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蚀米:东罗马重创法兰克人的卡希利努斯河战役
冷炮历史2021-01-10 09:00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世纪中期,亚平宁半岛上的弥漫硝烟正在逐渐散去。二十年前,那场由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发动、只为满足个人野心的再征服运动,已经彻底走到了最后阶段。原本纵横意大利的东哥特人,如今早就日暮途穷,连国王忒亚斯和余下残军都被纳尔西斯包围在苏威火山附近。远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听闻战报,当即在自己一系列征服者头衔上又添加“哥提库斯”荣誉。同时,拜东方同胞兼“解救者”所赐、饱受战火荼毒的意大利人,也开始着手重建家园,似乎笼罩半岛十数年之久的战争阴霾即将彻底消失。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时,新的敌人法兰克却从阿尔卑斯山以北突然降临,把潘多拉魔盒中的灾难再次洒向罗马故地。
早期的法兰克王国贵族
法兰克人原是分布在莱茵河畔的日耳曼部落。公元5世纪后期,他们在开国之君克洛维的带领下崛起,靠着雄踞高卢而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的最强者。由于曾为罗马帝国守卫莱茵河防线达2个世纪,所以与哥特人的关系十分不佳。所以,被查士丁尼当作攻打东哥特王国的天然盟友。
但在战争期间,法兰克人却十分精明地坐山观虎斗,还不时趁后两者无暇它顾之机再跨境出兵劫掠一番。比如在公元539年,就以号称“10万之众”的部队入侵波河平原。后来又于公元552年借口与忒亚斯结盟,将半岛西北部的利古里亚据为己有,从而把落井下石的土匪作风发扬到极致。因此,当看到意大利战局让两强都疲惫不堪时,自然认为打劫机遇再次到来,很快就向波河流域发动袭击。
法兰克与阿勒曼尼人的联军
碍于自己和查士丁尼签订的和约,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无法亲自领兵出马。但他狡猾地放任麾下两名阿勒曼尼领主,布提林和琉塔里斯去私自行动。让他们带着一支据说可达75000人的法兰克-阿勒曼尼联军南下,在公元553年6月初翻越阿尔卑斯山。沿途不断烧杀抢掠,给当地居民造成巨大灾难。虽然纳尔西斯派赫鲁利雇佣兵首领法尔卡里斯前去阻止,但对方却凭借其过人的蛮勇将后者击杀,迫使罗马人撤退至意大利中部,从而更加助长了敌人的气焰。
到了公元554年春,两名阿勒曼尼领主进一步将劫掠范围扩展到波河以南,并在罗马城附近分兵侵袭半岛的不同部分。其中,布提林带领麾下部众沿坎帕尼亚、卢卡尼亚南下,直至与西西里岛仅一水之隔的墨西拿海峡。琉塔里斯则经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抵达奥特朗托,所部却因瘟疫和水土不服而减员严重。最终在返程时,被佩萨罗的罗马守将阿尔塔巴尼斯与匈人雇佣兵首领乌尔达克联合击败。但同僚则依然威胁着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统治。
北方蛮族经常越过阿尔卑斯山南下
纳尔西斯与他的意大利驻军
老谋深算的纳尔西斯知道,与士气正盛的北方入侵者正面相持绝非明智之举。所以冷酷地下令军队避入大城市自保,任凭缺乏攻坚能力的对手肆虐乡间。等到公元554年夏季,对方因忙于抢掠不义之财而放松警惕、同时又因疾病削弱战力不得不于踏上返程,才突然命人从罗马城出击并抢占坎帕尼亚大道,出其不意地切断了必经之路。
如此一来,布提林想要将战利品安全带回家乡,就必须要战胜驻扎于卡普亚附近的敌军。这对身处敌境且水土不服的法兰克-阿勒曼尼战士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好在指挥官也并非只懂好勇斗狠的莽夫,刚得知同僚战败和对手挡道的情报,就立即着手布置相关战斗事宜。他把营寨设置于距卡普亚不远的卡希利努斯河左岸,四周都环绕辎重车辆充当围栏,更外侧还挖有深深的壕沟。法兰克人甚至在通往军营的必经桥梁上,构筑了一座木制高塔以监视对手动向,其防御几乎堪称是密不透风。
正好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 卡希利努斯河
然而,罗马人同样也非滥竽充数之辈。在纳尔西斯的麾下,就有不少战士曾经历过同哥特人的血战,军事经验极为丰富。其中有位名叫查纳兰格斯的亚美尼亚骑士,就率小股骑兵突袭一伙转运粮草的法兰克辎重车队。随即又伪装成押运者的模样靠近桥梁,趁瞭望台上的敌军士兵尚未反应过来,将引燃的粮草投掷过去。由于此时正值初秋,刚刚度过夏季干热炙烤的天气变十分适合纵火。结果,这座木制塔楼瞬间即被火焰吞没。更糟糕的是,碰巧刮起的大风又让火势迅速蔓延到整个石桥,迫使法兰克士兵都仓皇撤离。纳尔西斯也就不费吹灰之力的轻松占领桥梁,同时也让布提林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瞬间土崩瓦解。双方的攻守阵势由此发生重大转变。
当然,蛮族士兵向来无法容忍对手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得逞诡计,于是全都如同被捅了窝的蜂群一般冲出营寨。布提林眼见己方防御体系被打破,也知道再守下去是毫无意义,干脆将麾下部众组织起来准备向对手发起强攻。这位阿勒曼尼领主将军队布置成一个楔形三角阵,其中战斗力最强的精兵手持盾牌密集排列在前部角尖位置。其他同伴则依次排列在他们两侧,一路向下延伸组成楔两处斜边。因为交锋时,整个阵型就仿佛是一只拱嘴的野猪头,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猪突”战术。
卡希利努斯河战役中的两军布阵
显然,安排这种阵型就是要将法兰克人的肉搏优势发挥到极致。事实上,此类战法在崇尚蛮勇斗狠的古代日耳曼人中也十分常见,屡屡出现在塔西佗等古罗马历史作者的笔下。尽管表面上看似粗糙简陋,实际上对士气和训练水平都有相当要求。古日耳曼人也凭此招打,败过无数阵型更为精密和复杂的对手。即使强如罗马军团,也险些有在斯特拉斯堡战役中被一波流冲垮。
不过,楔形阵的缺陷同样相当明显。只要受攻击者能在中央顶住重压,就能趁其后继乏力之机迂回包抄,从而拿到聚而歼之的赛点。
精锐的蛮族武士 往往充当楔形阵中的野猪头
查士丁尼时代的东罗马军事训练
虽然东罗马全军只有大约18000人,看似远逊于布提林号称的30000敌军。但纳尔西斯已通过情报得知,法兰克人有受瘟疫等疾病的减员影响,所以真实规模并不比自己庞大多少。为了尽最大可能阻挡猪突,他把军中所有的重步兵都安排于第一线中部,而投石手等轻步兵则布置到第二线。弓箭手还被特意排列至第二线两侧,更外围才是负责侧翼的骑兵守护。其中的左翼分队,由阿尔塔巴尼斯指挥,受命埋伏于战线外森树中。指挥官本人则亲自坐镇右翼统辖全局。此外,还有一支雇佣来的赫鲁利骑兵,用于应付战场上随时可能出现的任何意外。
但纳尔西斯千算万算,偏偏疏漏了来己方阵营中的内部矛盾。原来,这位罗马名将早先与赫鲁利雇佣兵之间爆发了激烈争吵。事情的缘由是一名脾气暴躁的赫鲁利骑士,因琐事而杀死自己的仆从。随后又因争辩时顶嘴触怒纳尔西斯,当即被后者施以捅穿肚腹致死的刑罚。由于未和其他赫鲁利人协商,此举也引起后者的一致抗议。雇佣兵首领辛杜亚尔甚至决定,以按兵不动的举措来抵制最高统帅的所有指令。本就心高气傲的纳尔西斯,更不可能放下脸面去向部属道歉。所以导致战事还未打响,自己麾下就先自乱阵脚。甚至有2个不忿他草率举动的赫鲁利变节者,提前将情报告知了对方,促使后者提前发动袭击。
查士丁尼时代的东罗马步骑兵
最初,法兰克-阿勒曼尼联军的攻击的确来势汹汹。虽然大多数蛮族不着盔甲、甚至靠赤裸胸膛来壮大声势,但仅凭他们发出的狂野吼叫就足以吓退意志不坚者。何况这些日耳曼人还精通各种武器,首先会在距离不远处投掷出“安贡尼”标枪,才顺势拿起趁手的双刃斧大肆劈砍。更有不少身强力壮者,能够单手掀开罗马重步兵的盾牌,直接把对手甩到很远的地方。甚至是可怕的悍不畏死者,会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追求同归于尽。由于缺少赫鲁利预备骑兵的支援,早已不复古典军团威名的东罗马重步兵是完全无法应付,纷纷因重压而四散奔走。当第一线的盾牌阵被对手撕开口子,紧随其后的二线轻步兵们也立刻像惊弓之鸟般退散。
眼见局势危如累卵,纳尔西斯立即下令两翼骑兵加以反击。早已按捺不住的东罗马具装铁骑,霎时如离弦之箭一样冲向敌军。不过,虽然这些从头到脚都身披厚甲的精英骑兵,并未如蛮族以为的那样直接上阵,而是绕到背后开始射箭。由于师承波斯等东方强邻,他们不仅能够近身肉搏,同样也擅长使用弓矢等远程武器。与此同时,原本布置于二线两侧的步行弓箭手们,也在纳尔西斯催促下重新聚集,向对手的两翼输出火力。
衰退的罗马步兵 几乎被法兰克人给洞穿防线
对法兰克-阿勒曼尼联军而言,这样的作战方式让走开非常难受。因为蛮族使用的标枪和少数弓弩在射程上都不及罗马人,根本无法压制对方的远程火力。为便于突击所采用的密集站位,此时却成为躲避对手攻击的最大障碍。他们的背后也缺乏防护,让重骑兵的射击非常轻松。特别是右翼的法兰克人,因没有注意到埋伏在树林里的东罗马骑兵,承受力相比左翼的同伴更不堪重负。已经有少数蛮族士兵,心生畏惧的试图调头逃跑。
然而,布提林布置于楔形阵三角尖处的精锐兵团,反而在己方形势不利后被激发起蛮勇之气。他们疯狂地冲击罗马人的正面防线,致使缺口进一步扩大,还再次冲散了不少马弓箭手。这也让布提林重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关键时刻,此前因内部纠纷而拒不服从主帅命令的赫鲁利雇佣骑兵,竟出人意料地赶到战场。他们的首领辛杜亚尔在平息怒火后,自感十分对不起雇佣兵责任。而且由于日耳曼人崇敬武勇和鄙视懦弱的天性使然,让自己害怕别人会把拒不参战的原因归结为畏惧对手。
公元6世纪的 东罗马重骑兵
当然,无论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改变主意,在布提林看来都不值一提。重要的是他们的出现将完全改变战场形势。因为法兰克士兵虽然冲垮了东罗马防线,但本身也已到了强弩之末,再没能力阻止对手的一切反击。所以,辛杜亚尔的到来轻松阻止了蛮族猪突,进而将后者从罗马阵线上驱逐。然后和己方重骑兵合力,将他们全部合围在距河岸不远处的平地上,用箭矢和标枪对敌人进行单方面的屠杀。
至此,法兰克与阿勒曼尼人因士气全无而崩溃。大部分成员都在包围圈中遭射杀,少量逃出包围圈后也被骑兵碾进卡希利努斯河中淹死。包括领主布提林在内的法兰克-阿勒曼尼精英亦悉数阵亡,只有5人得以生还。与之相反,尽管东罗马军队损失轻微,一共才付出了牺牲80人阵亡的代价。纳尔西斯当之无愧地取得了一场完胜。
卡希利努斯河战役 预示着意大利劫难的告一段落
对交战双方而言,卡希利努斯河战役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决战。纳尔西斯凭借此战胜利,最终成功地慑服了意大利境内的所有反对势力。迫使自感复国无望的哥特残余部众悉数投降,从而实现了查士丁尼再征服亚平宁半岛的计划。意大利的当地居民也终于能够摆脱长达20年的再征服运动荼毒,得以重新过上稍微稳定的生活。
至于失败的法兰克人,不仅遭受到惨重损失,还由于大伤元气而被迫放弃利古里亚地区。随即又因陷入长期内部倾轧,只能放任意大利先后成为东罗马帝国和伦巴德人的战利品。直至两个世纪后,法兰克王国才在查理曼带领下卷土重来。在那之前,他们只能用自己的行为,生动形象地为世人诠释出何为偷鸡不成蚀把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偷鸡蚀米:东罗马重创法兰克人的卡希利努斯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