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炮车:昙花一现的波斯帝国秘密武器
冷炮历史2020-10-19 08:00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6世纪,原本默默无闻的波斯突然蹿起,成为震撼大半个亚洲的超级强权。作为帝国奠基人的居鲁士大帝,更是凭借自己军事才能、政治敏感度和个人魅力,让无数对手为之折服,也让2000多年后的学者都对其称赞有加。
波斯崛起前夕的亚洲与埃及格局
在他征伐四方的过程中,他们曾研发过一款非常特殊的超级武器,却因体型过于硕大而容易被人理解为攻城塔楼。但从为数不多的记载便可得知,这种高台炮车的定位其实并不在于攻坚。也正因此才很快遭到放弃,成为昙花一现的灵感发明。
战车几乎是所有1-2代文明的军队核心
虽然战车曾是许多古老文明的军事核心,但到居鲁士决心自创霸业的年代已是尽显疲态。当体型更大、负载更重且耐力更好的马种被不断改良出来,至少集中3-4匹坐驹的模式也就显得非常浪费而多余。生活在乌克兰大平原与中亚腹地之间的斯基泰人,就依靠势不可挡的骑兵蹂躏过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并将许多相关技术留在了被自己控制多年的米底地区。
斯基泰游牧文化崛起 预示着战车即将面临淘汰
后者也立刻发展出自己的初代骑兵力量,成为掀翻中东霸主亚述人的决定性力量。即便在自己的帝国遭波斯人蛀空,也依旧是新主麾下最可靠的骑手队伍。反倒是早期的波斯军队,更多是以高质量的步兵著称,而在骑兵方面需大量任用北方亲戚来进行指导。至于早已日暮西山的战车部队,则往往来自地位更低的被征服区域。
早期的波斯骑兵 大部分都由米底人组成
公元前546年,居鲁士已成功主宰了整个伊朗高原,并将附属国体系发展至高加索山脉南麓的亚美尼亚和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卡帕多西亚。作为半岛西部霸主的吕底亚人,联合巴比伦、埃及和部分希腊城市,主动向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发起挑战。后者也在云集众多的波斯-米底部队外,还不忘从各外围属国征发辅助部队。其中就有来自埃兰的大批战车。
波斯与米底骑兵的同袍火拼
但在这位波斯帝国的建立者看来,源自古老两河文明的军事体系已太过落后,非常不愿让战车消耗手中的宝贵马匹资源。索性对这些传统车辆进行结构强化,推出了专职冲锋陷阵的镰刀战车。作为大帝封臣的埃兰国王阿布拉达塔,却希望自己能在即将发生的决战中扮演更多角色。于是更进一步的改良手头装备,搞出了外观骇人的高台炮车。
需要用16头牛拖拽的高台炮车
相比过去的所有类型战车,这种新型高台炮车并不追求冲锋速度与转向灵活,反倒拥有繁杂的上下3层结构。通过6只轮子实现移动,并需要由16头牛来给予必要的拉力。虽然无法被安放在前排引导全军冲锋,却最多可以供2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搭乘。他们使用手里的弓箭、标枪和投石作战,又有类似城墙垛口的木板保护,足以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火力压制。稍后的测试也表明,通过削减每层底板的结构重量,就能压低这种庞然大物的份量,以便只用8匹马就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拖拽。阿布拉达塔也立即将这种新式武器进献给居鲁士,并在后来的战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6辆高台炮车 被居鲁士部署在全军的最后方
在当年爆发的皮特里亚战役中,居鲁士就面临着数倍于自身力量的反波斯联军围攻。为了不使自己的侧翼遭受致命打击,新帝国的军队被迫同时部署三条战线,分别迎击自己的正面和左右两翼。同时也不忘将辎重队伍列在后方,成为拱卫最薄弱位置的预备力量。阿布拉达塔的6辆高台炮车就被放置其中,成为非常醒目的战场标识物。由于成功减重并装配有轮子,所以始终能以匀速向前推进,不至于同前方阵列出现漏洞。
著名的镰刀战车 也在同一时期内出现
原本位于第一线指挥的居鲁士,也在战斗的间隙赶往那里,登上高台炮车观察形势。凭借高度赋予的扩大视野,准确判定出敌军两翼正在溃逃的现状,继而再奔赴现场指导部下包围对方中路。但当自己决定在冬季突袭吕底亚都城萨迪斯,便为轻装简行而不再携带这些重型装备。可见在这位天赋型统帅看来,高台炮车根本不适合被当做攻城武器使用。
遭波斯军队击溃的巴比伦人
到了公元前539年,完成对中亚和北印度征服的居鲁士,终于将矛头对准了迦勒底帝国。在成功绕过对手的长城防线后,直接包围了超级大都会–巴比伦城。然而,后者营建多年的宏伟城墙,却让不善攻城的波斯士兵非常为难。加之城中本身就有充足储备和提前开辟的农业基地,使得通常会起效果的饥饿战术也难以奏效。
巴比伦城的防御体系 让波斯士兵非常难受
居鲁士只能命人在城外挖土堆砌,再将屈指可数的几辆高台炮车推上去作为火力支援点使用。结果还是无法压制守军火力,并遭城中的巴比伦士兵耻笑。最后只能以挖掘暗渠的方式,缓慢排干护城河水位,才派兵通过巨大的下水道潜入内部。尽管迅速将整座城市拿下,却也反映出高台炮车在参加攻坚作战时的诸多无奈。
波斯人最后通过排干护城河的方式攻入巴比伦
当然,高台炮车被弃之不用的最终原因,还是源于波斯军队的自身发展。由于在不断扩张中培养出大批精锐步骑兵力量,帝国军队已很难遇到能包围自己的对手。在许多针对外圈新目标的攻伐中,硕大的体积和配套队伍又容易对后勤造成巨大拖累。例如需要靠海军输送给养的希腊和仰仗驼队维系补给的中亚草原,都很难有充足的空间任其发挥侦查效果。糟糕的道路系统,还容易酿成翻车等恶性事故。
高台战车在许多地形复杂的区域都使用不便
即便有机会在大平原地形上爆发全面会战,负责指挥的君主或将领也更乐于靠马匹或轻车呆在前排后侧,深怕因行动不便而在无法危难中迅速跑路。加之帝国很快就不缺乏来自各征服区的工匠,自然也不需要用半路出家的高台炮车去继续客串攻城利器。
大量骑兵民族的入伙 让行动不便的高台炮车更不适合波斯军队
于是,由埃兰国王奉献给波斯的这些超级战车,就在巴比伦陷落后功成身退。在之后的2000多年时间内,再也没有被任何人翻出来继续使用。大部分钻研历史和军事的学者,也容易在有限的典籍中将之忽略。
1971年 伊朗阅兵式上的复刻版高台战车
直到1971年的巴列维王朝,为庆祝波斯建国2500年而举办盛大的历史类阅兵,才让人按原始记载进行复制。但随着阅兵结束和数年后的王朝倾覆,这些成果又随动荡的局势而继续遭到抛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高台炮车:昙花一现的波斯帝国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