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可汗联盟:重创萨珊王朝的第三次波斯-突厥战争
冷炮历史2020-07-10 14:35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 626年,无疑是东罗马帝国历史上最跌宕起伏的时代。年初的帝国臣民尚能为希拉克略皇帝获胜而感到高兴万分。但仅仅数月之后的他们,就在都城君士坦丁堡被萨珊和阿瓦尔人的联军围的水泄不通。等到守军九死一生的的熬过磨难,皇帝巧胜波斯大将沙赫巴拉兹的消息又从前线传来。这些事情相互交织,足以让亲身经历者感叹不已。
但这年的最大变故,却是来自高加索以北的游牧蛮族卡扎尔人。他们在帝国的支持下,出兵袭击了波斯治下的高加索南麓。由此爆发的第三次波斯-突厥战争,不仅彻底挽救了罗马帝国,也正式开启了萨珊王朝的毁灭之路。
哈扎尔人是匈人之后的又一批南俄草原霸主
卡扎尔人经常在汉语史料中被称呼为可萨人。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匈人之才迁徙至顿河-伏尔加河流域的一支突厥语部族。由于继承了游牧民族的彪悍作风,大都面貌粗犷且善于骑射,还经常南下掳掠高加索以南的富庶地区。也因此与控制当地的萨珊王朝迅速交恶,成为后者在西突厥之外的最强北方劲敌。
早在查士丁二世统治时期,东罗马帝国就尝试与称霸中亚的西突厥汗国建立过反波斯同盟。在游走四方的粟特商团牵线下,可汗的使节造访过君士坦丁堡,皇帝的代表也远赴中亚进行过洽谈。只是由于双方的地理位置过于遥远,严重限制了军事交流的时效性。这才让波斯军队得以腾出手来,在前两次战争中完败突厥。但卡扎尔人的活动区域就毗邻黑海与高加索山脉,很容易通过海路与罗马方面形成交涉。急需盟友和援军的希拉克略,当然不可能放弃争取他们入伙的重大机遇。
兵力不足等问题 一度让希拉克略非常头疼
公元 625年中期,希拉克略刚刚结束当年的远征作战,帅军返回卡帕多西亚休整。同时也派遣自己的心腹安德里亚斯出使北方,怂恿卡扎尔人投身反波斯战争。出于对付共同敌人与劫掠财富需要,可汗立即同意缔约,并于次年向萨珊境内发起大规模入侵。由于此时科斯洛伊斯二世将大部分兵力都用于入侵小亚细亚半岛,所以让留在高加索山麓的防御力量十分脆弱。蓄势待发的游牧骑兵得以顺利突破达尔班德关隘,南下洗劫了甘做波斯附庸的阿尔巴尼亚和伊庇利亚。这些入侵对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从而迫使波斯国王抽调部分西征军队前来支援。对罗马人而言,这就让他们的军事压力得到缓解。
虽然两国结盟对局势产生了立竿见影效果,却不可能迅速对波斯造成毁灭性打击。此时的萨珊军队依然威胁着君士坦丁堡,让希拉克略无法凑集足够的兵力发动反攻。只能临时派数千人的小股部队配合行动,也就不可能将重型武器投入战场。不巧的是,游牧民出生的卡扎尔人恰恰不善于攻城,经常在关键地段遭到阻挡。在公元 626年的首次大规模侵入中,他们就对伊庇利亚的战略重镇提弗利斯无可奈何。担任指挥官的叶护肖像,甚至被守军刻在南瓜上加以耻笑。
倒向萨珊波斯的阿尔巴尼亚与伊比利亚
君士坦丁堡的解围 让希拉克略得以腾出双手
到了公元627年春季,希拉克略终于腾出手来参与联合行动。他亲自带领5000精兵抵达黑海东岸的科尔基斯,前往高加索山麓与再度南下的卡扎尔叶护汇合。对方一下马就跪倒在地,向皇帝致以最友好的问候。希拉克略同样也释放出最大善意,不仅将备好的贵重礼品分发给盟友部属,还把自己的皇冠摘下戴到叶护头上。最后当众将对方收为养子,甚至许诺将某位罗马公主许配给对方。
于是在这一年的行动中,卡扎尔叶护从自己麾下中挑选出40000名骑兵参战,命令他们跟随皇帝作战。自己则带领剩下的蛮族继续围攻提弗利斯,将不少高加索守军都限制在原地。由于获得了罗马盟友的鼎力相助,进攻者通过无数4轮马车将攻城器械的零件运送上高地,组装出攻城槌和投石器。可怜的提弗利斯守军去年还凭借坚固的城墙阻挡,并用长矛肆意戳刺刻有叶护肖像的南瓜取乐。结果在装备焕然一新的强敌面前迅速溃败,落得全城尽屠、国王剜目而死的悲惨下场。
罗马军队的围攻机械 让联军如虎添翼
与此同时,希拉克略的东罗马-卡扎尔联军也向高加索山麓的其它波斯附庸发起进攻。实力孱弱的高加索土著的根本无法阻挡,让投靠波斯的当地王子盖伊沙克急忙逃往萨珊腹地,至关重要的达尔班德与帕尔塔瓦等坚固堡垒均不攻自破。入侵者也没有丝毫怜悯,对当地居民展开血腥报复。所有人无论是英俊美貌还是丑陋,不分男女老幼和高低贵贱,全都遭到当街被杀待遇。联军还不忘四处抢掠、焚毁城镇,严重破坏波斯势力范围内的经济。最后趁热打铁,继续向中亚腹地的阿特洛帕特尼进发。当年9-10月,希拉克略也力挫前来支援附庸的波斯大将沙赫拉普拉干,向东前进至1000公里远的米底山区。萨珊王朝的北部防御几乎完全瓦解。
遗憾的是,因地理和气候制约,联军的攻势未能更持久地延续下去。卡扎尔人从小在高加索以北的库班草原上游牧,十分喜欢当地凉爽湿润的气候。但当他们进入阿特洛帕特尼后却发现,新被征服区域的气候炎热且干燥,许多蛮族士兵都不能很好适应。更糟糕的是,他们还从罗马同僚处得知,这次进军的终点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当地的炎热程度比之这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本就没有多少耐心的卡扎尔士兵很快就原形毕露,纷纷从军营溜走当了返乡逃兵。好在罗马皇帝的态度十分豁达,不仅没有向叶护告状,还特地允许军中尚未溜走的所有卡扎尔士兵全都撤离。这也是帝国无力再挑起新争端的无奈表现。
屡遭卡扎尔人攻击的 达尔班德关隘
不过,卡扎尔人此前的联合行动,已经给予希拉克略极大助力。自联军入侵高加索开始,就采用各种冷酷手段消灭和驱逐萨珊驻军与亲波斯势力。也因如此,尽管希拉克略最后失去了盟军支援,也不用担心自己被波斯人包抄后路。剩下的工作,就是找机会与科斯洛伊斯大王做最后的了断。他的行动部署,也不必再担心自己掉进孤军深入局面。
当然,我们也不应过分夸大卡扎尔人的实际作用。部分如薛宗正等国内学界代表,往往依据《旧唐书》的片面记载,就把打败波斯的功劳完全嫁接到西突厥汗国头上,丝毫不提罗马人的本身贡献。考虑到隋唐史书作者因距离遥远而无法进行多加考证,所以只能获取突厥人的单方面吹嘘,可靠性非常值得怀疑。更何况罗马军队的长期奋战,也是从另一面牵制和消耗着波斯国力,从而让卡扎尔人得以轻易突破高加索防线。在盟友之间的交涉中,君士坦丁堡当局也总是比草原部族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哈扎尔人的势力范围 显然与西突厥不同
在此后的岁月中,还会有不少罗马皇帝继续与卡扎尔可汗交往密切。其中的2位甚至迎娶过突厥公主。即便在穆斯林阿拉伯人崛起后,卡扎尔骑兵还有过主动进攻南方的举动,为自己的罗马盟友实施战略牵制。他们的一座著名城堡萨尔克,也由是应邀前来援助的希腊工程师所建。
虽然双方最终因利益问题和政治宗教纠纷而兵戎相见,但彼此的友谊仍然维持了三个世纪。这在有历史记载以来都是非常罕见的良好合作案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皇帝与可汗联盟:重创萨珊王朝的第三次波斯-突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