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里亚战役:赫悌与亚述帝国的霸权交接之争
冷炮历史2021-05-29 17: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13世纪,原本异常强势的赫悌帝国,开始因内忧外患的摧残而步入衰落期。面对从四方源源不断涌来的新仇旧恨,整个统治阶层内部也出现了严重裂痕,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显现出力不从心迹象。
此时,长期蛰伏在东方的亚述人突然发力。他们成功利用几大周边势力的鹬蚌相争,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北部渔翁得利。甚至是直接引入赫悌的军国主义制度,将自己变成了更为可怕的全民杀戮机器。最终,又在尼赫里亚的战场上后来居上,完成了两大帝国的霸权交接。
亚述最初只是巴比伦文明的外围分支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初的亚述城邦便在两河流域北部建立起来。但在文明的起步阶段,早期亚述也不过是南方巴比伦文明的外围辐射产物。不仅继承了源自苏美尔时代的楔形字母表,也基本通用阿卡德语作为上层人群的交流媒介和技术载体。只是因为其恰好处于东西方商贾的交流通道上,又有相对富庶的平原充当农业保障,才得以在众多昙花一现的小城市中脱颖而出。
然而,初代亚述人的国力尚未步入巅峰,可怕的大性变局便降临到整个近东地区头上。约在公元前18-16世纪之间,首批印欧征服者从北方的高加索山区和乌克兰平原南下。由于掌握着南方定居人群都没见识过的复合弓、整体式铠甲与马拉战车,很快就击败了各地的原生文明政权,建立起众多类似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王权。强如巴比伦和埃及,都被这些勇武异常的蛮族所征服。小小的亚述自然无法幸免,只得委身于距自己最近的米坦尼王国麾下。
印欧人首度扩张后 出现的埃及 赫挮与米坦尼的三国争霸
此后,近东世界的霸权又随各类风云际会,演变为赫悌帝国与埃及复国者们的长期斗争。前者是当初征服两河流域的印欧人群分支,已经在更为贫瘠的小亚细亚半岛上韬晦多年。后者则成功驱逐了由印欧首领牵头的希克索斯联盟,并反过来运用印欧风格的武器技术,开启轰轰烈烈的反攻亚洲战略。结果,双方为叙利亚-黎巴嫩地区的归属权而大打出手。直到在卡迭石战役中形成互爆,才终于因精疲力竭而不得不暂停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夹在两强之间的米坦尼王国也屡遭重挫。由于是以今天的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东北边境为核心势力范围,他们首先为图特摩斯三世时代的埃及军队进攻,继而又被迫面对赫悌军国主义的持续扩张。原本就相对松散的封建联盟结构,便在数次战败后陷入混沌。先前仅仅是附庸小邦的亚述人,也重新获得了再度崛起的大好时机。他们利用印欧宗主传入的军事技术实现重新武装,又以联姻政策获得赫悌人的治国之术。至此开启了中亚述王国时代,并随时准备对任何人施以战争报复。
卡迭石战役中的赫悌战车部队
公元前1274年,当赫悌士兵还在卡迭石城外与埃及人尽情厮杀,亚述人的军队也开始向叙利亚地区展开征服。他们以选择效忠印欧同族的米坦尼人为主要打击对象,迅速占领了重镇哈兰,也将附近的几座闪族土著城市都控制起来。此举立刻引起赫悌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注意,迫使他匆匆与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签订合约。但稍后爆发的惨烈内斗,又在很大程度上帮亚述人渡过难关。等到儿子图特哈里四世继位,发现新对手已在叙利亚边区呈尾大不掉之势。
事实上,衰退中的赫悌远不止亚述这一个敌人。在毗邻欧洲的西部边陲,已经有大批海上民族开始同自己爆发激烈的港口争夺战争。在叙利亚南部区域,古埃及的影响力也始终存在,且没有任何再进行妥协的余地。但唯有新蹿起的亚述人,看上去比两者来的都要恐怖。因此,即便帝国在其他战线上暂时收缩,也要先集中力量予以抗衡。
印欧人的第二波扩张 让赫悌帝国开始四面楚歌
米坦尼与赫悌的先后衰落 成就了亚述人的再度崛起
公元前1237年,赫悌帝国与亚述人的军队终于在尼赫里亚迎头相遇。事情的直接起因,是前者重新出兵米坦尼,迫使这个夹在两强之间的王权再度倒向自己。随后更是将他们分为两个独立省份,以便加强管控,并遏制当地的亲亚述派复辟。后者接到本国附庸的举报,也立刻组织军队予以反扑,这才同自己往日的老师彻底撕破脸皮。
如果仅从组织框架来看,赫悌与亚述人的军队构成几乎如出一辙。作为人类早期军国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公民阶层充当兵源主力。这些人往往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集中军事训练,在作战与简单务农之外也没有其他任何生存技能。由于本国境内的大片田产也划归君主个人所有,所以只对依靠战功积累起来的土地拥有使用权。而且苦于自身成长的社会环境没多少其他出路,只能努力将自己变成服从性好、杀起人来从不含糊的优质步兵。
正在押解战俘的赫悌帝国步兵
贵族阶层的财力状况较好,但同样只有许多土地的使用权。因此,他们往往要自备战车出场,并负责供养随行的御夫和弓箭手下属。如果无法在战场上获得足够功绩,他们的大量封地也会逐步遭分配流失。
但新崛起的亚述军队,却已经开始将成建制的骑兵纳入作战体系。这主要是因为本土所在平原适于充当合格牧场,直线距离较北方的高加索与东部伊朗高原也更近。所以能更早接触到新培育出来的高大马种,用于养成全世界定居文明中的最早骑兵。
骑兵+战车组合的引入 让亚述军队领先于周遭对手
恰逢遇到历史上的第二波印欧人大扩散浪潮已经开启。更多蛮族开始从水陆两头向近东世界推进,也在无形中给立足近东的两国都带去很大影响。只不过赫悌人所面对的分支,基本靠船舶在各近海间流动,而亚述人的新邻居们则善于骑马射箭。
正因如此,亚述人的新式战术体系,较之赫悌老师而言是更进一步。他们虽然还在仰仗古代的步兵+战车组合,却习惯于用部分骑手充当两者之间的纽带。这样就可以在交锋之初,拥有更为密集的正面远射火力。同时,还能合围对方阵中的精锐战车,并有效保护本方战车的脆弱侧后翼。即便是在战斗的收官阶段,也可以对跑不掉的敌方步兵发起更强追击。至于平日的骚扰、侦查和通讯任务,同样由骑兵力量的引入而变得更为高效。因此,亚述军队还逐步改变了初代文明所秉持的全军纵队布阵,将同等数量的士兵拉长为正面横队,更利于在交锋中形成两翼夹击态势。
尚不具备独立成军作战能力的 亚述早期骑兵
亚述帝国早期的战车与步兵
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我们已不清楚尼赫里亚战场上的两军具体数量。但参考半个世界前发生的卡迭石战役,赫悌人在叙利亚地区的动员水平应在3000战车+20000名步兵左右。亚述人的规模则会略逊于次,但不会少于当年搞劳师远征的埃及同行。再算上有新式骑兵部队的战术加成,丝毫不怯于同对方爆发大规模会战。
事实上,从亚述人后来留下的些许记载来看,他们也的确在尼赫里亚战役中大获全胜。国王亚述路巴里特一世用专门雕刻的石板向后人高调宣布,自己的士兵在现场摧毁了整支赫悌军队。
败退中的赫悌战车部队
20世纪后半段以来的考古与历史学研究也证明,图特哈里四世因这场失败而遭到重创。不仅失去了对米坦尼残部的控制,也无力再对幼发拉底河以东有任何图谋之举。更要命的是,帝国内部还爆发了多次反对他统治的叛乱。这让赫悌人无力同第二批南下的印欧表情们抗衡太久,被迫让出了位于土耳其高原地带的都城哈图萨,并集体躲避在奥伦特河流域的叙利亚北部平原。
因此,尼赫里亚战役在上古的近东历史上,其实扮演着相当重要的分水岭作用。预示着作为军国思想鼻祖的赫悌人,正式走下了靠血与铁铸造的神坛,并将权杖转交到自己的亚述学生手上。后者则会在这条危险的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拥有更大占领区、杀戮更多无辜者的超级帝国。至于刚刚崭露头角的骑兵,也将在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后,实现对古老战车的彻底取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尼赫里亚战役:赫悌与亚述帝国的霸权交接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