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施耐德步枪:拼装货让中国近代军队跨入后膛枪时代

施耐德步枪:拼装货让中国近代军队跨入后膛枪时代

冷炮历史2020-08-31 14:46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世纪中后期,大清帝国为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势力,组建了中国历史上首支大规模装备近代枪械的军队。但在自内战平息之后就懒得多花心思,一直凑合使用日益老旧的前膛燧发枪。

1874年 侵入台湾的日本军队合影

直到1874年的日本侵略台湾事件发生,整个东南沿海的军事局势又紧张起来。此时的淮军才如同发现,自己手中的枪械早已经落后邻居整整一代。于是匆忙决定升级武备,将旧式的前膛装弹燧发枪都改成新式的后膛装弹步枪。著名的施耐德步枪也因此被大量引入清军阵中。

日本倒幕战争中的 施耐德后膛步枪

就在当年,担任清朝海关总司的英国人赫德,开始为淮军选购新的制式武器。其中就有让李鸿章啧啧称道的英国亨利-马蒂尼式步枪。通过一系列测试表明,这种步枪的射击精度高,且有着较远射程。但是每支步枪的出厂价在白银12两左右,若再算上运费和保险支出,那么采购费用势必非常高昂。

担任清朝海关总司的英国人赫德

于是,李鸿章为淮军选择同为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制造的施耐德式步枪。该枪由美国籍工程师雅各布-施耐德设计,是英国最早批量制造的后膛枪械。在1860年代的欧洲,各国都在竞相换装后膛枪。其中较为快捷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原有前膛枪的后兜截去,换成可以装填子弹的新式后膛机关。施耐德步枪正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因此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施耐德步枪的后膛结构特写

李鸿章正是看到这点,才选择施耐德步枪为淮军的未来制式武器。通过对军中已大量普及的恩菲尔德M1853前膛枪进行改造,拼装上施耐德后膛枪体,就能完成最快速度的枪械升级。原枪的枪管、护木甚至击锤都继续使用,花费的预算只在1英镑左右,换算成白银也不过区区4两。

锥形子弹+后膛步枪 让单兵火力得到极大提升

在完成升级步骤后,施耐德后膛枪的射速被提高到每分钟10发,且射击精度较之前躺枪也大为提高。但由于采用拼装方式进行改造,导致后膛闭气性很差。不仅让弹药威力被削弱,还容易引故伤害使用者的事故。即使后来整体生产的施耐德MK.III型步枪,采用闭气性能更高的后膛结构,但因整体设计问题而仍旧难以同更为著名的亨利-马蒂尼步枪相提并论。

1870年代 手持施耐德步枪的美军士兵

虽然这种改造型步枪在欧洲很快就显得有些落伍,但放在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战场,依然是非常好用的单兵利器。在1868年的盎格鲁-埃塞俄比亚战争中,深入东非高原的英印军士兵就广泛采用了施耐德步枪。利用其猛烈的火力,多次打退装备老式前膛枪的本地武装。1874年后,施耐德枪虽从英国正规军中淘汰,但仍旧在民兵、志愿军和殖民地守备队中服役。甚至在某些地方被沿用到20世纪初。多年的使用案例证明,施耐德步枪在各种低烈度战争模式中都表现尚佳。

正在进行排射训练的淮军士兵

因此,选择施耐德步枪的决定并不能算失误。淮军很快就从恩菲尔德兵工厂采购数千具施耐德后膛枪体,用于改装其军火库中的旧式恩菲尔特M1853前膛枪。前后总共添置20000多支新式步枪。加上从美国购买的10000多支雷明顿击针后膛枪,完成建军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换装。再看同时代的远东各地军备,无论是列强的殖民地卫队,还是暹罗国王、马来王公、尼泊尔君主和日本维新政府的步兵,都大量采购同类枪械。李鸿章的决策也就显得非常明智。

换装毛瑟71式步枪的淮军士兵

不过,施耐德步枪在淮军阵中服役的时间也并不算长。在深信以夷制夷学说的李鸿章看来,将武器采购完全托付一个国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到1880年代前后,接着中俄伊犁交还对峙的紧张时刻,将英制施耐德和美制雷明顿步枪都换成德国毛瑟71式步枪或美制哈乞开斯步枪。

此后,清朝的军火采购重心运河从英国转移到德国,也为后来的英日同盟埋下了危险伏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施耐德步枪:拼装货让中国近代军队跨入后膛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