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入洛:南宋强行搞逆向入关的悲惨结果
冷炮历史2020-05-25 11:24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3世纪,女真人的金国因蒙古入侵而轰然倒塌。作为其传统死敌的南宋,自然因这场聚变而感到兴奋不已。尤其是搭蒙古便车换来的大胜,让不明真相的统治者也变得忘乎所以起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小朝廷开启了堪称闹剧的端平入洛作战。最后不仅收获了几则鼓舞人心的捷报,也为自己找到了堪称史上最强的超级对手。
宋理宗的野望
联盟灭宋的成功 让临安朝廷充斥着自满情绪
随着权臣史弥远的去世,开始执掌大权的宋理宗不禁感觉自己熬出了头。随即开启了端平更化这样的小规模改革。同时,由于获得了金哀宗的遗骨和一批金朝降臣,举国上下正沉浸在为靖康之乱雪耻的热烈情怀中。大部分人都乐观的认为,彼时的大宋终于可以得瑟自己天下无敌。
事实上,短暂盛世完全依靠蒙古大军歼灭了金国的野战力量。宋军本身无非是打退了元气大伤的女真残部,然后跟着蒙古人策动反击。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添头,连重要仆从都挨不上。但放在一个永远自诩为天下中心的文化圈内,这类扭曲世界观才是安身立命的正确姿势。宋理宗对此并没有多少深刻认识,注定了自己必将犯下不可逆的大错。他一边用末代经过皇帝的遗骸祭祖,又让女真俘虏参加祭祀仪式。同时还要忙着出宫嫖妓,和名媛唐安安搞些花边新闻。反正怎么照镜子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唯一的痛点,就是赵宋皇陵乃至祖先之地都不在自己手里。
作风堪比宋徽宗的宋理宗
鉴于蒙古骑兵在灭金后北上休整,双方的疆土也暂时没有明确划分,临安小朝廷的算盘便迅速运转起来。觉得必须趁机占据中原的更多地方,以便在日后迫使对方承认既定事实。而且就算翻脸开战,也有经受过历史考验的长江天线护佑。宋理宗自己也和很多士大夫类似,认为胡虏无百年之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只要自己足够坚挺,完全可以像熬死辽、金和西夏那样化险为夷。加上投降金人谷用安的马匹式建议,让赵家天子进一步坚定了北伐决心。
但在蒙古人眼里,对外关系只有臣服和不臣服区别。暂时的盟友如果不愿低头,那就是未来的潜在对手。在1230年的强行冲破大散关时,他们就给宋朝前线将领递交了强硬国书,意思大致是只有投拜和厮杀可以选择。但这种杀气腾腾的战书,往往在进入内廷时要经过文人修饰,逐渐变成汉人皇帝所喜欢看到的赞美之词。所以宋理宗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敌人如何,无意中为王朝的灭亡开启了加速进程。
宋朝决策层对即将面临的对手毫无概念
恶劣的地缘条件
当时的蒙古正忙于对东北亚地区进行征服
此时,蒙古人自己也正忙于降服叛乱的高丽藩属,还需要击败东北亚的东夏国残余势力。加上之前的战争对河南的破坏太过严重,确实无法在中原驻扎大规模部队。所以制造了一个窗口期假象,让毫无国际地缘概念的宋人欢喜不已。
事实上,整个中原都不存在战略缓冲,非常适合机动性强的对手随意进出。加上西夏和金的先后灭亡,又让两国间找不到认为的隔离区。临时边境划在陈蔡一带,而属于南宋的那部分基本都是由金朝降兵驻扎。在人口和经济方面,中原也由于连年战乱的破坏而变得赤地千里,能供养的人口与潜在兵源都非常匮乏。蒙古军队还系统性破坏了各处城防,让留下的金朝残军无力修复。因此,南宋不仅需要从原先防区北上,还要为长期驻扎和攻城建设准备大量物武装。
金国的灭亡 意味着宋蒙之间不存在任何缓冲区域
所以在金国灭亡前后,当时的临安朝廷内部有大致共识。判定金朝是不值得提携的负资产,有必要协助蒙古灭亡他们,走开的防线也需要向北推进。但是无论是偏安还是主战,都认为一定要谨慎等待时变。不积蓄足够的国力,就根本没办法完成庞大工作。
但以上这些推进防线的合理考量、宋理宗的冒险心理和主战派的怂恿混在起来,促成了南宋以最快速度开始端平入洛作战。只是在派人去北方祭扫八陵、绘制图册和进行军事侦察时,蒙古方面就已经警惕起来。
对金作战的速胜 让南宋高估了己方军力
昙花一现的光复故都
南宋的战略目标 就是整个黄河以南
1234年,宋军利用蒙古人不耐夏日暑热的机会,按照传统的季节规律进行北伐。目的是收复北宋时代的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并趁机建立依托黄河与潼关的新防线。
然而,当时负责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地方实力派都反对北上,四川方面的宋军更是直接处于守势。最后的结果,就是距中原最近的京湖部队没有响应出战,反倒是让东边的淮西精兵参与远距离行军。蒙古方面也经侦察到宋军的意图,所以提前后撤预防,让对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在。
短暂胜利反而让南宋军队的后勤变得更为糟糕
宋军在6月20日离开合肥后,首先抵达了蒙城和城父2县,发现一路上的城镇几乎无人居住。城中白骨遍地,大批苍蝇和蛆虫都在啃食死者遗骨。仅有亳州和单州有600多守军出来投降。但居民也跑来告诉宋人,他们在蒙古和宋军之间叛服无常,是不可信任的对象。但新来者还是依靠数量优势,押着这批金国残部带路,继而越过了魏真、城邑与太康之间的大片无人区。最后在7月2日来到了东京开封附近。蒙古人留在那里的李伯渊看到形式不妙,趁机杀死了当地残暴守将崔立,又为宋军带去了700多金国士兵和当地残余人口。后者这才发现,让南宋历代公知们所魂牵梦绕的汴梁城,此时只剩1000多户居民。除了宋代皇宫和大相国外,其他地方早已面目全非。
很快,新的麻烦又摆在北伐的宋军面前。蒙古骑兵在南下中原后,很快学会了大水漫灌式的破坏性做法。他们有意识地摧毁水利设施,用类似开闸放水的方式阻碍宋人前进。大批步兵就被迫扛着武器,在齐腰深的泛滥费拉水中艰难前行,造成移动速度大为受阻。
蒙古人的间接战略 让宋军苦不堪言
为了筹集军粮,宋理宗让京湖制置司来提供足够的粮食。但史嵩之却以荆州地区有连年水灾蝗灾为由,拒绝提供足够的额定军粮。两淮人马便需要通过古运河运粮,将物资从长江以南送进淮河,再大费周章的转运到寿州,最后才风尘仆仆抵达汴梁前线。
后来赵葵带领5000淮东军主力北上,到汴梁与全子才的前锋会和。虽然发现大军普遍没有粮草,但是为了完成当初的初衷,还是让徐敏子又带领13000人的雄关军作为前锋开路。他们身后是有15000人的强勇军作为后援,各自携带5天的粮食强前进。但因为有预料之外的后勤压力,之后就把口粮分成7天食用。等到徐敏子麾下的200多人利用月色翻过洛阳城墙,发现城中的蒙古人已经提前撤到郊外,只留下可怜的300多人出来投降。至此,宋军大致完成了当初收复洛阳和汴梁的计划,并向朝中开始汇报这一胜利成果。
大敌当前之下 宋军内部还忙于争功夺利
与此同时,赵葵想开始和全子才争夺汴梁守将位置。后者便故意带着大军在城里逗留,只派出杨义带着100000多人去支援徐敏子。但是这些人还没到洛阳,就在北劳山一带遭到蒙古军伏兵袭击。一行人正准备用野菜和面做饭,山谷中的蒙古骑兵便纷纷从蓬蒿中冲出,将饥饿的宋军一举冲散。好在又逃回洛阳城中的败军,将这一情报报告给了徐敏子,让余下部队初步做好了迎战准备。
次日,由于发现到达城下的蒙古人也在杀马,宋军判断整个战场附近都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粮食,反倒是坚定了对战决心。但没有战马的蒙古人也坚决步行出阵,用手持圆盾组成的简单方阵前进。宋军也按照少量长枪、重斧+大量弓弩手的次序布阵,并在首日激战中杀死了400多大人。但因士兵已经有4天里没能好好进食,严密队阵型很快出现松动。为了以防万一,只好选择在夜里迅速撤退。最后却在第二天早晨被对手察觉。蒙古军队直接沿着溃逃的路线大举追击,成功击杀了8000多失去秩序的对手。
撤退中的宋军被蒙古偏师追击重创
在洛阳的全子才和赵葵听闻消息后,本来准备点兵北上迎战。但发现自己也存在粮草不足问题,于是就直接选择提前撤退。结果又是在途中毫无章法,引发军心动摇,将大批积累的器械甲胄都随地丢弃,最后演变成了全军崩溃。整个端平入洛行动,也就以失踪、饿病、战死数万人的结局收尾。此事也给迟迟找不到动手借口的蒙古人以发兵理由。
有识之士在战前已经指出,镇守河南需要有金人的坚韧和至少15万部队,还要准备至少5年的巨额粮草。但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可行性,所以让许多将领都对此事感到消极。也由于理宗的个人意愿过强,而四川、京湖等地的高级将领对此并不认同,所以导致这一战变成了两淮地区部队的片面北伐。哪怕只是遇到蒙古偏师,也付出了非常惨痛的损失。先前靠联手灭金留下的好印象,此刻也被端平入洛能给弄得荡然无存。两淮军民的积极性也因这次失败而深受打击。
端平入洛的结果 就是蒙古帝国的军队开始转向南宋
为了给失败寻找借口,赵葵,郑清之与全子才等人就被皇帝选为背锅侠。但就和当年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那样,没有天子的主观倾向,就不可能有这种轻佻而不负责任的冒险。此后的临安朝廷,将会为了聚敛军费而无所不用其极。但北方强敌的军事机器已逐步开启,让宋人必须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支付高昂代价。结果不仅是赔上无数前线将士的性命,也包括赵家人自己的最终国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端平入洛:南宋强行搞逆向入关的悲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