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苏拉特事件:印度最强帝国的君主 竟乐于向西方势力低头

苏拉特事件:印度最强帝国的君主 竟乐于向西方势力低头

冷炮历史2020-10-08 14:39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世纪的印度,曾先后遭遇两股外来势力的南北夹攻。前者是从欧洲不远万里而来的葡萄牙海船,后者则是由中亚腹地南下的莫卧儿突厥化骑兵。虽然双方都不在数量层面占据任何优势,却都依靠各自的独特优势获取大胜。只是由于次大陆的领域过于庞大,让彼此在相隔数十年后才得以直接撞面。

1498年间抵达印度次大陆的葡萄牙人

此外,双方虽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却在近百年时间里保持着相互敬畏。表面上具有绝对优势的莫卧儿人,甚至不愿意为拔除几个沿海据点而耗费少许武力。诡异的现象本身,就道出了这个印度史上最强帝国的结构性软肋。例如发生在1578年的苏拉特事件,就以非常微妙的结局收场。

1526年才开始入侵印度的莫卧儿人

早在1573年,著名的阿克巴大帝挥军南下,鲸吞了位于阿拉伯海东侧的古吉拉特地区。原有的苏丹国体系,因各路地方诸侯的不满而分崩离析,进而发生了邀请莫卧儿人来攻的悲惨结局。但整个历程的始作俑者,却是早早控制沿海的葡萄牙势力。由于后者在1535年控制了第乌岛,从而将整个坎贝湾的国际海运都迅速掌控起来。等到对岸的达曼也成为殖民前哨站,途经此地的穆斯林商贾,就只能到条件更差的苏拉特港完成贸易。

古吉拉特苏丹国的领地就主要分布在坎贝半岛

苏丹巴哈杜尔的本意是要为自己招揽盟友,防范对象则是曾侵入境内的莫卧儿帝国。但此举无疑伤害到许多治下领主的切身利益,让许多原本唾手可得的商业税都白白流失。于是在莫卧儿大军再临的关键时刻,许多王公选择坐壁上观,甚至是直接带私人武装倒戈相向。原本还想大举抵抗的穆扎发三世,也就无可奈何的成为亡国之君。至于中途赶到的小股葡萄牙援军,也因畏惧进攻者的庞大军力而直接认怂。事已至此,仿佛整个北印度都不可能有任何力量能制约住莫卧儿帝国。

阿克巴时代的莫卧儿帝国版图

然而,满心期盼新时代的古吉拉特封建主们,很快就对莫卧儿帝国感到失望。气吞万里如虎的阿克巴大帝,总是将前线设定在猛击拉、德干高原、信德或坎大哈,唯独对貌似兵弱畏战的葡萄牙据点没有什么动作。相反,他本人甚至在1573年下令予以保护,要求地方派不得擅自挑起事端。随后将只对自己负责的总督派到苏拉特,等于是将有限的海关收入都据为己有。同时,堂堂印度帝国的皇帝还不断向西方人抛出橄榄枝,希望获得火炮和舰船的相关技术。即便没有达到目的,也没有影响他继续保持类似政策。

阿克巴时代的莫卧儿帝国 对葡萄牙人非常客气

即便如此,许多穆斯林商团也依旧不能割舍对苏拉特港的依赖。无论他们来自埃及的红海沿岸,还是也门的亚丁湾,又或是南方的马拉巴海岸和亚齐,都不愿错过到当地赚钱的机会。然后将货物从水陆两头送往东面或北方,远至恒河流域及中亚的喀布尔等城市。条件则是要向控制这片水域的葡萄牙人纳税,否则就有连人带船被扣押的风险。为此,他们经常将高净值商品与船员的私人物品对调,从而使自己能降低相关费用。还经常将数艘船的货物都集中到单艘船上,进一步降低入关的开销支出。

穆斯林商船经常以各种办法回避海关关税

1578年,这样的紧张状态终于演变为更进一步的军事冲突。负责在坎贝湾巡逻的葡萄牙战舰,拦截了企图逃税的穆斯林商船,并扣押了1匹准备进献给古吉拉特总督的阿拉伯马。此举很快引起莫卧儿高官的不满,并下令逮捕所有在苏拉特贸易的葡萄牙商人。当第乌总督巴雷托派手下前来交涉,也因鸡同鸭讲而遭对方关押。他马上下令组建部队,准备对苏拉特港进行一次惩戒攻击。因为根据早先的情报显示,当地正好有2艘准备开往红海的大型阿拉伯商船,是此类有限行动的绝佳目标。年轻的戈麦斯则被任命为指挥官,带着1艘加莱桨帆船和16艘单杆小艇开往坎贝湾深处。

16世纪 葡萄牙书籍插画中的第乌

不过,抵达苏拉特的葡萄牙人很快发现,囤积在当地的船只数量要远多于自身预料。除了2艘莫卧儿帝国的直属大船,还有属于古吉拉特本地的1艘加莱桨帆船与13艘小型单杆快船。它们都是前任苏丹留下的遗产,是进口奥斯曼和威尼斯技术建造的欧式战舰,并且也都有相等级别的火炮配置。另有9艘来自南方马拉巴海岸的双杆轻快帆船,由长期敌视葡萄牙人的穆斯林海盗驾驶。显然,莫卧儿当局不是没有为可能爆发的冲突有过准备。但更多的细节还是表明,远在德里的中央宫廷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发挥作用。

小型的欧式桨帆船 已经为次大陆海岸的各势力所掌握

在稍后展开的近岸战斗中,七拼八凑而成的印度舰队还是遭到完败。虽然他们手中的武器已经不输给初代西方殖民者,却都是从不同区域获得分批技术,相关人员也来自五湖四海。当他们为保护自己和总督的船只而匆匆应战,就只能为惯于集团突击的葡萄牙人逐个击破。后者通过长期的东方实践,也总结出一整套用小型桨帆船对抗高舷大帆船的技巧。在经验、士气和训练完全占有的情况下,已很难为匆匆采购西式武器的本地武装所抵御。莫卧儿人也从未对苏拉特有过什么工程修缮,任凭这个帝国的最大港口始终停留在无序状态。

葡萄牙人与古吉拉特人的水上冲突

但整个事件的后续,还是会让很多当事人与后世看客都感到不能理解。莫卧儿帝国明明在苏拉特港的冲突中吃亏,却没有想着找对方秋后算账。阿克巴大帝甚至在次年发出邀请,找耶稣会的传教士去德里舌战群儒,搞的理屈词穷的伊玛目们下不来台。属于他本人的船只,也在每次造访圣城麦加的航行中,都要向第乌的葡萄牙人购买许可证。最后还引发了一场由毛拉和王室成员联手的叛乱,让阿克巴必须出兵出钱才平息事端。失望透顶的古吉拉特贵族,也在他生涯的晚期迎接旧主回归,惹得帝国大军要再次开往坎贝半岛。

次年 耶稣会士还参加了阿卡巴举办的宗教大会

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当然不是阿克巴更愿意亲近西方,而是他对自己的帝国着清晰定位。他的爷爷巴布尔在1526年兵临印度,就是靠大量奥斯曼土耳其人支援的火器得胜。否则仅凭少量的察合台王公卫队与阿富汗山地酋长,很难对同样以骑兵立国的德里苏丹产生巨大优势。但自己的父亲胡马雍,还是因众叛亲离而被印度人的联军撵回中亚老家。因此,这个帝国若要在次大陆保持长期存在,就必须用规模更大的先进武器来形成某种代差。纵观当时的环印度洋世界,也只有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能给予他最快捷帮助。

莫卧儿称雄印度的秘诀 主要就是大量火药武器

同样的原理放到经济等领域也一样适用。阿克巴大帝时期的莫卧儿帝国,表面上还在努力维持自己的中亚前进基地。但开伯尔山口以北的复杂世界,同样为各类强敌所虎视眈眈。喀布尔以北就是控制河中的乌兹别克人,坎大哈以西又是波斯萨法维帝国的边界。两股力量都有充分的动机,将莫卧儿王国的龙兴之地瓜分干净。这样既阻碍了内陆商贸活动,也让德里方面很难同潜在的盟友奥斯曼顺畅交流。

阿克巴大帝与他的中央宫廷成员

于是,海洋贸易收入和红海航线的意义就被迅速拔高。葡萄牙人的那些微小据点,也顺势成为帝国所不能无视和冒犯的重要关卡。阿克巴就利用定期造访麦加的朝拜船队,声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顺便与奥斯曼当局互通有无。何况此举符合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正确,也不会过度刺激邻国波斯。

苏拉特也是莫卧儿与奥斯曼交流的主要口岸

最后,葡萄牙人的海权优势,还方便了帝国将主要海外贸易都集中到苏拉特一点,对于强化中央王权收入和压制地方诸侯实力都有帮助。这也是阿卡巴明面上不说,暗地里容许对方在沿海保持存在的根本因素。无论派兵去往多远的新地盘,都不愿意将那几个地图上的小点差点捏死。他的继承人也大体延续了这个政策,直到臭名昭著的奥朗则布在后来打破了这个默契,帝国的势力也就迅速衰落下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苏拉特事件:印度最强帝国的君主 竟乐于向西方势力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