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式胜利:击败红匈奴竟导致印度的笈多帝国覆灭
冷炮历史2020-09-14 17:24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5世纪中期,各古典文明开始随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启动倒计时,整个亚洲大陆也因罗马-波斯战争和南北朝乱世而陷入重组阶段。但在偏居一隅的印度,生活似乎还是岁月静好的样子。国王塞建陀笈多的笈多帝国,也依然处于盛世的末尾阶段。
塞建陀笈多时代的笈多帝国金币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入侵风暴即将抵达南亚。新一波从阿尔泰山麓扩散的游牧势力,已做好了进攻印度河流域的准备。但他们可能永远不会料到,自己稍后的失败反而会葬送古典印度。倒是将其暂时驱逐的笈多统治阶层,可能比谁都清楚其中的缘由。
笈多帝国的扩张与版图最大状态
早在公元4世纪,原本居于恒河流域的笈多家族异军突起,成功接管了次大陆的东北部局势。利用先前强势的贵霜帝国衰落,迅速用各类非军事手段促进扩张。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阴谋、暗杀与联姻,终于成为主宰北印度的超级本土强权。他们的成功,也让印度在世界古典史中逆流而上,全无罗马、波斯等区域文明代表的暂时颓势。更多的商人在这个时期来到次大陆,延续了古老丝绸之路的应有辉煌,也为笈多统治者的国库填充了大量资金。数量大增的学者队伍,更是在数学、哲学、文学、冶炼技术和两性关系等领域内大放异彩。
塞建陀笈多见证了古典印度的最后辉煌
不过,以上这些辉煌都因红匈奴的抵达被戛然而止。这些典型的北亚草原蛮族,被当代学者认定为源自阿尔泰山区,甚至可能是最早冒头的突厥分支。由于同时遭遇气候变迁和周遭其他游牧势力的夹击,被迫沿着商路向南冲入阿富汗山区。在击败了依靠贵霜后裔维持现状的波斯系王公后,正式触及富庶的印度河流域。这样的危险举动,也逼着塞建陀笈多赶来御驾亲征,最终在记载有限的一次接触中逼退对手。
少数保存至今的 红匈奴族群画像
虽然古印度的许多史料已经因流失而言语不详,但笈多帝国的胜利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谜团。明明是某个阶段的胜利者,却没有因此而捞到多少好处,反而因此步入急速衰退期。至多在一代人的时间过后,这个最后的印度古典帝国就将退化为区域众邦里的普通成员。
笈多时代的印度 出现了最早的国际象棋
事实上,笈多帝国因盛而衰,本身就是其崛起进程的反面写照。由于核心家族经常使用非军事手段进行扩张,使得武力因素在这个帝国中的占比远小于其他地区。随后,就有大量的外圈小邦和森林部落,会遭到笈多家族的财力和兵力攻势,在威逼利诱中选择臣服。更有甚者是主动来投,希望靠着再次联姻或封赏来赚取好处。其中既有散布在恒河流域到德干高原之间的本土文化群体,也有躲在旁遮普苟延残喘的末代贵霜集团。
从阿富汗山区南下的红匈奴骑兵
但控制古吉拉特和坎贝半岛的印度-塞种人,却对这样的柔性攻势毫不感冒,甚至险些在某次交兵中反杀笈多君主。后者也立刻转变策略,假意联姻而实施暗杀行动,靠着击毙北方蛮族的后裔首领才扭转局面。最后又是通过体量压迫、金钱赎买与联姻封赏,瓦解了这个雄踞次大陆西北达400年的外来势力。对抗塞种后裔的战争,也成为笈多人日后面对红匈奴的唯一参考。因为两者的起源地几乎重叠,又都是善于使用骑兵的游牧系代表。但由时代造成的巨大差异,却足以让印度人有些措手不及。
现存于北印度佛教寺庙遗址中的红匈奴画像
相比成形于公元前1世纪的塞种分支,晚了400年才出发的红匈奴在很多层面已有了明显提升。他们的复合弓比古老的斯基泰样式更为简洁有效,铁制箭头的使用比例也大为增加。同样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步,让贵族战士能身披防御效率更高的铁甲,并且挥舞着更锋利的长铁剑。同时,他们也保留着前辈们南下时所具备的一切特征,习惯于长途奔袭、对敢于抵抗的目标毫无怜悯,也不会因暂时挫折而丧失卷土重来的勇气。
迎战红匈奴的晚期贵霜骑兵
因此,当红匈奴面对早于自己离开策源地的贵霜人时,很轻松的就建立起军事优势,并依靠全体出动的动员力折服对手。倒是笈多帝国曾面对的印度-塞种势力,恰恰像末代贵霜那般遭优渥生活腐化。尽管其统治核心包括了依次南下的斯基泰、帕提亚和希腊军户后裔,却不可能在自身实力衰败后再逼退大批量对手。这也让笈多军队的胜利多少有些太过轻松,他们也需要将征服区域的军事体系加以兼并,否则就无法维持麾下武装的核心实力。
南下北印度的塞种与希腊裔士兵
于是在公元455-56年之间,塞建陀笈多就需要以庞大的拼凑军队去迎战新世代强敌。虽然数目繁多的各级封地都能提供相应部队,但处在古典时代末期的印度人也非常清楚,真正能用来抵御外患的力量其实少之又少。这是由于传统的核心社会架构太过稳定,让古印度的战争哲学从佛陀时代起就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笈多君主本人供养的王室军队数量有限,且主要是装备复合弓与长剑的铁甲骑兵。聊胜于无的战象自然必不可少,却又容易在混乱中伤及自身。因此,只有在包括塞种、贵霜在内的几个北印度区域征兵,才能凑出合格的反游牧军力。何况这些外来后裔本身也大量任用印度仆从,进一步稀释了最优质作战单位数量。
古印度的经典军事布阵队形
好在笈多帝国毕竟有着半个次大陆的体量,而对面的红匈奴又是首次面对此类目标。虽然前者麾下的各类规化蛮族,已经因地理隔离而趋于没落,但还是保留了武士阶层所应有的战力基础。在拥有足够后援支持的情况下,依旧能和武器革新的后来者相持许久。同时,大量印度步兵所提供的远射火力,也让缺乏步兵力量的红匈奴非常难受。只得扬长而去,带着并不如意的战利品回到旁遮普基地。整个集团也在稍后趋于式微,委身于更为强大的白匈奴之下。
占古代印度军队比例最大的 基层征召步兵
然而,任何事情都会存在相应的代价。红匈奴因战败而失去了相当部分自由,笈多帝国同样因战胜而暴露出结构性缺陷。
红匈奴入侵印度前的北印度与中亚形势
由于是靠柔性手段维持拼凑,许多封建主本身对王室家族的忠诚仅限于利益勾兑。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必须为远在恒河中游的宗主抵抗强敌,就很容易在计算具体得失后就选择中立或索性改换门庭。由于北印度参与东西方国际贸易的要冲,就是旁遮普的七河流域到兴都库什山脉的开博尔关口,所以有相当部分的收入其实要看外人脸色。虽然从波斯湾和红海延伸而来的海运航行,可以惠及坎贝湾或印度河下游,却根本无法取代中亚商路的绝对地位。
红匈奴入侵后的北印度与中亚形势
此外,笈多军队的暂时胜利,也需要对有功人员进行嘉尚。除少量的战利品与货币外,世袭土地才是最吸引武士拼命的筹码。但如此大规模的极限动员,反过来为王室增添了毁灭性负担。在没有增加任何地盘的情况下,必须忍痛将大量直属地块封赏出去。也就是说,笈多家族自己的地盘将被功臣们迅速蚕食。迅速壮大的后者,也无需像过去那样毕恭毕敬,甚至有了同山北强邻交涉的底气。事到如今,原本高不可攀的笈多家族,也就只能顺势退回恒河边的老家度日。
笈多时代的东西方贸易 更多依赖中亚路线
今人反观这段诡异的历史,往往会因为事情距离自己的认知习惯太远,本能的产生疑惑和质疑感。但笈多帝国的兴起和覆亡,恰恰符合封建社会的全然风貌,也是古代印度地缘政治的集中缩影。每一次的本土文化代表兴起,往往是由于前代外来输入者的衰败所引起。但这样的文明重新更替,也会引起更强新来者的觊觎。红匈奴的失败,不过是更多同类团体的进攻预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死亡式胜利:击败红匈奴竟导致印度的笈多帝国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