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逢对手:险些让罗马战神受挫的萨鲁斯河战役
冷炮历史2020-08-07 10:01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25年,东罗马与萨珊波斯间的最后一次战争,已彻底升级到白热化状态。双方在此前的漫长对抗中互有胜负,却都不愿意就眼前的形式达成妥协。当发现自己无力扭转局势发展,便不约而同的选择将烽火燃向对方腹地。
同时间赛跑
希拉克略与他的罗马东征军士兵
当年年初,希拉克略皇帝就通过一次精妙的夜间突袭,出其不意地在阿里奥维特重创波斯军队。几乎全歼了奋命前来堵截的悍将沙赫巴拉兹所部,还让对手兵分三路围歼自己的图谋彻底破产。此后的萨珊王朝就再无全面进攻能力,无法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对东罗马帝国发动攻势。但针对特定目标的重点进攻依然存在,可见整体实力并没有因局部惨败而遭严重削弱。
然而即使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早已元气大伤的罗马也需谨慎行事。希拉克略一度在阿里奥维特战后驻足凡湖以北,尝试将当地消化为反攻波斯的稳固基地。但因为缺乏后方支援和当地亲波斯势力的不断反抗,最后只能西撤放弃。至于看似损失惨重的沙赫巴拉兹,还能依靠附庸的帮助收拢溃兵,并继续接收来自国内的强大后援。等到实力稍有复原,就继续对罗马皇帝发起追击。他们的存在也始终给希拉克略以如鲠在喉般的压迫感。
罗马东征军的机动后撤路线
此时的罗马军队,只想尽快回到北面本都海岸。最稳妥的路线,就是从小亚美尼亚的山间小道行动,直取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塔兰顿。再向北穿越内陆的卡帕多西亚山区,直到能连通都城的黑海出现在眼前。但希拉克略也深知沿途存在许多崇山峻岭,贫瘠的资源储备也不能支撑大军补给。因此就不得不选择先南抵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再从曾是罗马城市的阿米达向西,渡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最后撤到东南部的乞里西亚,以便利用地中海完成海运补给。不过,此举也必然给予波斯追兵以足够的反应时间。尽管全军只用7天时间就从凡湖行军至底格里斯河北岸,却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对手的斥候追踪。
由于此前在阿里奥维特的惨败,沙赫巴拉兹也对罗马东征军的战斗力有了直观认识。这位波斯大将也不打算按对手节奏行事,总是会不断派小部分精锐抄近路去执行骚扰,然后才用主力军从容追击。前者无疑阻碍了罗马方面的撤退行动,后者也在战略层面保持了心理威慑。当罗马军队路过马提洛波利斯和阿米达,发现波斯斥候早就在幼发拉底河畔守候多时。由于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大队人马只能从先前架设的船桥经过。萨珊前锋只是稍加拆毁,就成功逼着罗马人绕远路去寻找其他渡口,以至于耽搁至少半天的宝贵时间。但备用线路同样布满各类障碍,而罪魁祸首却始终不出来进行正面接战。
山间的大量河流 让罗马军队的前进速度非常缓慢
引诱诡计
位于乞里西亚境内的萨鲁斯河
4月8-12日间,罗马士兵终于望见乞里西亚境内的萨鲁斯河沿岸。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体能都被浪费在应付斥候袭扰。更要命的是,沙赫巴拉兹能不断识他们留下的新障碍,最终在晚些时候也赶到河岸位置。
此时的罗马士兵才刚刚从浮桥上渡河完毕,忙于寻找当日的扎营位置。由于发现波斯追兵的突然降临,连放火烧毁桥梁的安全措施都来不及施行。好在萨珊方面毕竟的来晚一步,根本拿不到桥梁的控制权。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的罗马人,也立刻依托地利修筑桥头堡。准备以最机械的方式阻止对方再追。波斯军队向来缺乏可靠的攻坚能力,自然只能策马在对岸徘徊。
波斯轻骑兵的骚扰 让罗马军队的效率大大降低
沙赫巴拉兹明白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又不想悍然发起低效率的强攻,也就只好继续将破敌之策寄托于诡计领域。他很快就下令在河岸附近扎营,做出想要长期对峙的姿态,同时还不忘装出一副因长途奔袭而疲惫不堪的示弱姿态。不仅严禁士兵擅自向桥头堡出击,还在遭遇罗马小分队后立刻不敌而走。
这种诱骗策略很快让许多对手都放松了警惕,渴望主动过桥来发起挑战。甚至连希拉克略本人都受到影响,虽然也曾禁止部众擅自过河挑衅,却未能坚决地下令毁掉桥梁。从而导致更多的不听指挥的士兵蜂拥挤向对岸。
沙赫巴拉兹在河对岸部署了大批伏兵
沙赫巴拉兹的花招还不止于此。虽已如愿将罗马主力军都吸引渡河而来,却发现他们仍能保持良好的行军秩序。为进一步削弱对方体力,又接着下令己方部众放弃营寨,假装无法力敌而逃的假象。但在远离河岸的山谷中,早已安排了大批伏兵,只等罗马人跑来自投罗网。这些措施也当真有了效果,原本还算整齐的罗马步兵开始出现松动,整个队列都在移动中变得松垮无序。最终不免混乱,没有辜负波斯主将的用心良苦。
随着充满东方韵味的军号响起,部署在山路要道间的伏兵迅猛闪现,当即截断了追击方的后路。原本加装逃亡的波斯主力也掉转身来,完成了对罗马步兵的重重包围。沙赫巴拉兹首先让弓箭手在远距离上进行射杀,然后派精锐铁器冲杀那些猝不及防的罗马溃兵。许多人因此当场丧命,鲜血沿山路染红了附近的萨鲁斯河。与此同时,波斯统帅也没有忘记去控制桥梁,派出一支提前预留的人马前往河口争夺。一旦完全锁死那里,整场战役的胜利便唾手可及。
萨珊军队险些就将罗马主力包围在河畔
反败为胜
希拉克略在关键时刻率领精锐骑兵救场
遗憾的是,萨珊军队的优势竟因罗马皇帝出动而功亏一篑。当后者看到对岸的部下陷入绝境,便毫不犹豫的率领所有留守兵力赶去救场。这支援军人数并不算多,但都是能以一当十的铁甲骑兵。
希拉克略本人更是拥有万夫不挡之勇,一马当先的冲上桥梁,用剑劈开了某个正追到桥上的波斯巨人。然后又马不停蹄的冲入敌军阵中,让缺乏准备的波斯士兵不敢当面嘤其锋芒,如同波开浪裂般分出一条通道。紧随主帅的侍卫们则乘机大开杀戒,将桥上的波斯残兵都挤成一团。由于既不能逃跑又无法实施抵抗,不消一刻即被全部肃清。随后迅即过河,扑向试图围歼己方部众的波斯主力分队。后者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伏击圈,完全没有注意到后方的对手援军到来。
大批轻装的波斯步兵完全顶不住精锐骑兵冲击
首先遭殃的是外围轻装弓手。他们既缺乏有效防护装备,又无防备骑兵冲锋的能力。只能被皇帝的精骑从背后砍翻,迅速陷入混乱局面。部分慌不择路的幸存者,又被迫窜向包围圈内的步骑兵同伴寻求保护,将恐慌情绪波及给附近的大部分友军。最后竟被区区数十人就将整个包围圈彻底搅乱。成功打开缺口的希拉克略,也如愿与伏击圈内的罗马步兵汇合。如此一来,原本策划好的完美伏击,就再次演变成两军之间的正面消耗。
希拉克略的惊人之举,让同在战场的沙赫巴拉兹讶异万分。当他注意到对方穿着象征身份的紫袍,故意吸引波斯部将前来挑战、又逐个将他们挑落马下,不禁向身边的罗马变节者科斯马斯感叹道:你看到了吗?凯撒在战斗中竟然如此英勇,他是怎样以一己之力承受住那么多次的挑战的?简直就是一块铁砧!
希拉克略的勇猛 为罗马军队扭转颓势
正是得益于皇帝本人的如此勇悍,本已落入下风的罗马人才得以扭转局势。双方重回往日熟悉的正面对决,血拼到整个白昼结束。随着夜幕降临,沙赫巴拉兹因害怕过于深入敌境而存在遭包围风险,果断选择鸣金收兵。这场一波三折的惨烈战斗才终于降下帷幕。沙赫巴拉兹使出大量计谋,也终究不能歼灭罗马东征军,更无法阻止希拉克略的撤战区机动。加上是己方率先选择放弃,自然算是的战役的失败方。不过,就和之前的阿里奥维特之役一样,萨鲁斯战役并不是能决定战争结局的关键性较量。
当然,此战依然具有管中窥豹意义。两军的战术角发挥各有好坏,整体上也终究呈现势均力敌状态。唯一的差距其实源自基层士兵。无论波斯悍将如何示弱诱和引诱对手,他的部下都不能完成最终的一锤定音,显示出偏重骑兵而轻视步兵所带来的结构性恶果。何况自战争爆发以来,萨珊军队已大量征用北伊朗与高加索山区的附庸部队,算是捣鼓出立国以来的最好步兵力量。他们所面对的罗马步兵,也因为长期折损和骑兵战术地位崛起,同样难以恢复到自己的巅峰状态。但在残酷的正面火拼中,得到加强的波斯士兵依然难以坚持更久。这也是希拉克略敢于孤军深入的原因,更是萨珊王朝日后溃败的重要伏笔。
罗马方面的步兵优势 在反攻阶段表现明显
相比军事层面,萨鲁斯河战役的另一项重要影响就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希拉克略与沙赫巴拉兹间的互动往来,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此前他们都将对方当作死敌,绝不吝惜任何痛下杀手的机会。但经过数次智谋与勇气的抗衡,这种冷酷关系却逐步升格为心心相惜。波斯大将拜服于罗马皇帝的英勇无敌,后者也重视对手的文韬武略,为双方日后的合作打下情感基础。但那也意味着成果有限的萨鲁斯河之战,实际上是敲响了萨珊波斯的败亡丧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棋逢对手:险些让罗马战神受挫的萨鲁斯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