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之围: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的拉奇卡战争
冷炮历史2021-02-13 10:06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7世纪,拜占庭与萨珊波斯的持续争霸,将连绵战火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向外延伸。由于两个超级霸权都期望能完全掌控国际贸易,就频繁对那些欧亚大陆间的交汇点施展武力。然后又因整体性平局而被迫寻觅新的突破口。
当中路的叙利亚战场和南方的红海之滨局势都尘埃未定,远在北方的高加索山区也势必受到波及。位于今日格鲁吉亚境内的拉奇卡王国,便非常不幸的沦亡争夺焦点。特别有由罗马驻军控制的佩特拉,更是整场冲突的绝对中心,在多次易手中遭到三次大规模围攻。
萨珊波斯的立国之本 决定其必须将西方的罗马视为永恒对手
自公元3世纪起,萨珊家族的新帝国就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并不断标榜要实现波斯人的伟大复兴。因此,处于罗马治下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半岛和埃及,都是其孜孜追求的扩张对象。较为分散的河中城邦与印度河流域,也很难被从兼并清单上划去。只要万王之王尚有余力,便不惜为发动战争而撕毁所有合约。
然而,萨珊波斯的激进姿态本身,也隐含着经济结构层面的巨大无奈。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业产出下降,已经很难像上古时代那样去大量供给周遭区域。因此,帝国的中央王庭就不可能留在龙兴之地法尔斯,而必须构建在底格里斯河畔的超级大城泰西封。等级略低的大贵族则继续坐拥外省的大片土地,并在提供军事义务的同时对最高权利构成制衡。倘若国王无法率大家攫取胜利,就会慢慢失去除象征意义外的其他价值。
经济问题也迫使波斯军队要定期入侵罗马东境
因此,波斯军队就必须定期造访罗马边境。最为理想的情况,就是能攻克安条克这样省级首府,将府库资金、神庙财产、仓储商品和大量人口都彻底清空。这样不仅能在典籍中留下大胜记录,还可以让君主在完成分赏后再建立战俘新城,构建只属于自己的独立产业链。其次便是攻克那些比较要紧的边境要塞,在掠夺乡村之余,还能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打开缺口。至少也是要保持对城内军民的长期围困,充当自己谈判时索要赎金的重要人质。
可悲的是,日益衰败的罗马帝国与拜占庭继承者们,经常会在较大某种程度上满足以上需求。当权者往往只将西亚各省看做是纯粹的赋税奶牛,却并不乐于为保护其安全而付出太多资源。大部分驻军都被欧洲战事所牵制,轻易不会前去跨海保卫东方领地。只要先以贡金劝退波斯入侵者,就能将主要损失都转嫁到纳税人头上。至于由加税所引发的经济困难、吏治腐败和民生凋敝,则仅仅是靠绝对权威就能轻易压制的次要问题。何况萨珊军队的连年来犯,也有助于东部各省对欧洲核心的依赖。可谓是虽然不人道却十分有效的完美闭环。
查士丁尼始终致力于用大量雇佣兵反攻意大利
当然,要达成如此恶劣的均势平衡,双方就必须对贸易线路有绝对掌控。由于萨珊波斯的位置更靠东方,所以经常能以东道主的身份来坐地起价,对游走于国境两头的商队施以层层盘剥。许多罗马和印度商人便另辟蹊径,乘船往返于红海和坎贝半岛之间。或是靠草原游牧民的相互接力,将货物运抵克里米亚半岛与高加索山区交接。
不用说,这类举动很快就引起萨珊方面的重视,进而掀起一系列加以针对的新型战争。例如在公元526-532年之间,拜占庭与波斯阵营便为控制高加索小国伊比利亚而大打出手。除定期调兵派往北部山区外,两强的主力军还在美索不达米亚开辟第二战场。最后因查士丁尼皇帝的东方收缩战略而相约休兵,让萨珊君主喜提赔款,并确立了在高加索地区的巨大优势。但罗马势力依旧在西部的拉奇卡得到保留,从而锁住了对方通向黑海的最大捷径。加之双方还在亚美尼亚的控制权上存有争议,便为彼此间的再次开干给埋下伏笔。
位于高加索山脉西部的 拉奇卡王国
今日的佩特拉城遗址
公元541年,原本倾向拜占庭的拉奇卡国王古巴塞二世,突然遣使向波斯方面请求援助。希望以改换宗主的方式,让万王之王派兵将境内的罗马人驱逐出去。原本就期望能独占高加索山区的库思老,当即认可了这个提议,并迅速从亚美尼亚和伊比利亚两地派出部队北上。
原来,自前次的伊比利亚战争结束后,查士丁尼便力主加强对黑海东岸控制。拉奇卡王室不仅被要求皈依基督教,还必须让罗马士兵进驻国内的主要城镇。至于这些大头兵的日常花销与军饷,也都需要由拉奇卡人出资负担。若非当地长期受希腊文化影响,又对波斯式的拜火教扩张非常担忧,可能根本不会接受这些苛刻要求。但负责管理高加索的亚美尼亚总督约翰,却还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建佩特拉城,并有意无意的对拉奇卡商人实施排挤政策。最终酿成附庸国方面的彻底跳反。
萨珊波斯军队所常用的移动攻城锤
当年夏季,来自波斯本土、伊比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近万名伊朗士兵,大举开进无人防御的拉奇卡王国境内。古巴塞二世也带着直属武装为其带路,迅速抵达完全由罗马军民为主的佩特拉附近。虽然约翰也将大部分驻军收缩到这个港口城市,却还是迅速为联军部队给团团围困。只能故意装出弃守姿态,引诱战力最差的萨珊步兵前来攻取城门,从而成功摧毁了对方进行准备的移动攻城锤。但还是迫于大批轻骑兵与弓箭手威胁,再度撤到城墙背后据守。考虑到佩特拉本身构建在海岸和高山之间,所以只要海路不被外力阻断,就有足够的底气同强敌周旋下去。
可惜,萨珊军队在次日便展开了更为猛烈的攻势。他们派遣大量轻骑兵在城下来回奔驰,并不断用手上的复合弓向守军射击。许多来自高加索的山地部落成员,也攀爬至城头附近的山坡上助阵,从而彻底压制了配有弩炮的驻军防御火力。期间,亲自督战的约翰也因颈部遭箭矢洞穿而死,造成麾下兵丁的士气大跌。而海港方向的过早易手,也让困居佩特拉城的军民都无法轻易遁走。由于帝国的大部分海陆军都已投身意大利战场,为众人所期盼的大批援军自然是无从谈起。他们的有限补给也因太多人进城而被飞速消耗,让许多无法得到良好照顾的伤员都加速毙命。
据守城头的拜占庭士兵
与此同时,波斯工兵也在佯攻部队的牵制下迅速作业。他们沮丧的发现,城墙和相关防御设施构居然都有最坚固的巨石结构地基。最后只得拉长工期,徒手将砖石以辛苦找来的木材代替,从而造成高耸塔楼的突然轰塌。但无路可退的拜占庭士兵还是成功逃入内侧卫城,继续对几倍于自己的联军实施抵抗。萨珊指挥官只好与之约法三章,仅仅处以没收指挥官全部财产与接收波斯驻军的轻微处罚。残存的罗马士兵则被要求集体加入波斯军队,而普通市民的生活却可以继续照旧。
值得一提的是,佩特拉的陷落并未引起君士坦丁堡方面的格外重视。主要原因还是拜占庭帝国的主力军都被投向意大利战场,用于和占领当地的东哥特王国展开漫长消耗。只留下战力羸弱的地方戍卫部队,勉强应付其他方向上的潜在威胁。其次便是拉奇卡北部的城镇也大都没有遭攻陷,依然可以走海路与其他地区保持联络。当波斯军队发现自己无力攻克防御设置更好的阿尔塞奥波利斯,便只能匆匆结束当年的战争行动。
查士丁尼一世与库思老一世
查士丁尼时代的拜占庭版图最大阶段
公元543年,查士丁尼终于决心要在东部战场上也有所斩获。然而,浩浩荡荡进入亚美尼亚的援军,还是完败给以逸待劳的波斯人。虽然战场就处在不适宜大队骑兵展开的山区,但彼时的拜占庭军队也严重依赖骑马部队,却无法放弃那些沦为地方守备队的步兵军团。结果就很容易在遭受伏击时溃退,多次成全了萨珊将领的青史留名渴望。
作为必要回应,库思老一世在次年御驾亲征,率萨珊主力军围攻叙利亚东部重镇埃德萨。由于意大利战场的局势恶化,君士坦丁堡方面依旧期望能委曲求全。在守城军民拼死抵抗波斯人的同时,早早遣来负责和谈的全权代表。虽然城市的守卫者屡屡挫败敌方强攻,还是不得不向皇帝的代表屈服,集资赔偿为入侵者奉上了500磅黄金。原本还因久攻不克而苦恼的万王之王,便借坡下驴的带着赔款与战利品凯旋。反倒是先前投靠波斯的拉奇卡人,又因不能忍受新主的苛政而再度变节。
公元5-6世纪的拜占庭-东罗马重步兵
公元548年,古巴塞二世派人到君士坦丁堡求援,期望查士丁尼皇帝帮自己摆脱萨珊人的桎梏。后者在将近7年的占领阶段,不断在拉奇卡南部实施强制传教,大有将基督教属国转化为拜火教行省的可怕趋势。心怀不满的高加索山民,便在当年组织了一场反抗泰西封宫廷的大规模起义。远在西部的拜占庭君主,也因哥特战争的趋于落幕而重新关注东方事物。同意向曾经背叛自己的藩属君主,派出“多达”8000人的军事援助。对比他此前应对类似情况的吝啬,这番力度依然有限的操作已实属慷慨。
第二年,新任亚美尼亚总督达吉斯特乌斯亲自挂帅,率部从南面直接威逼海边的佩特拉。其中有7000人是从省区来的新募部队,余下1000人则是比较熟悉高加索情况的本土仆从。由于目标所在地只有1500名萨珊驻军,根本不可能在野外实施阻击,这支拜占庭部队便非常轻松的包围了城市。在持续时间并不算长的对攻中,罗马人的草原式复合弓与野战弩炮都发挥了巨大作用,陆续击杀了近千名波斯士兵。但守将米尔腊尼斯却决心死扛到底,甚至不允许手下在阵亡后继续留在原有位置,而是要迅速被左右人抬离城墙。以至于让围攻者吃不准自己的战斗效果,内心始终饱含隐忧。
公元6世纪的罗马步兵 普遍比较缺乏斗志和能力
当然,真正决定城市归属的战斗,还是发生在地表以下的暗道之中。拜占庭工兵一样准备靠挖掘地道来削弱城墙地基,却屡屡遭到波斯守卫的针对性破坏。后者当初就靠这种方法成功破城,如今对类似的操作自然是格外警惕。达吉斯特乌斯也无法鼓动普通步兵进行强袭,无奈的任由大部分战斗重担都落到工兵分队肩上。原本应迅速完成的作业,也在拖拖拉拉中都变成了例行公事。哪怕守军又陆续有350人受到不同程度伤害,依旧保持着高昂斗志和强硬做派。
不久,约4000多人的萨珊援军从东面靠近战场。虽然只是从伊比利亚境内抽调的地方部队,却让不清楚他们规模的拜占庭主帅是心惊胆战。为了不让自己遭遇腹背受敌,达吉斯特乌斯立刻下令解除围困,顺着原路退回本都境内休整。消息传到波斯人耳朵里,马上就演变为嘲讽罗马士兵能力的笑话:没有城墙,他们连150人都打不过!
萨珊援军的抵达 让拜占庭方面被迫提前走人
哥特战争的趋于尾声 让罗马人得以逐步向东方增兵
不过,两大帝国间的拉奇卡争夺战,还是在朝着有利于拜占庭的方向推进。由于名将纳尔西斯不断在意大利取得胜利,让查士丁尼能逐步放开手对高加索地区持续增兵。他将刚刚被从西方前线召回贝萨斯派往亚美尼亚,准备用这位更有经验的将领取代先前的那些无能之辈。继而又将反击部队的规模扩编至万人以上。
公元449年,上任后的贝萨斯立即转换思路,将自己先前在西方战场的野蛮作风移植到东方。拜占庭部队也暂时撇下佩特拉城,直接向内陆的阿尔巴尼亚山区挺进。通过对大量亲波斯的部族实施清洗,严重破坏了从黑海之滨通向里海沿岸的后勤补给线路。先前被故意“散养”在高加索山区的5000名波斯后备军,也因匆匆赶来迎击而被彻底消灭。由于库思老一世也逐步将目光转向河中与阿富汗地区,使得萨珊王朝无法及时对北部进行有效援助,也给罗马人的行动提供了关键窗口。
公元6世纪的罗马弓骑兵
第二年,贝萨斯开始着手解决拉奇卡问题。他继续派出部分士兵到乡间打击亲波斯派系,只在手中留着6000主力军与本地同盟一起包围佩特拉。当时,城中的守备队规模已增加到3000人规模,所有防御工事也得到完全修缮。但因为国王无法再调动外省援军来救,局面反而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来的恶劣许多。更为糟糕的是,萨珊王朝的军事工程学水平终究弱于拜占庭阵营。造成许多外派部队都没有可靠的机械类远射武器协助,只能用波斯弓+可以点燃的沥青罐应付来敌。而此次前来的罗马长官也不在乎能立刻收获成果,更加重视对周遭区域的整体性破坏,预防可能的援军从中亚本土杀来。
到了公元551年春季,持续消耗让佩特拉城中的波斯士兵降低到数百人规模。罗马人这才发起最后的总攻,并在主将的亲自率领下夺取了外围护墙控制。但米尔腊尼斯麾下的萨珊残部还是没有放弃希望,退守城市最中心的堡垒做困兽之争。贝萨斯也不想徒增手下伤亡,索性命人纵火焚烧卫城,从而彻底将易手近10年的城市抢夺回来。至于大批来不及被转移进去的口粮与军械,也直接成为胜利者执行下一阶段任务的补给来源。
佩特拉虽得以保全 卫城要塞却被罗马方面主动摧毁
稍后,贝萨斯还不忘根据查士丁尼的要求,将佩特拉的卫城堡垒拆除。显然是预防这里再次陷落后会成为波斯人的可靠驻军点。事实上,由大将米赫罗率领的萨珊机动部队,也的确在以最快速度赶往高加索战区。在阿尔巴尼亚同盟遭重创的情况下,更多依赖从本土开拔的骑兵部队与战象行动。他们将继续在拉奇卡境内保持威胁,直到5年后的彻底退出那里。但整场战争的结局,已经随佩特拉的第三次陷落而被定下基调。
作为典型的贸易型次要战场,拜占庭与萨珊波斯都没有向拉奇卡派遣过顶级军事力量。许多交锋也不是成规模的正面会战,而是陌生山区内的不断偷袭与相互包抄。唯有在少数几个设有坚固城池的据点,才能吸引到双方大军的持续关注。不过,这类冲突也可以算是两强交锋的某个缩影。既谁也不能彻底打死对方,又不可能在一味妥协中迎接和平。直到更加弱势的一方企图破坏这种平衡,才会给双方的历史进程造成根本性转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佩特拉之围: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的拉奇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