的不可逆经济衰退,反而促成了明朝基层军政体系的破败。唯有像浯屿岛这样的重要基地,才能较好的保存原有武备。但当对手换成了掌握更强悍战力的葡萄牙冒险家,这些水寨自身的防御都成问题。

少量前沿水寨 就是明军控制海岸线的支点

1541年,佣兵队长安东尼奥-德-法利亚依旧是个厉害的小角色。除了混迹在各个世界边缘的冒险家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按照当时流行的做法,他组建起属于自己的贸易团体,并经常运营着数量不等的迷你船队。其中有少数沿途加盟的葡萄牙老兵、水手,但更多人是众多来自马六甲等地的奴隶附庸。他们在抵达泰国湾南部的北大年后,一路沿着中南半岛海岸北上,甚至在海南岛附近与不少本地武装发生火拼。最后更是辗转来到福建沿海,击败了以屠杀葡萄牙走私商为乐的穆斯林海盗–哈桑大师。

马六甲以东的葡萄牙冒险家 基本上会选择本地船只

然而,由于遭到风暴袭击等问题,安东尼奥的船队也在福建海岸损失巨大。部分成员也因此走散,甚至被驻扎那里的明朝军队俘虏。虽然大部分人已决定向北去往双屿岛寻找机会,但还是认为要尽力挽救这些拥有更多经验的同胞。于是,就在少量本地俘虏指引下,抵达被他们称作诺乌岛的军队驻地。在当时的明属福建,真正孤悬于大陆外的基地不过5处。其中名字发音最接近的莫过于隶属漳州卫的浯屿岛。那里的4000多驻军不仅需要看守东北方的金门,也负责监视西北面的厦门。而位于海口更深处的月港,还有大批需要他们防备的本地走私海商。

靠近漳州 厦门和金门的浯屿岛

起初,安东尼奥还想靠谈判说理来避免冲突。当发现任何善意都不可能成功后,便只能把武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这场持续时间并不算长的小规模战斗,就成为明朝正规军与近代早期欧洲的唯一一次陆战。

由于分开管理 明朝战船并不时刻呆在水寨附近

此时,安东尼奥与盟友们共有4艘购买或劫掠来的中国式帆船,并有1艘更小的快艇进行侦查和联络用途。虽然可以用于进行海战,却根本不可能找到相应对手。原来,沿海明军根据最初的设定,将水师舰船与水寨驻军完全割裂。也就是说,每个前沿据点本身没有水面作战力量。除了困守城寨所处的岛屿,就是为统一调拨的水军提供帮助。因此,他们的据点也往往不直接靠水,主要在沿海小岛的最高处修筑。

16世纪中前期的葡萄牙火枪手

对习惯海上火拼的葡萄牙人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进行漫长的徒步战斗。好在当时已有不少冒险家以个人名义前往闽浙两省,让安东尼奥麾下得以凑出300人的陆战分队。其中有70名葡萄牙士兵、水手,主要使用火绳枪作战,余下的人以长矛、圆盾和轻剑为主。此外,临时结盟的福建走私海商,也出动了230名武装人员协助作战。考虑到浯屿岛驻军的主要职能,这些人多半就来自发展起来的月港。得益于长期的对外交流冒险,使得他们的火枪手数量也多达160人。这也是明朝正规军在几十年后都难以企及的高比例。

即便在沿海地区 明军依然需要靠少量骑兵带动全军

与之对阵的明朝驻军,在理论上应该保有2200人的数量水平。但因为王朝中期的财政缩水、防线内迁和土地制度崩坏,当时的浯屿岛已经只有1000-1200人驻守。虽然体量缩水过半,但仍旧努力维持着标准化的作战流程和队列部署。其中就包括有1/10比例的骑兵,成为引导全军风向的绝对主力。余下步卒都分布在他们的后方和两翼,使用弓箭、原始火铳或刀盾,显得地位低下而士气不足。尽管明朝军队并不以马战起家,却在朱棣篡位后彻底倒向了偏蒙古化风格。因此,哪怕是远在东南海岸的地方军,都存在类似的编制结构。

骑兵+大量步行射击力量 是明军的标准战法

当然,主场作战的明军实则更没有底气。他们期望通过进行骑兵的技术操练,对眼前这群没有马匹的新对手实施呵阻。然而,当几个缺乏训练的军户从疾驰的马背上跌落,蹩脚的心理战术便不攻自破。稍后,近百名骑兵又重组为单个方阵,准备对葡萄牙与福建海商的联军实施突击。但还是因为战斗经验匮乏,必须要重新停下来完成整队工作。

葡萄牙杂牌军的齐射+肉搏 足以对抗东方的各海岸对手

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期,进攻者的火枪齐射也随之展开。虽然这种武器早已从美洲大陆遍布到东南亚水域,但在故步自封的明朝境内还非常稀罕。对从未有过类似体验的军队而言,密集弹幕造成的冲击也具有很大震撼效果。约半数的明军骑兵,就在这轮近距射击中应声倒地。但更为可怕的冲击,还是葡萄牙人射击后就立刻发起的近身肉搏。因为紊乱的马队,根本无法在原地固守情况下应付此类问题。他们的掉头就跑,也进而造成数百名步兵的争相践踏,场面惨淡而异常混乱。

除了少量近战士兵 明朝的沿海兵丁大都练习弓箭

在之后的溃逃中,大批明军又被城寨外的壕沟挡住,并全都集中到异常狭窄的吊桥附近。但身后的葡萄牙冒险家和福建海盗已都紧追不舍,直接用佩剑与长矛为自己开道。直到300名军户接连倒地,这处大型塞车现场才得的疏通。余下的600名守军,终于在将领的督促下死守城门,完全不将希望寄托于低矮的墙体本身。也是在这个位置上,双方又再度对阵了4-5个小时,才因明军将领被火绳枪射杀而彻底宣告战事结束。但失去秩序的明军士兵,往往是逃跑求生的好手。他们充分利用对方忙着寻找被关押同伴和劫掠的大好时机,向各个方向撤退并因此逃过一劫。

参加此战的平托 日后以流行的《远游记》而闻名

事后,安东尼奥带着几十人的部下与福建海商分道扬镳,继续向北寻找繁华一时的双屿岛。虽然他最终没能活着离开这片海区,但队伍中的平托却得以幸存下来。由他晚年留下的《远游记》,成为少数帮后人洞悉这段历史的记录。

或许有人会觉得,海防水寨的军队往往地位不高且水平非常有限。但击败他们的对手,同样不是来自欧洲或某个殖民据点的正规军,并且大量依靠本地居民作帮手。他们所使用的简单战术队形,也与百年前的中世纪末期冲突无异。正因如此,这场战损比达10:300+的小规模陆战,才能成为人们体察东西方军事差距的重要标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浯屿岛之战:体现东西方军事水平差异的小规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