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苏州陷落:事关朱元璋称霸和明朝建立的平江之战

苏州陷落:事关朱元璋称霸和明朝建立的平江之战

冷炮历史2021-02-04 07:00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4世纪后期,蒙元帝国的突然崩溃让整个江淮以南都处于割裂状态。无数大小的势力相互攻伐,或为乱世求生而极力自保,或因野心巨大而志在天下。其中,又以成为经济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最为激烈,演变为足以左右历史进程的关键所在。

最终,以淮西基地起家的朱元璋集团,顺利占领当时还被叫做平江的苏州城。从而彻底消灭了先前保有此地的淮东张士诚集团,并把整个江南变为自己构建大明王朝的龙兴之地。

古代的苏州 就是太湖平原与整个江东的绝对核心

作为古代江东地区的绝对中心,苏州总是很难为本地势力或外来征服者所轻视。当某个王朝将东南重地的治所设置到扬州、建康或会稽,其目的也往往在于削弱土生集团的影响力,并附带有相关度非常紧密的军事诉求。一旦其在长江以南的控制力遭削弱,那么苏州的地位又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自然恢复。

于是,在比较尊重地方历史沿革的蒙元时期,被称为平江的苏州再度扮演起重要角色。尽管在许多来去匆匆的外籍旅人眼中,终究是商贾云集的杭州与扬州更为繁华,但平江才是整个区域的核心发动机。大部分输往北方大都的口粮,多出自这种城市周围的密集水稻田。至于肩负输送要务的内陆运河与沿海航线,也全都是以苏州为启运集散地。正因如此,蒙元帝国的漕运高官,往往就被安插在平江坐镇,监管范围也囊括了北面的昆山刘家港和东面的上海青龙镇。

富庶的农业产出 是江东地区的最大财富来源和繁荣保障

当然,由于太湖平原恰好位于缺乏外敌威胁的帝国纵深,所以在防务和驻军规模方面都不受重视。加之蒙元朝廷往往不乐于维持大规模常备军,就出现了征调小股色目分队或土司苗兵的分散部署态势。即便后来用大量滥发的废币扩招民团,也总是会被优先派往治安状况比较欠佳的浙东防区。等到方国珍的舰队在1352年强袭刘家港,平江城内的蒙古大员就连增援昆山县城的合格机动部队都拼凑不出。

也是因为方国珍势力的成功和私盐贩子出生背景,鼓舞了大批同样活跃在江北到淮东一带的走私同行。他们为打破愈加收紧的官方盘剥与军事检查,不得不效仿浙东先辈们组织武装起义。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便是家乡远在高邮的张士诚集团。由于江淮地区自南宋时代起,就存在许多民间自发构成的水寨、民团和匪帮,所以任何势力在竖起大旗后就不愁找不到充足兵源。尤其用杂牌充数的帝国征讨部队,在1355年的高邮围攻战中遭至惨败,整个长江下游的南北两岸都自动向其敞开了胜利之门。

两宋时期的苏州城地图

分割太湖平原的朱元璋和张士诚都来自江北

不过,真正触发该集团蹿起的诱因,还是江淮经济与自然生态的每况愈下。这是因为自大运河开通的隋唐时代起,两淮本地的农业生产和水利设置就被迫开始为帝国主干道让路。等到建都开封的北宋帝国南下,这样的趋势更是因汴梁城中的百万人口与黄河夺淮而愈演愈烈。至于蒙元立国后的河道更改,也不过是种换汤不换药的加码操作。从而进一步摧残淮河两岸的生态平衡,并周期性的引发大规模饥荒。

刚刚占据淮东的张士诚,便在1356年面临治下地区的无粮窘境。为供养下属并保住地盘,只得渡江攻入太湖流域,迅速将缺乏防御的平江等地都占为己有。倘若没有其他外力进行持续阻挡,那么包括杭州在内的其他江东重镇都可能迅速沦陷。

张士诚南下的同年 源自红巾军体系的朱元璋也占领南京

不巧的是,发家于淮西的朱元璋集团也在同年渡江,占领了当时被称为应天的南京。于是,非常诡异的状况在整个长江下游出现。两支同样是来自北方的起义军,分头占据着大江以南的重要区域。彼此间还夹在着少量存有蒙元驻军的城市孤岛,周围则是刘福通、陈友谅和方国珍这类具备相当实力的一方领袖。不用说,这样的格局必然促成两伙势力的尖锐矛盾和生产空间争夺。只是因朱元璋更为忌惮荆楚的陈友谅,才会在初期向张士诚方面传递善意。后者虽不予理会,却在进攻镇江的战斗大败而归。继而又被大将徐达夺去常州,从而无力阻止淮西方面的南北交通。

此后,朱元璋全力针对西面的陈友谅集团,暂时无力实施东进战略。张士诚则将发展方向对准浙西各地,却屡屡遭到土司苗兵和浙东的方国珍舰队夹击。于是便主动放弃自封的王号,并用太湖流域的粮产为政治筹码,获得大都朝廷的招安待遇。至此成功将地盘扩张到杭州与绍兴,彻底垄断了向北运粮的内陆运河水道。但在这段充当大元忠臣的岁月里,张士诚同样担心帝国会在元气恢复后来清算自己。所以始终将粮食供应压至最低水平,让蒙元中央处于一种不死不活的尴尬状态。但这样的决策结果,也导致了其他红巾军分支势力的做大做强,并最终促成了平江之战和整个淮东集团的灭亡。

朱元璋集团的攻灭张士诚线路

中世纪的苏州城规模

公元1365年,朱元璋已彻底击败了包括陈友谅在内的多边强敌。为强化自己的应天府基地和总体财政供养水平,终于向占据大批富庶农地的张士诚发起全面进攻。双方在各个层面、领域的差异,也在这场为期不足一年的战争中有玲离尽致的表现。

当年夏季,以徐达和常遇春为首的淮西部队,首先一改常态的猛攻张士诚的江北地盘。由于当地的大量适龄参战人口早已随张士诚南下,使得高邮、南通和扬州等主要城市都没有足够士兵驻守。朱元璋的水师部队也在鄱阳湖水战后,成为长江中下游水域的主宰性力量,轻而易举的掐断了对方援救线路。因此,整个江淮流域在短时间内纷纷开城投降,也让蜗居南面的张士诚集团彻底沦为无本之末。

担任东征张士诚主将的 徐达

次年9月,号称有200000人的部队沿着太湖的南部河岸向东进发。在此前的数年里,重新自封吴王的张士诚也多次派兵袭扰过淮西集团的控制区,却总是因战力太弱而不了了之。作为其武装力量的核心成员,许多来自淮北和淮东的地方民团,大体上还维持着两宋阶段的战术风格。自然也继承了宋朝部队的诸多固有缺陷。例如相比近战厮杀,更热衷于用弓弩进行远射打击,使其攻坚战水准完全弱于日常守城。虽不乏招募流民充当肉盾炮灰,也有发动江南的士绅组织民团,也很难弥补这种体系缺失。倒是同样以江北班底组建的朱元璋部队,只保留了善于拉弓放箭的精锐射手,而将大部分步兵训练为善于冲锋的持枪方阵。所以屡屡在野战中更受一筹。

更要命的是,由于张士诚在南下后就基本同江东的士大夫地主们形成联合,所以无法为满足自己的军需而大肆征发劳力。当然也不可能去随意搜刮财富,像朱元璋那样维持比例极不正常的士兵队伍。甚至总是要选择最节约成本的模式,疏于水师、骑手和工兵这类高消费部队建设。仅仅为漕运讹诈而保留运输船只,并在平江、湖州、嘉兴等主要驻地内修补城墙。等到由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的征讨大军杀至,才在慌乱中被迅速分割包围在不同据点。随着有重兵驻防的湖州与杭州先后城破,余下残部也只能维持平江附近的有限防区。

半数的江东城市 在徐达的部队抵达后投降

11月25日,徐达率领的淮西军主力从南面包围平江。下属康茂才则率领一支偏师迂回到东面助阵,并在横跨运河两岸的尹山桥遭遇到大批舰船阻拦。他们是早先负责维持漕运的特殊部队,如今则成为张士诚守护主城的移动木墙。但朱元璋集团向来重视搜罗各类武器工匠,从而掌握着包括原始火器与各类投石机在内的几乎全部高科技装备。于是,原本被寄希望能挡一挡的千艘大小船只,就在淮西工兵的猛击下毁于一旦。受此影响,外围的嘉兴、上海、松江、嘉定和昆山等地,只能在得不到援军的情况下开门迎降。至关重要的平江城也基本被围攻者给团团包裹。张士诚立即组织精锐人马实施突围,一度用箭射杀了徐达的副指挥使茅成,却很快又被大批增援的淮西兵赶回城内。

鉴于张士诚的老部下们比较善于守城,且规模也再次扩充到40000人左右,徐达很快在幕僚建议下采取长期围困架势。淮西军很快在城头守军的射程外构筑工事,用相互连通的堑壕封锁城内外通道。然后将48卫人马分成10队,驻守包括虎丘在内的战略要地或城门附近,再以建造的堡垒强化守备。为了能更好的削弱对方兵力,徐达还命人大量制造约12米高的塔楼。每座塔楼都有上中下三层,并安置一定数量的弓箭手和火铳。不仅能时刻观察平江内动静,还可以对只有单层的城墙实施全面压制。最后才是2640多门小型的配重投石机和手拉式抛石器,日夜不停的向目标发射海量石弹。

围攻者制造的三层塔楼

公元1367年6月,平江守军被迫调集精锐部队寻找解围突破口。他们原计划从城西出击,以便利用几座小山和太湖河岸间的复杂地形逃逸。结果却发现有大量塔楼挡路,只能调整向西北面的虎丘碰碰运气。不巧的是,那里正好是大将常遇春负责的防区,让突围人马很快被堑壕火力拦住去路。原本驻扎在城北的淮西偏师,也在闻讯后赶来增援,对突围者实施两面夹击。

张士诚继而又派遣小股兵力进行搭救,却根本挡不住野战优势明显的淮西步兵。最后只能亲自出马,率领最后一点机动部队赶往现场。结果却在慌不择路中误入工事间的小道,再次被更多抵达现场的敌军堵住去路。混战中,大批属下因挤在一起而无法连挥舞手中兵器,彻底沦为射击目标或待宰羔羊。自己也因战马受惊而落水,靠着左右侍从的拼死相救才得以被抬回城内。三天后,他又率部冲出西边的城门,还是被提前布防的常遇春给打了回去。进攻方也意识到这里成为主要的突围方向,便调集重兵修建新的堡垒和工事,直接延伸到城墙脚下。甚至在一次精准射击中,打死了张士诚的弟弟张世信。

由元朝传入的配重投石机 只有少数专业匠户才懂得制造

面对强敌的咄咄逼人态势,张士诚终于想到要大量制造机械武器来加以应对。然而,即便将城内的可用木材都搜刮一空,也没能顺利捣鼓出性能更好的配重投石机。这主要还是因为平江在蒙元帝国统治者眼中,不是一个需要重点布防的要塞据点。因此,懂得相关技艺的匠户并没有被派驻当地。以山寨民团为班底的淮东士兵,自己也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就只能制造出性能较差的手拉式抛石器。徐达则马上让属下赶造顶部有竹笆的移动小屋,成功抵挡守军甩出来的小型石弹。后者已经因巨大的作战消耗和后勤长期断绝而陷入饥馑,连单只老鼠的价格也被飙升到至少300文铜钱。

公元1367年9月8日,困守平江近一年的淮东集团还是没法再支撑下去。徐达将强攻的方向突然转到东面,成功打开其中的2座城门。许多江东本地的民兵,因失去坚墙护佑而成建制的放下武器。张士诚和20000人的老班底则向南面做亡命突击,还是被严阵以待的围攻者给挡住去路。他本人侥幸逃回城内宫殿,却目睹了全体女眷的集体自焚,最后还因上吊失败而被徐达的部下俘虏。

张士诚的败亡 促成了朱元璋建立明朝

随着平江之战的结束,富庶的太湖平原已彻底落入朱元璋集团手中。作为失败集团的首领,张士诚在被遣送的路上还享有一定待遇。但因为家人的全灭而心灰意冷,很快在抵达应天府后选择二次上吊,终结了这段涤荡起伏的非凡人生。他曾经苦心维持的地盘,也直接成为对手进一步发迹的资源保障。

次年,已完全据有江东的朱元璋正式称帝,至此开始以明太祖的身份示人,并对丧失主要口粮来源的大都展开最后一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苏州陷落:事关朱元璋称霸和明朝建立的平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