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海战:清朝跨国海盗集团的正式成型
冷炮历史2021-12-06 07: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8世纪,整个大清朝都处于自己的鼎盛阶段。无论对方是气势汹汹的蒙古贵族、厚积薄发的俄罗斯皮毛商,又或是惯于骑墙站队的西域穆斯林王公,似乎都能找到相应的妥善处置手段。但对拥有较大海洋贸易比重的东南各省而言,处境依旧非常艰难。时而开放、时而封闭的朝令夕改,经常要在短时间内反复上演。最终塑造出横行广东、福建、浙江和越南北部的大型跨国海盗集团,反过来成为朝廷治理地方政务时的心腹大患。
发生在1781年的澳门海战,便是此类现象由量变转向质变的关键节点。
从入关之日起 清朝就免不了在南方与西方各国发生交涉
事实上,海盗问题早在满洲征服者入关时,就已成为困扰紫禁城的一大心病。原因就是继承自前明时代的帝国经济格局,严重依赖由大运河输往北方的江南粮赋。若是在某个环节出现严重偏差,就会让爱新觉罗氏的大皇帝们无力供养百官开支。但东南各省的地方海商集团,纷纷在乱世中选择支持朱家天子的直系苗裔。以至于到康熙成年亲政,还必须已经严格的封锁策略给予长期消耗。加之以台湾郑氏为首的明系海盗,自身往往还缺乏强有力的外援支持,故而在缓慢且痛苦的对峙中衰落下去。
施琅攻台得手后 清朝开始放松海禁管制
公元1683年,随着郑克爽率部向清军大将施琅投降,康熙时期的满清也暂时放松了海禁管制。除恢复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对外贸易,还更进一步的将海关设置到江浙腹地。而且在交涉对象方面也不挑剔,不仅愿意继续接受南洋各邦的定期朝贡,还允许官商部门同西洋人和日本人做买卖。但由此引发的众多管理问题,还是让农本帝国感到了严重不适。于是在管制放松30年后,又用全新南洋禁海重新巩固。此后,东南4省又先后经历了雍正时代的重新解禁与乾隆早年的大范围倒退,最终被政策压缩到历史最低水准。只留下珠江口的广州一城,用于接纳四方来客的商务刚需。
从康熙朝到乾隆初期 清朝实际上在多地允许对外贸易
如此剧烈的矛盾反复,势必会对靠海吃饭的地方民众造成冲击。特别是在被保留外贸职能的广东,原本趋于消停的海盗问题又迅速浮出水面。更为讽刺的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盗匪集团并非本土起源,而是在清初就被归为反贼的福建郑氏后裔。原来在1659年的郑成功北伐南京失败后,大将郑建便率领部众脱离队伍,定居在今日湛江的广州湾地区。他的两位曾孙–郑连福与郑连昌,又分别在18世纪初转移到香港的大屿山和鲤鱼门,重操先辈们的海盗旧业。其中,郑连福因死的早而没能掀起多大波澜,余部逐渐为同气连枝的郑连昌所兼并。
郑建后裔在广东的迁徙路线
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正式勒令关闭江苏、浙江和福建三省海关,让这批郑氏后裔们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由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海上强国,被迫将全部对华贸易迁回广州,从而推升了珠江航道的繁荣程度。原本数量的海盗群体,也同步扩张了队伍规模,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小打小闹。加之清朝的官方水师大都战力羸弱,也只能确保他们不在靠近首府广州的有限区域内闹事。郑连昌则趁机大捞一笔,甚至还在出资在发家的鲤鱼门附近兴修天后宫,俨然将后来的维多利亚湾据为私人领地。
郑连福与郑连昌势力地盘
当然,乾隆皇帝的重开海禁,同样让位于珠江口西侧的澳门获益。毕竟,当来自马尼拉西班牙商船可以停靠厦门、从加尔各答开来英国商船能直抵舟山,本地区的贸易集散功能就会遭严重削弱。唯有将外番商贾全都重新安排回广州,才能为这块咫尺之地带去充足的人流与金流。负面因素则是海盗集团的日益猖獗,甚至连欧美公司的船舶都无法幸免。但孤零零的澳门本身又很难供养充足人力,只能在大部分时间里对郑氏后裔们听之任之。
18世纪的澳门地图
到了1781年,澳门终于迎来了具有王室血统的贵族特派员安东尼奥。他从首都里斯本出发,一路游历安哥拉、莫桑比克和果阿,准备重振各残存的东方殖民地经济。他为解决附近水域的海盗问题,自掏腰包组织巡逻舰队,先后武装起2艘双桅帆船和1艘更小的单桅帆船。除指挥官和负责操作枪炮的少数士官外,余下乘员皆为具有马来或广东血统的亚洲土著。尽管以欧洲同行的标准来看,这样的规模和武备等级都有些差强人意,但他们在当时的清朝沿海已属高端配置。
18-19世纪的欧洲双桅和单桅帆船
当年4月,这支编队就在珠江口与郑氏后裔们的海盗船只遭遇。此时的郑连昌也已病故,余部暂时由自己的儿子郑七统领。但重新武装的海盗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既没有明末先辈们的强悍战力,更不具备晚清后代们的灵活多变。只是凭数量优势就看轻对方,选择在较为开阔的水域内直接硬杠。郑七本人的座舰也是规模,上面搭载有300多名男丁心腹。自然成为本方阵列的定海神针,并迅速沦为葡萄牙人的重点目标。
经常造反珠江口的欧洲轻快帆船
于是,安东尼奥下令各船加速冲锋,对看似庞大的海盗舰队实施斩首进攻。由于葡萄牙人普遍配备有12-16磅火炮,所以在破坏力和射速方面都远超只有原始弗朗机的广东海盗。正因如此,围绕在旗舰周围的小船根本无力阻挡,很快就让郑七的座舰暴露在直射火力之下。但偌大的船体同样没有与之相衬的重型武器,反倒是专业训练的欠缺,让炮手们无法有效命中体积低矮的西方小船。结果,这艘极具视觉震撼效果的海盗大船,便在3艘轻快帆船的轮番围攻下被重创。包括郑七在内的海盗,仅仅付出25人的伤亡便支持不住。他们争先跳水游到附近的小艇上逃离现场,任由自己的心血在海面上起火焚毁。另有11名成员被葡萄牙人从水中救起,交给广州的清朝官吏绞杀。
由于己方的实力差距 郑七的座舰惨遭击沉
这场发生在18世纪后期的澳门海战,无疑对日渐壮大的广东海盗造成了一定打击。至少在战败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不敢再以较大规模活动于珠江两岸,只能分散成小股偷偷活动。但只要清朝的对外贸易被严格圈禁在广东一隅,类似的现象就很难从根本上被杜绝。
退往越南的郑氏后裔 成为西山朝的海军主力
另一方面,邻国越南的政局变化,却给不少走投无门的海盗以全新机会。郑七等主要首领便在1788年横渡北部湾,投靠了刚刚在河内坐稳江山不久的西山朝,成为北越海军力量的铁杆主心骨。一面应付有法国人支持的南方阮朝地主武装,同时还定期对支持南越的清朝发起惩戒扫荡。他们的后人也将经常玩转于珠江口与红河之间,直到19世纪中期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澳门海战:清朝跨国海盗集团的正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