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之战:广东海盗与英美海军的最后一次血腥火拼
冷炮历史2021-11-18 08: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9世纪50年代,广东沿岸的海盗问题始终处在愈演愈烈状态。满清王朝先是因鸦片战争的溃败而蒙受巨大损失,接着又有广西太平军的起义而疲于奔命。
于是,大量因粤海关十三行解散而失去生计的本地人口,便纷纷成为走私船队的最可靠生力军。他们不仅对朝廷的官军视而不见,甚至敢于向途径珠江的列国商船下手。哪怕数次遭香港的英军和澳门的葡萄牙人打击,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直到1855年的大澳之战过后,才终于因技术层面的差距而放弃大规模出行。
清朝后期的广东帆船
原来在1855年7月底,珠江口的海盗们像往常那样出海巡弋,并成功捕获了7艘遇难商船。虽然船主、水手和大部分乘员都是本地居民,却受雇于在香港开设贸易公司的英美两国商人,上面运载的货物也多为外资采购。因而在海盗们索取赎金之际,停泊在维多利亚湾的英美军舰也闻讯而来。其中就包括了皇家海军的小鹰号蒸汽明轮、响尾蛇号单桅帆船和美国海军的波瓦坦号护卫舰。因为全都是配有蒸汽机的新能源战舰,所以能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19世纪前期的 英军明轮战舰
到了8月4日,这支临时拼凑的英美舰队航行到珠江口水道东侧,发现有大量海盗船正云集于大屿山西部的大澳村。除被自己劫持过去的7艘商船外,还有至少36艘配有武器的战船已整装待发。其中有14艘体型较大,几乎在吨位、人员规模和火炮数量上都与西方样式的轻型军舰等同。
位于香港大屿山西部的 大澳村
何况在当时的广东地区,已大幅吸收了欧洲先进技术,建造的船只也比过去更为坚固、快速。加之自己还有多年对抗英国、葡萄牙明轮船经验,所以就不会像过去那样胆怯害怕。在日常的劫掠行动中,他们经常采取分组作业模式。先用部分速度较快的战舰吸引护航明轮注意,然后再派其他人迅速占据攻击目标。倘若必须开战自保,也会提前选择合适的锚地驻扎,尽可能发挥所有船上的侧舷火力优势。
清朝后期的广东战舰 已大量吸纳西方技术
相比之下,早期的欧洲蒸汽船却需要把大量空间让位于动力系统,反而削弱了侧翼火炮数量。有时甚至因速度太慢,不能迅速赶往对手位置。一旦海盗们决心分头行动,也很难在多个战场上做到及时调度。
响尾蛇号 是英国历史上第一艘配备螺旋桨的军舰
然而,此番前来的英美军舰,又在技术上做了升级处理。除了本为民船改造的小鹰号外,后续赶来的响尾蛇号和波瓦坦号都已安装了螺旋桨。这让两艘船的航速都在10节上下,还能配备充足的侧翼火力。比如有894吨排水量的响尾蛇号,就8门32磅舰炮与1门8英寸船艏速射炮。至于排水量达2415吨的波瓦坦号,更是有10门230mm滑膛炮、1门舰艏的280mm滑膛炮和5门12磅轻型火炮。这样的武装水准,足以胜过任何以西方技术改造的传统中国帆船。因而当大量海盗开始乘桨划船向外海遁逃,他们便以无可比拟的高速追上去。
美国海军的波瓦坦号护卫舰
与此同时,担任英军指挥官的威廉-菲罗斯决定,立刻对抱团聚集在大澳村沿岸的海盗们发起全面攻击。除为首的小鹰号蒸汽明轮,后面还有6艘装载有英美两国陆战队的小型交通艇。她们都被拖拽在蒸汽船后面借力冲锋,并且都在船艏加装了小型火炮。海盗方面也依旧有大部分男丁留在这些大船上做困兽之斗。他们一等到英美联军进入射程,便忙不迭的动用全部火炮进行密集射击。奈何蒸汽船的速度较快,自己的炮手又缺乏成体系的正规训练,因而根本没命中任何目标。倒是小鹰号的反击质量极高,几乎每次发炮都能有命中杀伤,很快就将6艘海盗的帆船击沉。
以单舰攻击36艘海盗船的 小鹰号
更为要命的是,广东海盗们没有正规军的迅速填装训练,又过早的使用了全部火炮。但所应付的对手,却已拥有了后装火炮。因而当小鹰号冲到自己跟前,都没有准备好下一轮集中射击。英美两军的陆战队员,则迅速搭乘6艘小艇分头行动,重点攻打海盗阵营里的14艘大船。虽然当时的后装枪还没有得到普及,但1500名海盗还是没法在高强度的近距离混战中获得什么优势。他们接二连三的被从座舰上击溃驱逐,很快又把自己掳掠来的商船都拱手相让。最后还是利用对方数量太少,才侥幸乘16艘较小的帆船冲出锚地。至于那些提前跑路的同伙,也有不少人在外海附近被2艘螺旋桨动力的军舰捕获。
美国军舰上的 达尔格伦滑膛炮
在这场短促而不激烈的大澳之战中,英美联军总计只有9人阵亡、6人负伤。但却成功摧毁了36艘敌船、打死打伤500名海盗,并成功俘虏了另外1000多人。先前被扣的7艘商船,除2艘因着火被毁,余下的也全都获得解救。
在香港接受审判的广东海盗
当时的他们不会料到,这会是自己最后一次与广东沿岸的大规模盗匪火拼。由于太平天国起义的蔓延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双方的较量也从寻常缉私升格至国家层面。海盗们也出于对西方技术的畏惧,不再敢以大型编队的形式出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大澳之战:广东海盗与英美海军的最后一次血腥火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