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赫勒斯滂之战:古罗马海军衰亡前夕的回光返照

赫勒斯滂之战:古罗马海军衰亡前夕的回光返照

冷炮历史2020-09-25 08:05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在罗马内战中大获全胜,进而占领了帝国的欧洲大部。与之为敌的李锡尼则退往东方,期望以拖待变的坚持下去。于是,制海权的重要性就瞬间显现出来。多年未经历重大考验的罗马海军,也再次被时局推向前台。但当时的他们不会知道,自己在赫勒斯滂海峡的乱斗,也会是罗马古典式舰队的回光返照。

君士坦丁依靠骑兵优势 赢下了陆上决战

这年的7月3日,李锡尼在输掉阿德里亚堡战役后就迅速东逃。尽管局面已完全倒向可恶的君士坦丁,他还是没放弃做最后挣扎的可能性。这可能是西帝国的资源向来无法养活军队,总是离不开东地中海各省的转移财政。所以,只要想办法将对手拦在亚洲之外,就有可能坚持到敌军不战自溃。因此,他在离开欧洲前还不忘分兵拜占庭城,期望用这座三面环海的港口吸引君士坦丁注意。自己则能去安纳托利亚境内从容招兵,享用叙利亚和埃及提供的丰厚产出。但真正能确保计划执行的关键要素,还是巡弋在赫勒斯滂海峡的350艘大小舰船。

输掉阿德里亚堡战役的李锡尼 在欧洲只剩下孤城拜占庭

作为曾经的世界头号海上强权,罗马人在共和国中期就培养出数支专业化舰队。甚至连决定未来走向的后三巨头内战,也要以亚克兴海角附近的厮杀来确定终局。只是当屋大维的后人开始享受罗马和平,环地中海区域的安逸就让他们不再有心情去管理海军。虽然在意大利本土和各行省都保有舰队编制,所能获取的资源与实际贡献都每况愈下。等到日耳曼人蛮族有能力组织跨海入侵,才发现自己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惨烈的3世纪危机很快由外患演变为内斗,再次让海军的巨额花销显得不合时宜。于是到四帝共治的破灭时期,任何一位霸主都已很难再出动大规模水面力量。

长期的罗马和平 让舰队失去了几乎所有对手

不过,庞大的地中海水域还是会催生出诸多巡航护卫要求,让大幅缩水的罗马海军得以继续保留一些重点区域的最低配置。其中,李锡尼辖区内的亚历山大和塞留西亚,就是硕果仅存的两个大型基地。这让他能轻易获得一支随时扩编舰队的核心团队,并依靠希腊于区的深厚传统去招募专业人士。哪怕许多大船的首要职责是后勤运输,也好过资源更为不足的君士坦丁。后者所能仰仗的海军班底,主要来自多佛、马西利亚、阿非利加和西西里的省级单位。即便算上聊胜于无的莱茵河分舰队,也没可能在体量上形成压制。直到自己在前次内战中获得伊利里亚与希腊半岛,才在这方面略微挽回一些劣势。

驶出亚历山大港的罗马战舰

当两大阵营间的第二次内战爆发,君士坦丁便命令大儿子克里斯普斯去指挥海军。后者已经在高卢边区获得过许多两栖战经验,并且因血缘和能力而深受父亲信赖。最大问题还是动员船只需要更多时间,完全赶不上西帝国方面的速决战追求。因此,克里斯普斯只能用来自西地中海的精锐充当先锋,并抓紧在雅典附近的比埃雷夫斯港筹备更多战舰。等到父亲赢下阿德里亚堡战役的消息传来,就带着区区80艘船冲向北方。

为父亲君士坦丁执掌海军的 克里斯普斯

考虑到庞大陆军的后勤与船只性能限制,古典时代的将领往往会将赫勒斯滂海峡作为跨越地点。这段今日的达达尼尔海峡,正好扼守马尔马拉海的南部入口,属于地中海的最东北边陲。李锡尼的欧洲驻军则在拜占庭据守博斯普鲁斯海峡,堵住黑海水域的唯一对外出口。为他指挥舰队的阿班图斯,索性把全部350艘船都列队部署在两头之间,坐等挑战者主动上门。除部分符合标准的轻型快速战舰外,阵中也不乏大量接受改装的商船。不仅能运载更多士兵作战,还方便技师安装更高的塔楼、设置更多的弩炮类机械武器。但这些理论上的优势,也会在稍后成为其失败的根本性劣势。

地理位置极其险要的赫勒斯滂海峡

当克里斯普斯的80艘船逼近赫勒斯滂海峡,自恃兵力充沛的阿班图斯就立即调拨更多人去加以阻拦。然而,海峡内的空间相当有限,让进攻方无需同时应付更多目标。于是,计划中的以多打少就演变为同等规模较量,将双方直接拉回到同一水平线上。况且东帝国的常备战舰也往往只是和对手类同的4-6列桨级别,上面搭载的士兵又是新败之军,所以很难抵挡那些迎面杀来的莱茵河边区精锐。

帝国东部的大船数量较多 但总数也非常有限

此外,公元4世纪的罗马海军,也早已将过于笨重的乌鸦座装置抛弃。因此,古希腊式的撞击和火攻就重新变成战术主流,反过来也要求战舰上的桨手们能接受相当训练。于是,这些来自西部各分区舰队的保留队伍,就在技能比拼上更胜一筹。作为补充的临时工群体,也往往是从驻地港口招募的自由海员阶层,仅凭日常的谋生技能便可快速上手。而李锡尼阵营的舰队却是急速扩张产物,想当然的将大量奴隶充入划桨手行列。结果不仅士气低迷,专业层面的反应也势必迟缓许多。加之早早失去数量优势,便只能在克里斯普斯舰队的猛攻下节节败退。后者还会用抓钩捕捉受伤舰船,发起短促的跳帮作战。但很容易就切断绳索,丝毫不影响撤退与继续作战。

数量更少的西帝国舰队 反而具有灵活度优势

东帝国舰队的另一大理论优势在于远射武器。当战斗逐步从海峡入口向内侧蔓延,许多大船上的弩炮都有机会对敌舰造成相当损害。只是依赖机械能的弩炮,并没有后世火器的巨大威力,也更容易因风力等自然因素而发射失准。加之前方的溃败友军和身后的援军堵塞,根本不能发挥多少实战价值。最后倒逼主帅阿班图斯下令后撤,争先恐后蜂拥进马尔马拉海,并在更加开阔的岸边重新编组。恰逢当天的黄昏降临,两军便各自将的轻型舰艇都拖上沙滩,许多士兵也到岸上扎营歇息。但李锡尼阵营的舰队因数量太多,只能让大船相互紧挨在加里波利附近下锚。

描绘赫勒斯滂之战的17世纪油画

当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肆虐海峡。阿班图斯阵中的许多船被吹到岸边撞毁,自己也在旗舰下沉时跳水逃生。更要命的是,君士坦丁阵营的增援也于次日抵达。那是来自比埃雷夫斯港的约120艘新船,直接能让克里斯普斯舰队的规模后来居上。而遭受整晚蹂躏的对手,更加没办法重新组织起攻势。于是,一边倒的屠杀开始在马尔马拉海岸展开,并摧毁了阻挡君士坦丁继续东征的最大力量。除了有4艘船侥幸脱离,余下战舰和残骸都被西帝国的陆战队所夺取。

李锡尼舰队的绝大部分船只 都在海峡中被摧毁

由于自家舰队在赫勒斯滂之战的惨败,李锡尼在稍后就放弃了孤城拜占庭,将留守部队都撤到对岸的卡尔西顿。虽然他有继续派人搜罗船只,却也清楚制海权已完全沦丧给对方。君士坦丁则顺利登陆亚洲,用一场碾压式的胜利击垮了老对手。这场帝国东西两分部间的内战,也就迅速落下帷幕。

海权的沦丧 让李锡尼只能迅速将东帝国交给君士坦丁

然而,刚刚得到短暂扩充的舰队,也因冲突的结束而重回鸡肋位置。之后的他们将很难再有类似机会,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水面决战。尤其是君士坦丁的都城动迁政策与西帝国经济的迅速恶化,让真正能代表古典罗马海军传统的那部分彻底消亡。至于曾担任其主帅的克里斯普斯,也会在数年后被卷入一场家族内部纷争,并因此遭腹黑老爹的密谋处决。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大概就是如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赫勒斯滂之战:古罗马海军衰亡前夕的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