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亚洲之光:第一次沙廉围攻战与本土帝国的反攻浪潮开启

亚洲之光:第一次沙廉围攻战与本土帝国的反攻浪潮开启

冷炮历史2020-10-12 10:30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整个16世纪,早期殖民者都以自己的技术和战术优势,纵横广袤的亚洲水域。相比人数稀少的武装规模、来去不定的远洋船队和娴熟的外交手腕,那些竖立海岸的堡垒城市才最具存在感。因此,对这类弹丸之地的激烈角逐,就成为外来者与本土政权间的实力晴雨表。

位于今日缅甸沿海的沙廉,则是第一座遭东方本土军队攻陷的欧洲堡垒城市。虽然其前因后果具有诸多的偶然性,却不失为某个新纪元的低调开端。

位于下缅甸海岸中心位置的沙廉

起初的沙廉,不过是15世纪才冒头的小型港口。大部分由孟加拉湾东进的商人,都会选择在西面的阿拉干城驻足。而从马六甲北上的船只,也经常是直接去往规模甚大的勃固城。因此,沙廉的战略意义实则较为有限,主要支撑上述两口岸间的短波航运。直到西方人探索完整片海岸,也不会觉得这里有多少开发价值。

一度在沙廉称王的佣兵队长菲利普

但在扎根本土的航海国家阿拉干看来,沙廉就是他们从西海岸转进东方的桥头堡。虽然有盛极一时的勃固和东吁王朝存在,他们还是耐心的熬到两者皆陷入混乱,然后才尝试派兵予以占领。由于其海军的近代化升级仰仗西方殖民者帮助,所以负责进攻和控制当地的重任也主要由小股葡萄牙人承担。他们的领袖菲利普,也就摇身一变为国王册封的本地封建领主。后者也对局势加以利用,派人向果阿的印度总督和欧洲本土的西班牙王室邀功,进而获得“缅甸副王”的虚衔。

菲利普的主要支持者 是下缅甸的勃固孟族人

然而,菲利普的野望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发展经贸和本土居民支持。由于前文提积的因素,沙廉虽然在16世纪发展迅猛,却始终不被果阿和马六甲的葡萄牙人所看好,重要性甚至不如边上的孟加拉小岛松迪布。因此,空有双重身份的菲利普就很难招募到足够人手,也无法为翻新城防和铸造大炮而筹措资金。甚至为单纯的追求航运利润,拆除了许多小型战舰上的武器。作为补充机制,还要大量任用缅甸南部的勃固居民。利用他们对外省入侵者的积怨,反过来支持自己的独立体系。但也不可避免的与老雇主阿拉干王国翻脸,并时不时去招惹退往北方的东吁王朝残部。其结果自然是遭到双方的敌视,并且让沙廉在短时间内成为多次军事冲突的焦点。

活跃在缅甸海岸的小型葡萄牙战船

1613年春季,四处招蜂惹蝶的菲利普,终于为自己迎来阿那毕隆的120000大军和400多数战船。沙廉的守军却因内部纷争而减少为200名葡萄牙人和3000个勃固居民。不仅火炮与舰船的数量少得可怜,甚至没有能支撑长期抵抗的火药储备。更为不幸的是,葡萄牙人在松迪布岛的社区无力派兵支援,从果阿出发的舰队也是远水不解近渴。最后,连授命去吉大港采购火药的人也携款潜逃,从而预示着小小沙廉的最终命运。

正在集结的缅甸东吁王朝军

讽刺的是,前来进攻城市的缅甸军队,其实也没有多少围攻战经验。尽管早在13世纪的蒲甘王朝阶段,当地已有规模宏大的砖石结构城墙,但更多中小市镇的防御水准依然非常堪忧。活跃在内战中的封建领主,更乐于在不利局面下撤退入丛林深处,导致很多地方的护墙都以木头或竹子应付。因此,即便有马拉班达和勃固之类的中心城市,也不妨碍进攻方以长期围困的手段逼迫守军就范。东吁王朝虽在16世纪已大量任用葡萄牙武器,但基本都是火绳枪和用于杀伤步兵的小型猎鹰炮。等到自己的帝国分崩离析,也就失去了维护大口径武器的能力。而沙廉的城墙尽管不符合欧式要塞标准,却也由大段的砖石构筑,自然不容易被土法轻易搞定。

中世纪后期的缅甸城墙已升级为砖石结构

当年2月19日,阿那毕隆正式下令包围沙廉,并惊喜的发现对方的火力居然非常贫弱。这是由于菲利普考虑到城中储备不足,让士兵不要使用火炮,而将火药全部分配给枪械使用。恰逢有1艘小型的福斯特桨帆船从孟加拉抵达当地,被群起围攻的缅甸舰队俘虏,上面的那门猎鹰炮也就成为东吁军队的唯一远程火器。虽然火力远不足以轰开城墙,却对不敢开炮的守军造成很大心理冲击。他们只能将找到的金属加热融化,配合滚烫的开水一同对抗那些攻城蚁附。

近代早期的缅甸 只有猎鹰炮级别的大型火器

当月底,菲利普又尝试派仅有的3艘福斯塔船去突破海面封锁。然而,只在船头安放1门火炮的小船,根本架不住几十倍于自己的缅甸战舰围攻。任务属性也决定了他们必须留在特定区域缅甸缠斗,而无法像很多遭遇类似困境的同胞那样突出重围。结果,有2艘船在艰苦的激战后撤回设防港口,另1艘船的成员则因无力回天而被全部杀死。上面的那门猎鹰炮也落入东吁军队之手,反过来成为轰击沙廉城头的利器。

传统的缅甸内河船只

20天后,一支来自阿拉干王国的舰队抵达沙廉外海。尽管先前因菲利普的背叛而与之兵戎相见,他们却更担心东吁王朝的再起成为更大威胁。但这批援军也不可能为对方倾尽全力,深怕折损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水面力量。加之国王已经同新来的荷兰人达成合作协议,对沙廉城的命运自然不再重点关切。当意识到缅甸船只的数量过于庞大,就只能在轻描淡写的发炮后撤退。他们的离开,实际上也断送了沙廉守军获胜的最后希望。而志在必得的东吁士兵,也正忙于布置自己的最后一击。

传统的缅甸军队 依然喜欢靠人力优势强攻城墙

到了1613年的4月,阿那毕隆的工兵已成功在沙廉城下挖掘了大段地道。在足够的火药陆续到位后,摧毁了数段城墙的地基。由于守军整日忙于应付庞大的攀爬者,根本没注意到自己脚下的细微变化。尤其是帮助守城的勃固本地人,对此类进攻手段毫无概念,还在城墙被突破的那一刻彻底溃散。剩下的葡萄牙士兵还多次从缺口杀出,向源源不断涌入的缅甸人发起绝命反击。但三次效果显著的暂时胜利,换来的只是更多敌军的又一轮冲锋。自知无力回天的菲利普,只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向命运屈服。

志在必得的东吁王朝君主 阿那毕隆

为了攻克小小的沙廉,东吁王朝的军队因战斗损伤、疾病蔓延和后勤困难而损失达30000多人。菲利普的守军也阵亡了50名葡萄牙士兵和至少1000个勃固本地人,但自己和属下的悲惨遭遇不过是刚刚开始。根据阿那毕隆的亲自指示,这位堪称传奇的佣兵队长被处以刺刑,被插在木杆上慢慢断气。妻子也因拒绝成为国王的妾室,在被剥去大腿的皮肤后卖为奴隶。大部分葡萄牙俘虏则被集体发配到上缅甸山区,成为君主圈养的军事奴隶和炮兵村落。至于5000名本地的孟族俘虏,也被直接卖为奴隶来抵充军费开支。

沙廉陷落 让东吁王朝继续控制下缅甸沿海

在阿那毕隆这样的典型东吁君主看来,占领沙廉不仅是解决了一个海岸线上的小小麻烦,更是确保自己对整个下缅甸孟族人的长期压制。后者虽然早已为自己的先祖所征服,却屡屡在王朝力量衰退时复国。加上沿海平原有不错的农业收入和巨额贸易税收,更让需要长期维持战争体制的他们不能轻易松手。虽然这次胜利本身存在许多偶然因素,但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各本土帝国反攻浪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亚洲之光:第一次沙廉围攻战与本土帝国的反攻浪潮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