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小姐:打破德军无敌神话的法兰西炮兵女王
冷炮历史2020-10-13 09:32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数十万德军迅速向法国边境开拔。根据事先制定的《史丽芬计划》,担任主攻的第1和2集团军将猛击巴黎方向,结果却遭到法国第6和第9集团军的顽抗。于是,著名的马恩河战役,便在两个欧洲陆军强国间展开。期间,法军的迅猛火力让所有德国人都大吃一惊。
大战爆发后 法军的顽强让德国人非常惊讶
根据40年前的普法战争经验,德国人原本预判老对手还是那支技术滞后的学院派军队。但镇守马恩河防线的法军,却用密集炮火交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防御网。当无数可怕的榴霰弹在战场上炸开,暴露在开阔地带的德军步兵便因准备不足而伤亡惨重。根据事后的初步计算,守军应该是用上了射速可达克虏伯产品2-3倍的新式火炮。等到英国远征军和更多法国人在9月5日抵达战场,德军便在损失22万人后选择撤退。
M1897型75毫米炮的出现 让法军重新掌握火力优势
至此,所有企图快速结束冲突的努力都化为泡影。而法军得以在马恩河获胜的关键,就是被他们昵称为“75小姐”的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
75毫米野战炮的设计者 约瑟夫-艾伯特中校
原来早在普法战争结束后,惨遭重创的法国陆军就痛定思痛,将大量精力用于研发新一代野战炮。工程师们抛弃陈旧的火炮射击思路,尽一切可能的将新技术融入设计方案。由于本身就非常崇尚机动进攻,这种未来的支援利器也势必在很多方面都务必尽善尽美。因此,法国人制定出严格标准,要求新火炮全重不能超过1500公斤,并且能以每分钟15发的速度发射6公斤弹药,做到持续压制敌军炮兵。其最终成果,就是后来在世界大战中扬名的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
75毫米炮的优秀 源自许多最新技术
为了能兼顾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工程师们直接引入两项当时的最新科技,包括弹药的黄铜弹壳和液压式助退系统。前者可以最大化无烟发射药的威力,通过提升闭气性能来推高出膛速度,从而有效增加了射程与威力。后者则解决了19世纪火炮的炮身复位问题,通过特殊的反后座装置,为射击前后的稳定性提高做出贡献。这样一来,只需6人的小组就能轻松操作,并且可以用6匹马来拖曳主体和全部的弹药零件。
由于身材较轻 75毫米炮可由6人快速操作
根据不同的作战需要,75毫米野战炮可以选择2种基本弹药。其中的高爆弹装有触发引信,能用于破坏敌军的临时土木工事。榴霰弹则装有短延时引信,可在发射后到空中爆炸,溅射出300个破片和弹丸,杀伤大批无防护的普通士兵。加之日后还陆续开发出燃烧弹和反坦克穿甲弹,堪称那几十年里的“万能武器”。
75毫米炮的出现 让法军的火力连续性大大增强
由于以上这些革命性突破,使用75毫米炮的小组不需要在射击后重新瞄准或反复校正。而是利用炮身的自动复位,方便使用者直接开展第二轮攻击。炮手完全可以对同个目标实连续开火,又不用担心精度跟不上形势变化。一个训练有素的战炮小组,可以连续15-25次射击同一目标,让成批冲锋的德军都集体倒地。
复位技术 让75毫米炮拥有可观的射击精度
1914年,刚刚投入战争的法国就已经拥有4000门75毫米野战炮。随着战争规模和烈度的水涨船高,这种武器的产量飙升至21000多门,还发展出各类衍生型号。作为其重要补充的英军,也在损失大量本国火炮后加以引进。至于1917年才参战的美军,更是直接采购了数百门75小姐,作为自己在一战中的炮兵主力。
观摩法军使用75毫米炮的英国盟友
在崎岖战场上前行的法军75毫米炮小组
甚至在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陆军的仓库中仍存有成堆的M1897式75炮。根据新时代的作战需要,他们将其中的一部分装成47毫米反坦克炮,用于弥补本国装甲部队的发展滞后。对于大批防护性能有限的I号和II号坦克来说,这样的应对措施也足以够用。
安装在早期坦克上的75毫米炮
用75毫米炮改装的47毫米反坦克炮
美军获得授权生产的75毫米炮
类似现象也出现在美军身上,大量本国制造的75毫米系列野战炮,仍然是他们在二战初期的主力。因此,这位优雅的炮兵皇后,也就到1942年才完成自己的谢幕演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75小姐:打破德军无敌神话的法兰西炮兵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