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镇定思痛:东方视角下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镇定思痛:东方视角下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2018-01-16 11:05:09 来源: 冷炮历史举报21分享至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11世纪末,来自欧洲的十字军闯入了原本属于希腊人和穆斯林的亚洲世界。进攻一系列短促而血腥的战斗后,十字军在亚洲沿海地区站住了脚跟。反应过来的穆斯林世界,一方面开始组织反击,一方面也在文化层面进行了反思。请来十字军的希腊人,也在这个过程中,留下了自己视角的记载。

1 时代背景与起因

△十字军东征前夕的基督教与穆斯林世界

在阿拉伯历史学家的笔下,11世纪末的伊斯兰世界四分五裂。哀伤,动乱,末日谣言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西欧的法兰克人,正蚕食西班牙穆斯林小国的领土。另一方面,两大穆斯林帝国,埃及的什叶派法蒂玛王朝和逊尼派的塞尔柱帝国,都将对方作为首要打击的异端政权。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成为了两国的拉锯战场。小亚细亚到两河流域的各个突厥游牧集团,也是纷争不休。

△罗姆苏丹的突厥军队

到了1092年与1094年,也就是十字军东征的前夜。穆斯林世界的两大帝国,纷纷失去了重要的领袖。塞尔柱的权臣尼胄姆-穆鲁克和法蒂玛王朝的统治者慕斯坦锡尔,以及他的大臣先后离世。他的去世引发的王位争夺,导致法蒂玛王朝人心不安。1094年,依然控制伊拉克地区的阿巴斯哈里发穆格塔迪也去世了。所以这一年被后来的穆斯林史学家称为“哈里发与将领死亡之年”。

△埃及法蒂玛王朝的阿拉伯军队

对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穆斯林史学家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安拉对穆斯林的惩戒,也有人认为是单纯的领土拓张运动。

当然,还是有的作家认识到了十字军的宗教动机。阿里-苏莱曼就认为十字军东征是基督徒在征服穆斯林土地。叙利亚作家阿兹米将1093-94年之间,基督徒前往圣地朝圣受阻一事,含糊地作为十字军东征的诱因。但这些作家都没有提到拜占庭帝国向西欧求援的经过。他们对于十字军四路人马的构成,还有拜占庭向西欧的求援,都缺乏认识。所以,仅仅将这次远征视作基督教大扩张的一部分。

△向东方进发的十字军部队

2 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关系

△十字军的拜占庭希腊盟友

对于拜占庭与十字军的关系,穆斯林史学家知道他们与拜占庭之间的盟约,也知道第一次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集合,然后通过小亚细亚抵达叙利亚。对于拜占庭人与十字军之间的一些疏离,也是有所了解。

当然,引导十字军与塞尔柱突厥恶斗,并不是希腊人的最终目的。从拜占庭的观点来看,拜占庭向西方求援是为了自保。阿列克修斯希望有一支纪律严明并听命于皇帝的精锐雇佣军,而不是被教宗发动起来的,包藏私心的队伍。

拜占庭皇帝要的也不仅仅是安条克一城。根据《阿列克修斯传》的记载,阿列克修斯趁着四路十字军分批抵达君士坦丁堡的机会,对十字军领袖加以分化,阻碍他们联合起来。另一方面,迫使他们效忠。在保证征服的土地归拜占庭后,才赐予他们金钱与补给。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十字军领袖哥弗雷甚至与皇帝的军队发生了冲突。

△十字军与拜占庭守军之间的冲突

拜占庭皇帝并没有如穆斯林所写,刻意阻挡十字军过境。希腊人担心的是几路十字军在首都勾结。所以皇帝如临大敌,派兵将他们分割开来,同时派兵监视十字军的行动。在多次与十字军发生冲突后,强行送他们过海。如同送瘟神一般,不给法兰克人以挑衅滋事的机会。但由于不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利益,这些内容非常简单。

△逗留在君士坦丁堡期间的十字军

拜占庭和十字军编年史作家,对于小亚细亚的征途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不过穆斯林作家们仅仅提到突厥人坚壁清野,堵塞水源,斩断十字军的后勤线。还有被俘的突厥人被运到君士坦丁堡卖为奴隶,或者皈依基督教。由于发生在遥远山区的厮杀只是远方飘来的逸闻,再加上阿拉伯作家并不喜欢野心勃勃的突厥人。所以他们对十字军在北方的战斗,漠不关心地一笔带。

△11世纪手抄本上的拜占庭海军舰队

3 安条克之围

△十字军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内陆行军路线

一直到十字军进攻安条克,穆斯林作家们的叙事开始详细起来。因为围攻安条克,进军叙利亚,是穆斯林灾难的开始。

对于安条克的陷落,伊本-克兰尼西的《大马士革编年史》与艾西尔的《历史大全》都写的大同小异。双方的分歧在于围攻战中的战壕,是谁攻方挖掘的。但他们都写到,法兰克人小规模进城后,通过战吼虚张声势,吓跑了城内的突厥统治者亚基西延。他却因为肥胖,在逃跑路上一再跌下战马而死去。在主帅出逃后,城中的3000守军依旧顽强抵抗了一段时间。而《阿列克修斯传》则明确记载,一心想占领安条克的博希蒙德,联系了一名亚美尼亚叛徒。后者帮助十字军,悄悄进入了城市的一座塔楼。

△14世纪欧洲手抄本上的安条克围攻战

综合来看,各方记载的安条克之战大同小异,但在细节上则各有侧重。出于对诺曼人的忌惮与憎恨,安娜强调了博希蒙德攫取安条克的预谋。艾希尔对于亚基西延充满了同情,并夸大了他守城抵抗的功劳。

事实上,法兰克人之所以过了很久才破城,并非全如艾西尔写的那样是突厥人守城有方,而是安条克本身城市坚固。十字军粮草不足,很多战士必须去劫掠或者狩猎,才能获得粮食,剩下的围城部队又要受穆斯林的威胁。

△出城迎战十字军的罗姆苏丹守军

在10-11月左右,热那亚舰队送来了给养,狩猎队与征粮队也征集到了一些食物。但在1097年圣诞节前后,安条克地区气候寒冷,食物再次短缺。12月底的一次地震后,十字军已经饿死了七分之一。戈德弗里德,雷蒙等十字军领袖们,甚至一度兵断粮绝,疾病缠身。很多将士纷纷当了逃兵。

即便如此,十字军还在1097年12月到1098年2月间,击退了亚基西延的出城袭击,打退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的穆斯林援军。但穆斯林史料没提到这些经过,仅仅提到了卡波格在六月的支援。

△使用弩炮并在挖掘壕沟的十字军

4 安条克之战

△赶来收复安条克的突厥军队

十字军夺去了安条克不久后,他们就被摩苏尔总督卡波格的大军包围。但《大马士革编年史》和《阿列克修斯传》以及艾希尔的《历史大全》的记载,与十字军自己的《法兰克人史》,略有不同。

《法兰克人史》记载:十字军分成六队出城应战。卡波格放任十字军出城,等十字军完全出来,再把他们一网打尽。

开战后土耳其人佯装撤退,同时让弓箭手持续射击,一队突厥骑兵还迂回到十字军的左翼,但波希蒙德很快调集了第七队驱散了敌军的迂回部队。土耳其人的战术给十字军造成了很大伤亡,卡布卡还命人在十字军和土耳其军队之间的草地上纵火阻止十字军前进,但是基督徒们不顾火焰冲向敌人。

艾西尔则从穆斯林的角度解释了己方的失败,认为卡波格是有意设置了伏击圈,并让部队佯装撤退。但是趁着佯败的机会,他的盟友们纷纷退出战斗,让假撤退变成了大溃败。

△正在与十字军战斗的突厥骑兵

和以往一样,穆斯林史官继承了穆斯林不团结的批判。他们将主要的失败责任归于己方的轻敌和不团结,将失败作为神对穆斯林内斗的惩罚。卡波格的麾下有来自摩苏尔、大马士革、西米斯等地的突厥与阿拉伯军队。但这些城市的突厥统治者与阿拉伯人素有积怨,卡波格自己手下的土库曼人与阿拉伯人也有矛盾。卡波格的傲慢态度,无疑又激化了矛盾。

△安条克之战后 突厥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战斗告一段落

5 夺取圣城耶路撒冷

△从安条克出发的十字军

在夺取安条克之后,十字军在安条克休整到了11月。期间他们继续收集粮草,还就安条克的归属发生了争执。但艾西尔没有提到十字军内部的斗争。

从1095-1099年间,叙利亚地区的城主们,正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矛盾乐此不疲,对于十字军的到来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即使安条克沦陷让叙利亚门户洞开,叙利亚的阿拉伯领主,还有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对于突厥人的敌意远大于十字军。所以一些城主乐于与十字军议和。穆斯林世界的分裂再次为十字军提供了机会。

之前十字军为了保证与拜占庭后方的联系,一路攻城略地,前进较慢。历经了轮番的攻守城战和野战后,此时十字军的人数已经大不如前,在叙利亚的各堡垒上浪费时间与兵力不明智。再加上十字军与法蒂玛王朝的使团谈判已经破裂,如果不加紧进攻目的地,就会在穆斯林世界里腹背受敌。

所以拜占庭的安娜-科穆宁提到:安条克之战后,十字军占领了许多沿海的城市。但是对于那些设防坚固,需要长时间围困的城市,他们就没有攻打,而是一路直扑耶路撒冷。

△抵达耶路撒冷的十字军

最后出现在穆斯林史书里的耶路撒冷之战,没有对于攻城战的具体描述。克兰尼西的《大马士革编年史》暗示十字军是一群背信弃义之徒。他们趁着穆斯林在落日时分,行昏礼(祷告)时攻破城市。在承诺保证居民的财产安全的情况下,洗劫他们能找到的一切东西。

虽然这段记载不完全可信,但是在十字军东征时代,利用宗教节日发动突袭是一种经典战术。比如后来的突厥军阀赞吉,就在1144年的12月23日,以这种手法收复了艾德萨城。

△攻入耶路撒冷后的十字军

由于这些穆斯林史学家是宗教学者和行政官员,而不是军事将领。所以他们会透过宗教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将历史视作神的意志的体现。他们认为穆斯林的胜败取决于信仰的虔诚,而对军事细节轻描淡写,或者根据残缺的材料夸大其词,多有不实之词。很多用于舆论造势并宣扬法兰克人残暴的细节,其实是稍晚一些史学家有意塑造历史的结果。(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镇定思痛:东方视角下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