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造船工程师办公室:二战德军U型潜艇的荷兰故乡

造船工程师办公室:二战德军U型潜艇的荷兰故乡

冷炮历史2020-06-04 08: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海军,虽然缺乏足够优秀的正面交战记录,却还是以无限制潜艇战而闻名于世。但在魏玛共和国的黑暗时代,主持巴黎和会的列强并不允许德军拥有此类武器。以至于他们必须转移阵地,到坚守中立的荷兰成立造船工程师办公室。用曲线救国的手法,维持潜艇等海军武器技术,为日后的扩军备战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军队是个持久性的噩梦

截止1918年,德意志帝国依然在名义上拥有世界第二大海军。但非常不利的地缘形势,让他们只能躲在港内度日如年。战争的持续不仅开始让煤炭等燃料供应严重不足,也使基本的后勤保障也出现断供问题。更要命的是,上层军官对出海击败英国对手没有任何期望。广大基层官兵则士气更为低落,最后闹出了摧垮第二帝国的基尔水兵起义。随着皇帝下野与临时当局宣布接受停战,大批长期只能浸泡在港内的战舰也被悉数拖拽去苏格兰处理。

冲上街头的基尔港水兵

在苏格兰斯卡帕湾自沉的第二帝国舰队

1919年,随着《凡尔赛条约》的签署生效,德国海军也被套上了异常苛刻的限制武备枷锁。他们只能保留象征性的规模,使用一些在前次大战开始后就已显得落伍的老船。乃至主力战舰的替换,都必须按照严格的时间年限办理,丝毫看不到任何翻身希望。至于被国际舆论口诛笔伐的U型潜艇,也是明令禁止的“下流”武器。全新的魏玛共和国虽然看似软弱,但内心深处也不甘于遭受如此的非人待遇。他们想尽办法为三军保留人才班底,并以各种钻空子的方式继续维护和发展相关技术。

中立国荷兰 成为德国保留海军技术的温床

1922年,名为造船工程师办公室的空壳公司在海牙成立。从表面上来看,这不过是一家荷兰的海事技术企业,为任何愿意花钱的雇主提供设计方案与技术人员指导。但该企业的实际操控者,几乎全部来自旧的第二帝国海军部。乃至真正的技术班底,也都来自德国本土的斯特丁、汉堡和不莱梅。由于荷兰在一战中选择绝对中立,所以并不为英法等列强所注意。这种暗度陈仓的偷鸡做法,也因他国将注意力转向恢复经济而躲过了审查。

卢西塔尼亚号事件 让协约国禁止德军拥有潜艇

当然,造船工程师办公室的服务对象已不能是德国自己。但依靠旧帝国留下的技术遗产,他们还是能很轻松的寻觅到海外客户。加上该改企业的主打产品,大都是不容易引发舆论热议的潜艇或小型军舰,就更容易引起财力不足者的垂青。

造船工程师办公室首先在土耳其获得订单

例如为土耳其共和国海军推出的UB III改进型潜艇,就是德军同类旧装备的改良版本。在1927年,他们利用本土技术在荷兰船厂完成了首批2艘的订单制造,成为自己白手套生涯的开山之作。后来,由于西班牙海军中途放弃了向造船工程师办公室订购的E-1潜艇,德国人又机智的将其转售给土耳其。虽然后者早已不是同盟国集团中的奥斯曼,却依然是相信德意志技术且财政支持不足的理想化对象。

西班牙订购 后转手卖给土耳其的E-1潜艇

在整个20世纪的20-30年代,魏玛共和国都与更加不受待见的苏联保持着紧密合作。前者提供技术,后者则提供财政和必要的境内训练场所。这种并不和谐的抱团取暖,自然是少不了造船工程师办公室的积极参与。尤其当苏联红海军需要拥有能快速成型的即战力,足以四两拨千斤的U型潜艇就是必备首选。

正在试航的前苏联S型潜艇

于是,德国人又推出了进一步改良的E-2潜艇,并将制造场地换到了更为隐秘的列宁格勒。在1934-1935年间,相关技术团队为苏军总计制造了3艘原型潜艇。虽然公司随着纳粹上台而遭吞并重组,但希特勒等军政高层也并不反对继续同潜在对手交易。红海军便就此掌握了德国柴油发动机与电池制造技术,发展出自己的S型潜艇。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具备“日耳曼血统”的潜艇,成为苏联威胁波罗的海航运的最佳武器。

为芬兰海军建造的 IV型潜艇

不过,德国人也不会在单个对象身上下注。同样脱胎于俄罗斯帝国的芬兰,也是因自身需要和财政吃紧而找上门来。于是在1927-33年间,造船工程师办公室为他们生产了5艘IV型潜艇,但船厂也无一例外的放在芬兰本土。由于未来的北欧盟友实在是人手匮乏,德国雇员甚至亲自包办的下水试航和船员招募培训,等于是为本国海军的同类部队积累经验。

造船工程师办公室甚至负责潜艇兵的招募训练

1933年,由于希特勒赢得大选,德国开始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扩充军备。有了诸多海外经验的造船工程师办公室,负责回本土的基尔港建设潜艇兵学校。并且承担了制造16艘500吨级防御潜艇的生存任务。这种政治形势上的变化,也逼迫原办公室成员必须更为紧密的服从纳粹当局领导。很多技术骨干都“改换门庭”,服务于总部基尔港的沃克公司。继续留在荷兰海牙的门面,则继续被保留为重要性不高的涉外商务部门。他们将为德国海军的复兴,提供其他领域的技术帮助。

为芬兰海军建造的浅水重炮舰与254mm主炮

事实上,造船工程师办公室在1927年就参与了芬兰海军的近海重炮舰招标。依靠较为低廉的价格和德国技术的固有名声,成功推销出2艘3900吨级军舰。公司的技术代表同样远赴北欧,用旧帝国的战舰技术底子,实验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装备。当时恰逢魏玛海军获准制造替换旧船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国技工便在相关领域有了更多活动空间。而为芬兰战舰设计的254mm主炮,与后来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装备有些类似。可见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技术传承。

参与荷兰海军竞标项目的1047战巡方案

造船工程师办公室的最后辉煌,来自开始于1938年的荷兰战列巡洋舰项目招标。后者为了应付日本帝国的亚太地区崛起,不得不尝试购买更为强势的大型水面舰艇。德国人便以正在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级作为原型,改良出参与竞标的1047方案。虽然全程都看似比法国对手更有希望,还是因1939年的二战爆发而陷入停滞。

造船工程师办公室堪称二战德军潜艇的发源地

此时,纳粹德军的迅猛发展已完全超出了公司运营能力。在诸多获得彻底解禁的军工企业面前,他们也完全沦为可有可无的外销门市部。等到德军自己在1940年突然入侵荷兰,早已过时的造船工程师办公室也就彻底销声匿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造船工程师办公室:二战德军U型潜艇的荷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