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长城:三毛笔下的西撒哈拉惨剧与摩洛哥绿色进军
冷炮历史2020-08-11 08:05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和远方永远是文青们的心灵净土。可如果让那些留下无限遐想的文艺界大佬来现身说法,多半会当场推翻自己制造的美好幻象。比如让无数痴男怨女落泪的女作家三毛,就以自己同荷西在撒哈拉的爱情故事而传为美谈。以至于近期还有某大厂甘愿冒版权纠纷风险,以此IP拍摄出《流浪的三毛》。乃至N多旅行社以故人的事迹为卖点,打造一波波浪漫的撒哈拉沙漠游团。
然而,只要仔细翻过三毛的原著,尤其看看《哭泣的骆驼》与《沙漠军曹》等篇章,就很容易发现所谓的美好景象都不过是个幌子。
绿色进军
三毛的沙漠爱情 让许多文青向往不已
事实上,为了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三毛与荷西都付出过很多努力。除了不得不忍受种种不利,还始终过着条件有限的艰苦生活。这与广大文青要求的坐着带空调SUV、睡着设施齐全的帐篷酒店、刷着手机拍着照和柏柏尔向导全程服务,都是无法比拟的天壤之别。
更要命的是,许多旅行团的重温三毛线路,主要在摩洛哥东部、阿尔及利亚中南部和突尼斯南部区域。而促成原作诞生的温床,恰恰是在毗邻大西洋的西撒哈拉地区。此外,三毛与挚爱所目睹的骇人遭遇,也是今日文青所无法承受之重。因为这对倒霉的夫妇,刚好赶上了由摩洛哥发动的绿色进军行动,也亲眼见证了西撒哈拉地区转入一段暴力进程……
过去的西属摩洛哥 就是今日的西撒哈拉
原来早在第二次世界大结束,许多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地就纷纷爆发了独立浪潮。例如法属摩洛哥与边上的西属领地就不断出现类似抗争。前者又因率先分家成功,自然得陇望蜀,开始要求其西边的大片领土。加上两地的本部居民算得上同源同种,都操着阿拉伯语的马格里布方言,自然是无可争议的血浓于水。又由于历史上的是当地部落曾宣誓效忠摩洛哥王室,更让拉巴特当紧盯着西撒哈拉境内的巨额磷酸盐矿。
很快,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就与邻国毛里塔尼亚达成瓜分协议,开始进一步的大胆计划。1975年11月6日,大约35万摩洛哥平民响应他的号召,悍然越过西撒边界,史称绿色进军。目睹一切的三毛也在《哭泣的骆驼》中写道,真正签字支持的人数甚至超过了200多万,只是由于官方限额才没有直接参加运动。女作家本人对此更是极不认同,曾恶毒地发出咒骂:跳死你们这帮王八蛋。
高举国王画像前进的摩洛哥平民队伍
当然,这些手无寸铁的摩洛哥百姓也并非炮灰。他们的身后还有十几万摩洛哥王国军队,从编制到装备带有来浓郁的前宗主国气息,堪称低配版的法国部队。
相比之下,西撒方面却只有拿着轻武器的数千众波利萨里奥阵线成员,他们也因自己的主张而被称为西撒哈拉人民解放游击队。在1973年获得阿尔及利亚的支持后,这些人便同时对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与西班牙三方开打。其中,还是身为宗主的西班牙最为软弱,竟然搞起北非版本的静坐战。最后只用一周时间就迅速签下了《马德里协议》,承诺本国军队将在1976年2月28日全部离开。此后仅保留部分经济收益和在沿海修筑军事基地的特权。
在群众前高调亮相的摩洛哥国王 哈桑二世
大国角力
在1976年撤出大部分北非领地的西班牙军队
然而,帝国主义前脚刚夹着尾巴逃跑,西撒哈拉人又转眼希望前宗主能留下来帮自己抵抗摩洛哥入侵。甚至有人提前经准备好红底绿星旗,时刻为喜迎摩王师而做着准备。身在西撒首府阿尤恩的三毛与荷西,都看出这群没有受过文明洗礼的土著只能打打游击,根本没做好独立建国的准备。所以无论坚持抵抗或是寄希望于西班牙,结局多半都是徒劳无获。
在半纪实作品《哭泣的骆驼》的结尾,三毛就描写了西撒人的悲惨结局。游击队战士巴西里惨死于内部争斗。心怀嫉妒的阿吉比还污蔑他的遗孀沙伊达是名异教妇女,称其就是出卖巴西里的叛徒,最后煽动暴民将其围攻虐杀。巴西里的弟弟本要保护沙伊达,但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地给兄嫂做了殉葬者。显然,抛开实力上的悬殊,西撒人自身的低下德性也容易是导致建国大业无法实现。看穿一切的三毛与荷西最后选择离开,曾踏足的土地也由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瓜分完毕。前者一口气吞下16万平方公里,后者也含蓄地拿走了9万平方公里。
志在抵抗摩洛哥占领的西撒哈拉人民阵线
1976年2月27日,也就是西班牙军队离开的前一天,西撒还单方面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并获得老后台阿尔及利亚的承认与物质支持。此后,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也加入了支持行列。实力渐涨的西撒人阵便用2年时间发动了多次袭击,最大战果是破坏祖埃拉特铁矿至努瓦迪布海港之间的铁路。从而导致毛利阿塔尼亚的外汇枯竭,经济因通货膨胀而彻底崩溃。该国军队也在1979年拂袖而去,舍弃了得不偿失的西撒哈拉占领区。
然而,实力更为雄厚的摩洛哥旋即出兵向前推进,逐步占据了西撒的大部分土地。顺便也占据了磷矿、渔港与三毛曾经居住的首府尤恩,将主要的人口定居点都收入囊中。只留下鸟不拉屎的沙漠荒地,给西撒人阵作为转进的最后根阵地。摩洛哥人在军事行动之余,也不忘兴移民搞基建,通过软硬的两手来强化控制。许多摩洛哥占领区的情况也就此发生显著改变,培养出不愿同转进者共同吃沙子的一代人。但直到联合国在1991年介入调停,双方还在为公投问题而争执不下。
埃拉特铁矿至努瓦迪布海港线 也是毛里塔尼亚唯一的铁路
沙漠中的羞耻之墙
摩洛哥占据了西撒的大部分领土、人口、重要城镇和资源点
当然,自从占领西撒哈拉以来,摩洛哥军阀就一直面临难民偷渡与武装渗透问题。邻国毛里塔尼亚的前车之鉴,就一度让拉巴特高层心有余悸。但他们很快脑洞大开,决定用撒哈拉最不缺的材料–沙子,修筑多条稳固的隔离墙工事。
于是在1980-87年之间,摩洛哥人找来南非、韩国和以色列顾问帮助,花费巨资在沙漠中的无人区大兴土木。充分利用地形高点,先后修筑了全长2700公里、高约3米的6道沙堤长墙:
沙堤长墙的航拍照片
第一道长墙(1980年8月至1982年6月)保护北部磷酸盐矿“有用三角区”,由南非军事工程师和来自葡萄牙与法国的雇佣者建造(约500公里)。
第二道长墙(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保护Amgala(大约300公里)。
第三道长墙(1984年4月至1984年5月)保护Jdiriya和Haouza(约320公里)。
第四道长墙(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保护Mahbes和Farciya(约380公里)。
第五道长墙(1985年5月至1985年9月)保护Guelta Zemmur,Bir Anzarane和Dakhla(约670公里)。
第六道长墙(1987年2月至1987年4月)保护Auserd,Tichla和Bir Ganduz(约550公里)。
摩洛哥西撒哈拉墙沿线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雷场
这六道名为摩洛哥西撒哈拉墙的设施,被拉巴特方面轻描淡写作沙堤。但在西撒转进者那边,则称其为“羞耻之墙”。其中最外围的防线,从西撒西南端向东延伸,同整个毛里塔尼亚边界平行约200公里。再向北延伸并逐步向东转进,直到邻国阿尔及利亚边界。
除了简单墙体,摩洛哥军方还在沿线布设有大量掩体、围栏和全世界公认的最大规模雷场。其他设施还包括炮兵阵地、机场与大大小小的陆军基地。平均每5公里就有一个据点,里面部署着35-40名士兵,不远处还有10人规模的后备小组。每个主要哨所后方约4公里处还设有一处快速反应兵站,配有坦克或其他装甲车等机动载具。配套的雷达与电子设备,可监控前方60-80公里的区域,算得上是非常高效而不失智能化。
几十年来 摩洛哥军队都在沙堤长城沿线严阵以待
依靠这套防御设施高度现代化的长城帮助,摩洛哥成功实现了对西撒哈拉抵抗组织的严防死守。大部分转进者被挡在墙外,彻底巩固了绿色行军成果。六道也无疑成为划在西撒大地上的伤疤,让流离失所的人群与昔日家园两隔,至今都看不到命运会有所好转的迹象。
但可以肯定的是,小清新们无法像游历八达岭那样,在充满诗和远方的撒哈拉沙堤长城附近留念。更加重口味的“到此一游党”也难以接近这些军事要地,在墙面上留下自己的大名,或是更加露骨的:xxx 我爱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沙堤长城:三毛笔下的西撒哈拉惨剧与摩洛哥绿色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