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亚特兰蒂斯传说:一部贯穿人类探索历程的刻舟求剑历史

亚特兰蒂斯传说:一部贯穿人类探索历程的刻舟求剑历史

冷炮历史2020-09-26 09:30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350年,柏拉图完成了他的不朽名篇《对话录》,并在其中首次提到了亚特兰蒂斯大陆。根据其相对晦涩的描述,那是一片孤悬在大西洋上的硕大陆地,并且很早就有高度发达的成熟文明。只是由于统治者的暴虐无度和频繁挑起战争,才被愤怒的众神用大洪水消灭。尽管以上说辞绝非恢弘巨著的核心内容,却在稍后岁月中被传播者所铭记,并将影响力保持至今。

但任何人只要数亚特兰蒂斯传说的走红过程,就会发现故事的内容本身并不要紧,倒是受众的心理倾向更加关键。

卫星视角下的直布罗陀海峡夜景

今人有关亚特兰蒂斯传说的想象图景,完全基于21世纪的地理认知水准。尽管我们对近地轨道和浩瀚深海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却早已认定自己完成了对陆上领域的全盘摸底。于是,柏拉图所标注的古大陆位置,就被约定俗成的丢到直布罗陀海峡以外。任何来自地中海世界的船只,都需通过那里的赫拉克里斯之柱,才算踏出去造访上古文明的第一步。

亚特兰蒂斯的位置与赫拉克里斯之柱息息相关

然而,当时间线被拉回到久远的公元前4世纪,大部分的参考基础都不存在。因为包括柏拉图本人在内的古希腊世界,只具备相当狭窄的国际地理视野。他们依靠首屈一指的航海技术,完成了对地中海和黑海的初步摸索,也会偶尔涉足比斯开湾与北海,甚至走到更远的红海或波斯湾。但却很少离开海岸太远,更谈不上对大西洋的恶劣海况有多少认识。即便有希罗多德这样的旅行先驱,也无法摆脱对波斯王家大道的依赖。以至于连早已知晓存在的中亚和印度,都是希腊先贤们的实际认知盲区。

古希腊的赫拉克里斯之柱 就在爱琴海边缘

其次,通过长期的史料比对就会发现,所谓赫拉克里斯之柱的位置也并非一尘不变。今世将之默认为直布罗陀岛上的小山,主要还是受古罗马影响。当他们用强大的军团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才从老对手迦太基人那里接过了海峡控制权。后者还长期视古希腊为主要竞争对手,基本不会向柏拉图的同胞们开放航线。反过来用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将他们限制在加泰罗尼亚海岸。因此,柏拉图时代的希腊地理标杆,就在爱琴海边缘的拉科尼亚湾。那里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最南端,也是从欧洲大陆去往克里特岛的快捷中转站。

惨遭火山爆发与海啸重创的米诺斯文明

公元前1450年,位于爱琴海腹地的桑托里尼岛火山爆发。由此掀起的超级海峡,直接重创了以克里特岛为中心的米诺斯文明。后来取而代之的迈锡尼文明,当时已在希腊半岛上崭露头角。尽管他们在很长时间里都遭米诺斯人压制,却借自然之力扭转乾坤,反客为主的接过了地中海霸业。巧的是,柏拉图笔下的反亚特兰蒂斯核心雅典,正是由南下的迈锡尼人建立。由于离海岸尚有一段距离,所以更不容易受海啸侵袭的影响。相关记忆也被数代人口口相传,成为后世著作内容的灵感来源。但当神话的受众从希腊转向罗马,所处位置的转移也就自然造成认知偏差,最后为其他拾牙慧者所继续传承。

占据雅典等地的迈锡尼人着自然之力成为海洋霸主

此外,柏拉图本人可能曾造访过埃及,并将有关上古文明的内容源头也归结到当地祭祀头上。这也进一步强化了亚特兰蒂斯就在克里特岛的可能性。因为历史上的米诺斯人,就以法老的国度为主要贸易对象。日后的爱琴海文明特色,也在这个初级阶段就非常显著。这是因为克里特岛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小麦,只能靠大量出口橄榄油和手工制品来换取日常所需。对岸的尼罗河流域又以产量丰厚而文明古代世界,自然让双方成为天造地设的战略伙伴。所以柏拉图的信息源头来自哪里,就不会是非常离谱的事情。

古埃及就是米诺斯人的主要贸易对象

当然,柏拉图撰写亚特兰蒂斯传说的初衷,并不是要为同时代人科普历史。他的出生、成长、学艺和得道经历,就是家乡雅典的由盛转衰过程。漫长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与大规模瘟疫,彻底摧毁了这个往日的爱琴海民主灯塔。最后甚至被斯巴达人要求拆毁城墙,并由外部势力所安插的傀儡来代为统治。同时,更多的希腊城市都转入僭主控制,成为霸凌友邦的帝国化核心。例如柏拉图一生访问次数最多的叙拉古,就是这种趋势的杰出代表。其统治者所精心维护的港口、舰队和大规模城防工事,都是古老亚特兰蒂斯形象的现实倒影。至于传说设定的“非欧洲”属性,也有可能是要暗指同时代波斯帝国。毕竟,艺术性的加工与含沙射影,都不可能超越作者本尊的认知水平。

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 对柏拉图有很大冲击

亚特兰蒂斯传说一度随柏拉图的死而沉寂

公元前423 年,一生笔耕不辍的柏拉图因病去世,留下的亚特兰蒂斯传说也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他最有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就是怀疑论者,将老师笔下的理想国视为政治隐喻。后来的希腊罗马学者也无法论证其真实性,只能在各自的作品中帮忙转载。无论欧洲文明的发展如何起伏,好奇者与野心家都只是把视野和幻想都投向东方。

哥伦布与亚美利哥都无法解释自己的成果

不过,亚特兰蒂斯传说的热度还是中世纪末期出现了触底反弹。随着新大陆在1492年被偶然发现,古希腊文明的最强继承者们又将目光转向西方。尽管哥伦布所宣称的抵达印度论被无情推翻,但抢注冠名权的亚美利哥也无法给出合理解释。于是在理论家完成叙事构筑之前,无数的西班牙探险队便纷纷冲入这片未知世界,并为眼前所见的奇幻景象而深深震撼。无论律师出身的智将科尔特斯,还是模仿其策略的文盲表兄皮萨罗,都在初次见到土著的巨石都城时惊讶不已。

美洲帝国的巨石都城 让西班牙征服者们惊讶不已

于是,在故纸堆中沉寂太久的亚特兰蒂斯传说,就靠着大航海时代的春风又重新浮出水面。在那个缺乏考古学支持的年代,任何古代传说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答案,美洲也就在短时间内成为远古文明存在的最佳印证。加之柏拉图早就将古大陆的面积设定为比亚洲+利比亚还大,就让纽芬兰到合恩角之间的广袤原野看似更为贴切。然而,古希腊时代的利比亚与亚洲范围,远比今日乃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定义要小。在当时的大部分普通人看来,前者往往是指昔兰尼加半岛上的殖民城市,后者也不过是爱琴海西岸的伊奥尼亚等狭长区域。如果将这些海岸线附近的支点相互拼凑,得到的总面积或许还真比不上后世的某个封建大国。因此,近代早期的张冠李戴解释,最后还是因科学探索的深入而沉寂下去。直到更加隐秘的玛雅城邦引起学界兴趣,类似的不费力假设又被不同人拿来刷了两个世纪。

亚特兰蒂斯传说也总是被用来解释玛雅文明

与此同时,亚特兰蒂斯传说的真正内涵,也在欧洲本土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复活。托马斯-摩尔在创作《乌托邦》的美好理想时,就大量借鉴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装潢风格。哪怕自己最后掉了脑袋,作品名称也沦为不切实际的空想代名词,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启迪了后生晚辈。于是,柏拉图当年的意有所指为更多近代评论家所重拾,纷纷用远古文明的灾难结局来警示众人。之后的约300年时间里,几乎每个遭遇发展停滞的欧洲大国都会出现类似团体。他们的徒子徒孙,又会演变成今日的众多神秘主义论者,并通过科普媒介去继续圈粉。但这种类为好歹是摸到柏拉图的本意,算得上是领悟到上古文明的存在真谛。

《乌托邦》与神秘学 重拾亚特兰蒂斯的非现实含义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曾短暂阻击了亚特兰蒂斯支持者

1912年,魏格纳正式推出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似乎从根本上枪毙了亚特兰蒂斯大陆的灾难神话。但人们依然能将新旧理论结合,酌情运用于同时代的地理学进步。比如在19世纪后半段才接受正式观察的南极,就在20世纪迎来了许多正规考察团。通过地理、生物和气候研究的不断长进,学界意识到这块冰封土地也曾有过温润天气,并且长期和澳大利亚难舍难分。于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就被习惯性地挪到当地,丝毫不顾及柏拉图在原著中写明的那句9000年前。

神秘的南极大陆 至今都被认为与亚特兰蒂斯有关系

更加真实的情况,则可能是柏拉图或古代的书记员在抄写时忙中出错,将原本的年份扩大10倍。照此推算,亚特兰蒂斯传说的初始设定应为公元前13世纪左右,非常符合米诺斯文明的消亡阶段。但20世纪后期的气候考古学进步,又让上古文明的支持者有了更多弹药。特别是从12000年前开始的上一次冰河期结束,经常被直接用来解释古大陆沉没,无形中也让亚特兰蒂斯学说完成了科学化重生。

冰期结束与海平面上升 同样能用于解释古大陆沉没

相似情况还因卫星和深海勘探技术的进步而愈演愈烈。每当有专家在今日的海区中发现史前岛屿,就会有意识的将其首先归结为亚特兰蒂斯古迹。这样的做法能让成果迅速登上头条,为自己的研究带去更多声望和投资。尤其当地质研究已否定了诸多大西洋群岛的大陆山尖假设,便顺理成章的为新成果让出道路。同时,更多历史较短的民族国家有自己的叙事需求,就将亚特兰蒂斯古陆的研究变成国际化竞标。巴哈马、波多黎各、西班牙、爱尔兰、摩洛哥乃至未来地位尚不明朗的格陵兰、法罗群岛或西撒哈拉,都先后加入远古文明的遗址申领对象。这绝对是柏拉图、亚美利哥和魏格纳都无法预见的旷世乱象。

许多国家地区都加入亚特兰蒂斯的遗址争夺

因此,亚特兰蒂斯传说的真实性和历史渊源都不再重要。公元前的柏拉图式政治隐喻,早就被大航海时代的刻舟求剑论证所取代,又在当代变成让大众接受新科学猜想的最好媒介。这样的巨大变化本身,也是人类不断探索世界的历程缩影。至于坚持走政治路线的摩尔式人物,恐怕不会得到一个比乌托邦更美好的结局,即便这种心理也是人类的永恒刚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亚特兰蒂斯传说:一部贯穿人类探索历程的刻舟求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