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会战: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的末日狂欢
冷炮历史2021-12-08 07: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皇帝会战的计划安排上看,这的确称得上是一个紧凑而又野心勃勃的行动。完全展现了帝国军需总监埃里希.鲁登道夫,作为“战略带师”的精明。1918年1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OHL)发令安排针对康布雷突出部的“米歇尔”行动将于3月20日左右开始。在“米歇尔”后德军将直取亚眠,巩固住自己的南翼后发起“火星”夺取阿拉斯。
针对比利时一带英、葡、比联军的“乔治一号”和“乔治二号”,将在三月底准备就绪。由第4,6集团军在四月初开始实施,目的是配合已经占领阿拉斯的德军歼灭或封锁孤立无援的英国-葡萄牙联军。再之后OHL将启动两个作战方案,由第3,7集团军实施,开始从瓦兹河以南和奥伊斯-埃斯内运河以东驱逐当地的法军,为第18集团军南进消灭法军做铺垫,随后彻底将西线北部孤立出来,彻底歼灭英国远征军(BEF)。

1918年的德军突击部队装备
关于“米歇尔”的战术细节,第18集团军参谋长特劳戈特·冯·索伯茨威格在1月16日便向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指挥部发送了一份备忘录。提议以本部(第18集团军)利用南部过度延伸的英军战线从左翼发起主攻,索伯茨威格估计第18集团军只用一到两天时间就可以打到索姆河-克罗扎特运河一线。但这自然就需要把主攻兵力从第2,17集团军作战区域集中到第18集团军,索伯茨威格指出:敌人在索姆河以东兵力过多,如果在克罗扎特运河进行突破我们的战果将更具有决定性,英国人将面临惨痛的失败。
但在三天后,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再次强调:第18集团军的进攻目的在于掩护侧翼的两个集团军(2,17),而不是作为主攻。从这可在鲁登道夫为代表的“东线回归派”和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指挥层为代表的“西线本土派”做一个对比。
2月3日,对预定作战计划还不是很满意的鲁登道夫在蒙斯举行了一次对“米歇尔”的修改会议,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并未按着鲁登道夫的要求让炮兵随时跟进,而是坚持要等步兵维持住战线后再前进。

第二帝国的末代军需总监 鲁登道夫
军需总监对此不以为然,他强烈要求拜仁王储必须安排炮兵不断前移支援前线部队(包括重炮)。但王储反驳道:轻易移动炮兵更容易使漏网之鱼负隅顽抗,或是造成部队混乱产生更严重的步炮脱节,也更容易造成马匹的损耗。
这场争论最终以鲁登道夫以权压人胜出。他认为巴伐利亚王储的意见属于无中生有,毕竟自己在东线没遇到过类似情况。2月24日,鲁登道夫召来了曾在里加围城战中以其炮击战术闻名的布鲁奇穆勒过问炮兵是否可随时保持阵地前移,而布鲁奇穆勒对此则表示了忧虑,在3月行动开始时降雨带来的泥泞可能会阻碍炮兵的行动,但鲁登道夫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炮兵得随时前移,以保证进军效率。

布鲁奇穆勒
与以往战役不同,德军一反常态没有设立独掌炮兵大权的指挥官。凡尔登战役中第5集团军炮兵主任冯·贝伦特和刚从柏林结束休假的布鲁奇穆勒仅担任集团军级别的炮兵指挥官。在3月初,第18集团军共有1568门轻型火炮,1028门榴弹炮,27门大口径重炮和臼炮和1257门迫击炮。另一方面,第17集团军的炮兵则集结了1408门轻型火炮,801门榴弹炮和25门大口径重炮和1197门迫击炮。不过在布鲁奇穆勒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这一“假大空”数据后残酷的事实:大部分火炮来自于缴获的战利品,它们不堪重用,在打了五六发炮弹后它们便会因种种原因而宣布报废,这使得我们实际可用的大炮只有五到六成,到后来甚至四成不到。
对于第18集团军的安排,鲁登道夫并非没有考虑过索伯茨威格的意见:以第18集团军为主力进行突破。但他还是向鲁普雷希特和其参谋长库尔让步,库尔多年的西线经验认为在英军控制的狭窄地带进行突破风险更大。而且英军从1917年末以来也在进行“弹性防御”的演练,他更希望让预备队更方便支援第2和17集团军。

在前线视察工作的 鲁登道夫
鲁登道夫也不愿意冒这个大风险。在2月14日他调整了第18集团军的攻击姿态,第18集团军的攻击方向不在直冲克洛扎特,而是面向阿拉斯,更能够和左翼同步,负责主攻的依旧是第2和第17集团军,但奇怪的是,第18集团军这个辅助攻击的单位并没有因此缩减兵力,从最高统帅部3月21日的文件可知:第17集团军在20公里的前线投入17个师进攻的同时,第18集团军却可以在42公里的前线投入21个师,如此安排不可谓不滑稽。
这也体现出了鲁登道夫本次的作战方案并非集中力量进攻,而是扩大攻击面四处寻找缺口。库尔在推演中认为第17集团军必须在突破后第一时间向南转进,再向右回过头扩大攻击突破口。如果第17集团军的力量不足,那么英国人很有可能在阿拉斯前的第二道防线集结足够的预备队,使德军功败垂成。对此,库尔在3月9日要求鲁登道夫增援第17集团军,实在不行可以削弱本来就是辅助进攻的第18集团军,库尔说道:第18集团军作为一支所对面的敌人最薄弱的辅助力量,却有着更多的战斗部队和大炮,甚至比主攻的第17集团军多出了百分之五十。

正在仔细揣摩地图的 鲁登道夫
但鲁登道夫对此表示了拒绝。他虽然不同意索伯茨威格的方案,但同时也认为这个方案可以作为应急方案,万一第2,17集团军攻势受阻,索伯茨威格的方案依旧不失为一招好棋。这份应急方案后来被改名为“火星”,实施者则变为了第17集团军,但这已经是后话了。而在当时鲁登道夫忘了一点,如果要以第18集团军进行突破,该部的力量也会在长达40多公里的战线上被稀释,这也会导致“米歇尔”计划无法达成预期效果。
结合2月-3月的这几场会议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鲁登道夫为首的高层参谋虽然做到了面面俱到,考虑到了最好的攻击方案和攻势受阻的应急措施,却反而因面面俱到反而分散了自己的兵力。使得“米歇尔”行动没法长时间对英军保持巨大的冲击力,而且为了避免库尔和鲁普雷希特背着给自己“使坏”。鲁登道夫将第18集团军的指挥权限临时安排在了不管事的威廉皇储“皇储”集团军群下。

1918年的英国士兵
英军高层早已预料到对手会发动大规模袭击,但即将迎接“米歇尔”行动的第3,5集团军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两支英军目前正将自己的防御战术转型为类似于德国人在1916年开发的“弹性防御”,每个步兵师刚刚将步兵营的数量从13个减少到10个以方便部署,而且从战术素养来看,英国步兵营显然不是担任德军前锋的数十个暴风突击营的对手。
但对于英国人有利的一面是,他们现在驻守的很多阵地是德国人在前不久撤到兴登堡防线后未来得及毁坏的。而且英军的人力条件也较为充裕,第3集团军下辖18个师,第5集团军则有17个,平均每2.2公里就有一个师。3月18日至19日英军又通过被俘的德军飞行员和步兵证实鲁登道夫将在3月20日或21日发起攻击。

1918年3月21日德军第17,2,18集团军序列表,其中大部分都在21日投入了战斗
3月21日早上4:40,大雾弥漫在英军阵地上。当英军炮兵例行公事地对德国人的阵地进行零星射击时,布鲁奇穆勒和贝伦特的大炮群开火了,6000发炮弹和3000发迫击炮炮弹对英军阵地倾泻了五个小时。英军的炮兵阵地被压制,一线战壕被毒气和弹幕笼罩,直到9:40德军步兵发起进攻。尽管炮火掀起的浓雾按照很多人理解给德军带来了掩护,但天然形成的大雾和这些浓雾也为防御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缺乏观察力的炮兵不得不按照第18集团军作战处主任普尔科夫斯基的程序,按照徐进弹幕的时间表预先安排火力转移,这些预先炮火有时会给目标地区突入的暴风突击营造成伤亡。
对英军更直接的打击来自于暴风突击队。第一波风暴突击营的进攻浪潮消灭了英军的一线大部分阵地,德军突击兵用手榴弹,轻机枪和被称为“战壕清洁工”的MP-18冲锋枪肃清他们面前的英军战壕,而一旦遇到牢固的阵地他们便会迅速绕开,交给之后跟进的一般步兵处理。对于第17和第18集团军的老兵而言,撕碎英军一线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他们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但第2集团军就不那么成功了;该集团军新参谋长柴西维茨对各个师的部署难以令人称心如意,使第2集团军的进攻不如友军那么有力,反而会被英军时不时的反击阻滞,该部当天只有左翼推进了4-5公里,在最右翼的第107步兵师干脆直接被英军一个步兵营迟滞了一天。

进攻英军阵地的德国暴风突击队
更糟糕的是,风向在到10-11点间突变,德军炮火掀起的烟尘反而刮到了德国人自己头上。中午时英军炮兵得以重整旗鼓,与德军炮兵在近距离展开了激烈的炮战。这也使第17,18集团军在夺取英军第二道防线时也陷入了苦战,弹幕、毒气和烟雾四处弥漫,极大的干扰了德军炮兵观察员的工作,步兵不得不用自己的轻武器和手榴弹独自完成进攻,在21日剩下的时间,德军的突击兵和掷弹兵都在进行艰苦而又残酷的堑壕战,浪费了宝贵的人力和时间。
作为主攻的第17集团军在下午的战斗中进展不佳,鲁登道夫在战后批评“贝洛的部下被英国人的铁丝网束缚了双足。”而当时战斗在最右翼的第111步兵师的一位中尉则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他就是在战后著有《钢铁风暴》一书的恩斯特.荣格尔,他回忆道就在“离村(目的地)不远的地方,我们被自己的炮兵拦了下来,他们固执又愚蠢地向同一个目标开火,一直打到直到第二天。我后来才知道,炮兵们接到命令要在最远的距离内保持持续射击。这个不可理解的命令迫使我们丢掉了胜利果实。”从中可以看出,似乎是鲁登道夫在战前要求的炮兵战法给第17集团军造成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混乱导致进攻脱节了,德军官方战史记载道:所有的炮兵都在浓雾中向前方刚被夺取的高地缓慢移动,由于泥泞的地面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战壕,有些大炮必须得由10-12匹马拉着。

一战中的德军重型野战炮
尽管一些历史学家厉批评英军当天对德军暴风突击营和炮兵轰炸表现出的麻木和慌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有相当部分士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被德军占领后,第三道防线幸存的英国官兵从他们的战壕里冒出来给德国进攻者造成了沉重的损失。不过在下午16:45,第18集团军还是凭借高人一等的战斗效率打垮了英军的防御,将黑鹰旗升在了英军三线阵地上,英军第5集团军司令高夫迫于形势下令所部向克罗扎特运河方向后撤。
夜幕降临时,德军高层对战斗的结局很难说出满意二字,因为参战三个集团军当天的战果十分不均衡,德军第113步兵师第98号训令中要求道:攻势必须不间断地穿过敌人的第三道防线,并尽可能深入敌人后方,占领敌人的炮兵阵地。这是进攻第一天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显然德军高层希望在21日当天就能突破至英军炮兵阵地将其一锅端。但事实上,只有第18集团军摸到了一处炮兵阵地缴获了80门大炮。
3月21日,西线德军进攻取得了自1914年边境会战以来最大的战果。第18集团军俘虏了7000多人,第17集团军俘虏了2300人,第2集团军也俘虏了4000多人。大量俘虏说明了德军新战术效果拔群,依旧死守在康布雷突出部的英国军队虽然还在坚持战斗,但剩下的31个营已经被德军挤压在了20英里的战线上动弹不得,他们无疑会成为德国炮兵的活靶子。

坚守在阵地内的英军士兵
无论如何,第一天都可以视作是德军取胜。现在轮到德军最高指挥官鲁登道夫做抉择的时候了,军需总监现在面临着机遇主义和目标一致性间的抉择,他可以选择加强他的右翼(第2,17集团军)以实现战略初衷,也可以调动预备队利用胡蒂尔在左翼的成功(第18集团军)扩大战果,包抄英军的侧翼。
鲁登道夫最终选择投机取巧。3月21日晚,OHL没有向第2,17集团军增派兵力,而是下令向第18集团军增派四个师,普鲁士第1禁卫师来自第1集团军,第10预备师和第23步兵师来自第3集团军,第5预备师来自第5集团军,这使得第18集团军的预备队膨胀至18个师。21:50时,军需总监还命第7集团军一部向瓦兹进发,准备支援第18集团军。同时命第18集团军连夜进攻以占领克罗扎特运河的渡口,但胡蒂尔惊奇的发现,英军第5集团军主动炸毁了克洛扎特运河上的三座铁路桥后撤以收缩防线。

开始撤退的英军士兵
英军后撤的命令来自于BEF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在上午11时,他下令英军第1,2集团军的三个师驰援第3、5集团军。到这一天结束时,又有两个师踏上了增援之路;不仅如此,黑格还向贝当请求援助,贝当允诺隶属于法军第3集团军的5个师将在3月22日12时前抵达第5集团军右翼后方15公里处的努瓦永地区接应(在3月24日将有7个师)同时法军统帅层和情报机构得出结论,德军下一步要夺取主要目标应该是亚眠,所以法军第1,3集团军将在即日启程驰援亚眠,不过这些部队也只能在3月27-28日前后抵达。
3月22日凌晨,大雾依旧弥漫在康布雷突出部的战场上。一些资历丰富的德军官兵,自发地为早已去世的“老皇帝”威廉一世祝寿。第66步兵团团长斯托克伦中校在当天一早站在弹药箱上说道“今天是老皇帝的生日,也是我的生日,伙计们,别让我失望,进攻,把那些英国佬从壕沟里揪出来!”当天的战斗并不会如斯托克伦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他们没法得到像昨天那样凶猛的炮火支援。21日英军阵地的具体方位在德军炮兵的地图上被标的一清二楚,然而在第二天进攻后,随着战线的变化炮兵得靠现场判断行动,德国人只能用自己的步兵取胜,这也决定了之后的战斗烈度相较21日只会更甚。

德国第18集团军司令奥斯卡.胡蒂尔
但事实证明,德军的突击队和工兵依然不负众望。胡蒂尔的第18集团军在休整了不到两个小时后立刻恢复了进攻,德军工兵花了一个小时就在克洛扎特运河上架起浮桥,英军没想到德国人会如此不依不饶,由于正在撤出阵地,他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第18集团军的先锋突击师当天攻占了克洛扎特运河以北所有的英军第5集团军防区,甚至没时间停下来清点战利品和俘虏,一些部队一直追击败退的英军直到次日凌晨两点都没时间吃口饭。这一成功也宣告德军在索姆-克洛扎特一线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好消息也从左翼传回了OHL。第17集团军奉命与第2集团军继续进攻康布雷突出部,第17集团军的暴风突击队挣扎在铁丝网和弹坑遍布的泥泞中猛攻圣康坦高地的同时还需要对付英军时不时伴随有坦克的反击,由于炮兵还被困在后方残破的公路上,突击队员们只能用手榴弹和反坦克枪对付坦克。即使如此,在23日凌晨之际第17集团军还是攻占了圣康坦,贝洛终于能在日报里写下了令人振奋的讯息:我部歼灭的敌人可能在两万人左右,缴获大炮100多门。

成批被俘的英军士兵
第2集团军当天也可谓时来运转,他的右翼虽然毫无进展,但左翼却见缝插针地跟随第18集团军前进了约十公里。到22日结束时,第2,17集团军大部都已攻入英军第三道防线,英第3,5集团军的联系被切断,20:00时,被胡蒂尔打的丢盔弃甲的高夫报告黑格,德国人已经突破了第五集团军的所有防线,该集团军大部分部队已经残破不堪,黑格被迫同意该部退出索姆河一线,同时命第3集团军在保证与第5集团军联系的前提下缓慢撤退。这导致23日凌晨12时45分坚守在康布雷突出部最前沿的英军第5军也得被迫撤退,这是不到12个小时内该部第三次撤退;但该军实际上已经被德军围困,不得不撤到西北方向远远脱离第5集团军的序列。
3月23日可以说是“米歇尔”行动开始以来最令德军高层振奋的一天。经过两天的鏖战,他们惊喜的发现自己已突破英军纵深达16公里,同时在英国人身上撕开了一个40英里的缺口。当天上午,德军第7集团军炮兵在突破口刚刚铺设的铁路架起了著名的“WilhelmgeSchütze”,即‘巴黎大炮’,该炮因其射程足以从康布雷覆盖到巴黎而闻名。

德军的巴黎大炮
鲁登道夫和OHL再一次对机会主义让步。他原本命第18集团军北上至第2集团军战区以支援其突破英军第3集团军,但现在胡蒂尔所撕开的缺口实在过于诱人。在与威廉皇储短暂商议后,OHL于21时40分下令第18集团军继续穿过索姆-克洛扎特的缺口前进。为了肃清康布雷突出部,18:45时再度下令:第17集团军转变攻击方向,配合第2集团军向索姆河进攻,切断英军的退路。换句话说,这将违背原计划,转为向南进攻而不是向西推进。
但对德国人来说,麻烦事才刚刚开始。当天早上跟随第18集团军突破至索姆河一线第2集团军司令马特维茨向库尔抱怨说:第2集团军缺少架桥设施和相关训练。他强调说,最初训令可没有要求他渡过索姆河。于是第2集团军不得不等第18集团军的工兵过来帮忙架桥;而且由于已经连续进军三天,第18集团军已经出现了补给困难的迹象。

德国第2集团军司令冯.马特维茨
但鲁登道夫和OHL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9时30分发布的新命令写道:第17集团军将向阿拉斯(西北)方向进攻,左翼则留守在阿布维尔-索姆河一线;第2集团军将向米拉蒙-莱昂斯一线挺进,逼近亚眠(正西);第18集团军将沿着肖尔内-努瓦永一线前进(西南)。
鲁普雷希特是第一个意识到鲁登道夫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他在当天的日志惊恐地指出:我军的攻击开始分散!鲁普雷希特本人认为,新的OHL令“只有在敌人全线撤退时”才会奏效,但截至23日为止,英军依旧还在进行抵抗,鲁普雷希特坚信英国人正在有序地撤退到1916年7月前的索姆河阵地,在那里他们将与法国人汇合以对德军侧翼发起反击。在这种情况下,鲁普雷希特认为德军进攻的重心应该放在第2集团军那,保持对英第3集团军压力的同时向亚眠挺进,第18集团军的南翼则应该停下脚步巩固阵地,为迎接法军的进攻做准备,在未来见机而行。

德军在皇帝会战中的占领区
23日当天下午,鲁登道夫在埃文斯会见了鲁普雷希特和他的参谋长库尔。军需总监见面便欣喜地说“英国军队大部已经被打败了!”,他估计英军只剩下50个师,他还认为法国人已经不太可能再发起援助英国人的攻势了,因为他们只有40个师,他们现在必须设法保护巴黎。
基于对形势的极度乐观估计,鲁登道夫无视了鲁普雷希特的意见并继续说道:后续行动的目的是在索姆河两岸快速推进,将英法两军分开。第17将向北和第4,6集团军会合,攻击索姆河以北的英国人,将他们赶入大海(这个方案也就是之前被留用的‘火星’);在索姆河以南,我军将占领蒙迪迪埃-努瓦永一线向西南进一步推进。为此,第2集团军将向索姆河两岸推进,向亚眠进军,并与第18集团军保持密切联系。如果这次行动成功,第18集团军的左翼将越过瓦兹河附近与第7集团军联手把法军赶出埃纳河。
皇帝会战: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的末日狂欢(中)
冷炮历史2021-12-13 08: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迫于鲁登道夫职权上的压迫和德军上下弥漫的喜悦氛围,鲁普雷希特只得将自己的忧虑暂时收起,和库尔商量怎么做下一步计划。
为了完成鲁登道夫的野心首先需要德军左翼做出巨大的姿态转变。第2集团军的任务不再仅仅渡过索姆河北岸,而是要将战线延长至索姆河对岸朝亚眠进军。第17集团军现在的任务,是向西北方向进军追击英军第3集团军并夺取阿拉斯。第18集团军不再是担任掩护部队,而是需要渡过索姆河和克罗扎特运河向西南方向进攻法军。为此,第OHL抽出了第7集团军的3个师支援该部。
到目前为止,德军已经投入了59个师到“皇帝会战”当中。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亚眠现在被指定为第2集团军前进的方向,但此地的备注依然是个重要的铁路枢纽,而不是战略目标。当天下午时,法军总司令贝当和黑格在杜里会面。被德军大规模攻势吓得不轻的后者,竟然狮子大开口要求将20个法军师集中在亚眠附近。贝当安慰黑格并保证会支援他,但只能拿出6个师,毕竟法军此时的当头要务是守住香槟。同时,贝当提醒黑格索姆河防线不能轻易放弃,黑格无奈地在大约17时下令:第5集团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索姆河防线,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
3月24日,德军开始发起新的进攻。由于第18集团军掉头南下第2集团军现在不得不向南延伸战线保护自己的侧翼。第2,17集团军当天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他们郁闷的发现,虽然他们将英军的防线击得粉碎,英国人却并未溃散,而是各自形成了一个个“岛屿”阵地“如狮子般”与德军缠斗,这使得两部当天的进展只有5-6公里。胡蒂尔第18集团军渡过索姆河后继续前进。英第5集团军接到黑格的命令后试图挡住德军,却迫于自身实力过于虚弱而被击垮,英军第3,18军在这一天被德军打的建制崩散,但胡蒂尔也收到了一份不祥的报告,他的前锋部队已经与法国军队接战。
法军几乎是一下火车就投入了战斗。虽然他们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投入战斗几乎是被德国人打的落花流水,但成建制的法国军队的出现足以使胡蒂尔冒一身冷汗。实际上,这只是法军最高司令部(GQG)支援英国盟友的援军先锋,法军第1,3集团军的12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和12个炮兵团正不断涌向努瓦永。值得一提的是,贝当在此前再三向这两个集团军强调了他的战略原则:
- 必须优先保持自己(法军)阵型不会被切断(画外音:英国第5集团军的存亡居于次要考虑)。
- 必须优先保证香槟一线的安全,以防止德国人趁势打进巴黎(画外音:英国人那边与你们无关)。

法国陆军总司令菲利普.贝当
虽然英法两军在24日的战斗中被胡蒂尔击败,但他们迫使第18集团军只前进了4公里,而不是预定的12公里。当然,这也和第18集团军已经人困马乏,补给困难有关。尽管胡蒂尔报告说法军正在向努瓦永集结,鲁登道夫依然抱着必胜的信心下令第18集团军继续穿过瓦兹河和第7集团军携手进攻香槟。
25日凌晨,OHL再度与埃文斯召开会议。会议开始时,库尔提醒鲁登道夫是时候准备“乔治一号”行动了。为此OHL必须拿出3-4个师,但鲁登道夫更衷心于“火星”,如果“火星”成功,“乔治一号”便不再需要了。为此,鲁登道夫临时修改了库尔的计划,下令第4集团军待命,第6集团军南下配合第17集团军进攻阿拉斯一线;与此同时,鉴于胡蒂尔已经与法军接战,鲁登道夫又给其加强了一个军(第25预备军)。
3月25日是第18集团军的浴血之日。由于大部分人马还在赶路,胡蒂尔只能投入包括6个暴风突击营在内的5个突击师猛攻努瓦永,他们要以劣势对抗法军乔治.亨伯特第3集团军的7个师和英军第5集团军残部的2-3个师。由于正面的法军抵抗强烈,德军一时进展困难,胡蒂尔见状分出加强有1个暴风突击营的第7预备师从东北方向包抄法军侧翼,该师在一个小时的急行军后与刚刚抵达努瓦永的一个法军骑兵师不期而遇,一阵激战后这个骑兵师被击溃,胡蒂尔趁势命附近的普鲁士第1禁卫师调转攻击方向夺占努瓦永火车站,将联军战线切割开来,在傍晚法军玛丽.德贝尼第1集团军的6个师抵达后才勉强帮助第3集团军稳住了战线。
令很多人未想到的是,胡蒂尔在25日的胜利在德国人看来也许只是一场局部战略上的成功,却在联军高层引起了极大的危机。当天晚些时候,黑格见努瓦永一线“已经被德军突破”后火速令第3集团军撤退到安克雷河,远离努瓦永的法军,他“不能再依靠法国人,英国人必须靠自己战斗下去!”黑格在阿布维尔找到了负责协调协约国联军事务的福熙的参谋长马克西姆·韦甘后一阵怒斥,英军统帅极其蛮横地强调“立即将至少20个法军师集中在亚眠以对抗德国人。”英法两军自21日以来堆积的矛盾一触即发,黑格怒斥贝当为首的GQG“自私自利,坐视盟友被歼灭”,GQG则认为英国人愚笨不堪、目光短浅。福熙在战后评论道:
协约国当时被迫打了两场截然不同的战役:一场是BEF为自己的运输港口而战,另一场是法国军队为巴黎而战。他们渐行渐远,矛盾日渐增加,某种程度而言,这给德国人提供了极佳的契机。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费迪南.福熙
3月26日上午,第2,17集团军在解决了麻烦的“岛屿”阵地群后开始向阿拉斯和亚眠进军。鉴于25日的成功和左翼终于开始“运动战”,以“现实主义”惹鲁登道夫厌的鲁普雷希特似乎也开始相信德军或许真能切开英军并把他们赶回大海。不过现实马上给鲁普雷希特和德军高层浇了盆冷水。当天下午5点,第2集团军拿下了亚眠-阿拉斯的铁路枢纽阿尔伯特后,指挥官们失去了对他们部下的控制:饥肠辘辘的德国人发现十多个没来得及撤走的补给仓库,里面装满了黄油,面包和腌肉,一场劫掠和狂欢持续了半天的时间。
同日19:30时,鲁登道夫打电话给鲁普雷希特时谈到,他正考虑撤换第2,17集团军的参谋长。鲁普雷希特回忆道:鲁登道夫认为第2,17集团军进展缓慢的因素是其指挥官过于愚笨,起码不像胡蒂尔和索伯茨威格那样机灵。他们的部队总是保持着1914年那样的进攻阵型而不是使用新型的突击战术。

刚刚攻克战壕进行休整的德军突击队员
这些在当时看来不那么致命的因素,现在看来也能作为德军进攻势衰的佐证。不过当天第17集团军的左翼还是越过了米拉蒙,向赫布特内逼近。在南线,胡蒂尔利用昨日在努瓦永火车站的成功将英法两军的裂痕拉大至16英里,乘势包抄了法军第3集团军的侧翼。不过,胡蒂尔郁闷地发现自己面前突然多了10多个协约国师。昨日被击败的法军第3集团军和英军第5集团军残部,正在法军第6集团军的支援下在努瓦永以南的蒙迪迪尔再度重组设防。他们挡在了胡蒂尔面前,而法军第1集团军也陆续抵达。
到目前为止,德军在“米歇尔”行动进行的五天内损失了9万人。参加作战的37个师却只有8个师在真正的进行战斗(且其中有5个隶属于第18集团军),面对此等局势,鲁登道夫和OHL在22:00却发出了一道令德军上下都觉得匪夷所思的命令:
第17集团军的任务仍是以阿拉斯为目标向前进攻,他必须把兵力从右翼集中在左翼配合第6集团军发起‘火星’。
第2集团军任务是保持目前的进军状态,右翼沿索姆河以北,左翼沿索姆河以南,中路将抵达亚眠,随后转向西南与第18集团军汇合进攻法军。
第18集团军的任务依旧是进攻香槟附近的法军。

德军在皇帝会战中所占领的协约国防区
鲁登道夫战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这道命令解释:我着力将兵力集中在亚眠方向,我军向来遵循集中兵力这一准则。但由于第17集团军进展缓慢,我必须调整第2,18集团军的态势以夺取亚眠。
显然,鲁登道夫是在胡说八道。因为在3月26日晚间发布的这道命令中,OHL令更多强调了第2集团军南下,而不是攻占亚眠。军需总监还未了解亚眠的重要性,就连远在柏林坐镇的兴登堡也在26日打电话提醒鲁登道夫:攻击亚眠也许就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无论之后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可以利用亚眠来组织一切行动。
但鲁登道夫却不以为然,还是想大赌一把。在他的设想中,德军将通过一场大规模兵团运动让第2,18,7集团军在西南方向击败香槟的法军,而第17,6集团军将消灭阿拉斯的英军。

准备迎击德军的英法两国士兵
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再度对军需总监的决策表示质疑。集团军群日志评论道:这一切都取决于阿拉斯-亚眠方向的突破,却风险巨大。库尔直截了当地认为军需总监的新方案“看似双管齐下,却是对核心进攻力量的一次致命分散。”库尔认为,按照鲁登道夫的计划,德军将面临一个新问题:第2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将就此分道扬镳,从而出现一个20公里的缺口;万一亚眠没被拿下,两路德军将各自为战,因此遭到极大的削弱。在一阵激烈的争论后,鲁登道夫坚持自己的战略,鲁普雷希特和库尔则被迫接受军需总监的命令和臆想,将OHL的训令传达给下属诸部。
讽刺的是,在鲁登道夫还未意识到亚眠的重要性时,26日协约国军事首脑们在杜伦召开的军事会议却决定了“米歇尔”行动的最终失败。福熙得到英法两国领袖的授权奉命,全权协调联军的行动(注意只是协调,还不是总司令)。这位战略眼光远超德国军需总监的协约国未来统帅强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亚眠,整场战争的走向都将取决于这!贝当将军将撤销他3月24日的指示,香槟一线的法军必须全力掩护亚眠并争取与黑格元帅的友军保持联系。
这里不妨听一则小故事,在五月下旬的德军战俘营中,有被俘的英国军官对鲁普雷希特说道:你们完全可以在3月26日前占领亚眠,我们当时没有什么部队,完全受你们摆布。但上帝保佑,你们走了一半就调头了。

协约国前线士兵的染色照片
3月27日是“米歇尔”行动以来协约国和德军第二次全线交战的时刻。但对于胡蒂尔的第18集团军而言,这已经是第三场恶战了,该部当天需要从拉纽维尔穿过埃夫尔河和蒙迪迪尔,向东南方向继续推进到香槟。
7点45分左右,鲁登道夫与胡蒂尔通了电话。由于要等待第2集团军南下,第18集团军可能要等到3月30日才会向香槟推进。此前,第18集团军一直因疲于赶路没法展开自己的兵力优势,现在胡蒂尔得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当天一早,他便在努瓦永-蒙迪迪埃一线摆开了加强有10个暴风突击营的11个突击师,后边还有12个师在路上,对阵17个法军师和3个英军师。上午十点,在炮兵打完11000公斤的炮弹后展开猛攻。到中午时分,德军右翼基本摧毁了还未从努瓦永失利中喘过气的法军第3集团军的防线,又一次撕开了英军和法军间的联系。在中路胡蒂尔则故技重施,派出2个师包抄法军第1集团军的侧翼后,并在第1和第3集团军间撕开了一个5英里的缺口。法军不得不被迫投入所有预备队封住这个口子。

染色老照片里的德军炮兵阵地
不过,德军第2集团军当天的战果便没那么引人瞩目。该部右翼在当日试图越过安克雷河,扩大阿尔伯特-阿布维尔的桥头堡,殊不知自己踏入了一个死亡。安克雷河作为索姆河一条支流虽然很浅,但周围却是200到300米宽的沼泽泛滥的平原地区。部署在西岸高地的英军炮兵对德军的情况一览无遗,当天德军在这寸土未得,伤亡惨重。
第2集团军左翼则开始攻打亚眠。尽管在26日命令中鲁登道夫将其定义为一个‘攻夺目标’,但马特维茨显然也未意识到亚眠的重要性。这位只擅长防御的将领,仅派1个突击师、2个一线师和3个二线师去夺取亚眠。不过即使如此,这6个师也还是打到城郊,让150毫米榴弹炮威胁到亚眠城外的铁路线。但由于过分拉伸,第2集团军的前线已由25公里延长至40公里。
如果说第2集团军当天的进展令人失望,那第17集团军的进攻只能用“失败”二字形容。该部只前进了1.5公里,随后不得不停止进攻。

染色老照片中的德军工兵部队
27日下午,在又陆续投入5个师后,第18集团军于19:30时攻入了蒙迪迪埃。德军不仅切断了法军援兵通往此地的铁路,还将英国第5集团军再度分割了。玛丽.德贝尼自暴自弃地对贝当和福熙报告:我已经没法拯救英国人了。他说的并非丧气话,毕竟对法军而言当日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第1和第3集团军还算完整的撤出了战斗,没成胡蒂尔的盘中餐。
当晚,鲁登道夫和第18集团军参谋长索伯茨威格。皇储集团军群参谋长舒伦堡通了电话,他问道:占领蒙迪迪埃后,你部可否沿着埃夫尔山谷直向亚眠进军,夺取亚眠。显然,在当晚鲁登道夫也开始慢慢意识到,亚眠这地方不可不夺。为此,27日晚德军不得不再次调整自己的进攻态势。但在晚上23时后,威廉集团军群向OHL回复说:第18集团军无法向亚眠挺进。

不断压缩英军防区的德国突击部队
索伯茨威格对军需总监解释道,蒙迪迪埃距离亚眠虽30公里,但已经身处联军的后方地带。我部已经在一星期不到的时间里前进50公里,急需休整,更不用说我们还要对付3-4个敌人集团军。但鲁登道夫还是要求胡蒂尔拿出一个军的兵力向亚眠前进,余部继续保持对前方法军的压力。28日一早OHL发布的新命令要求:第17集团军将发起‘火星’;第2集团军的左翼将和第18集团军的右翼(一个军)向亚眠挺进。
皇帝会战: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的末日狂欢(下)
这是鲁登道夫真正开始关注亚眠的表现。但还只是三心二意的努力,因为体量最大,坐拥30多个师的第18集团军大部依旧滞留在南线……
冷炮历史2021-12-16 07: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代史学界普遍认为,3月27-28日是“米歇尔”行动的转折点。首因是鲁登道夫未能利用蒙迪迪埃的缺口,其次便是他拒绝叫停“米歇尔”转而发动“乔治一号”。当时拒绝的原因依旧是寄望于“火星”能夺取阿拉斯。
此时,一件乌龙事件又扰乱了德军的算盘。鲁普雷希特派出6个师,支援在阿拉斯陷入困境的第17集团军。但这些人却在28日下午莫名其妙跑到了第2集团军的战区,这件事情很大程度造成了后来“火星”行动的失败。鲁普雷希特事后承认他这两天的日志都很粗略,犯了不少错,参谋长库尔也表示自己当时神经过度紧张。OHL和下属集团军群司令部为了处理鲁登道夫不断变化的进攻计划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正在向前线挺进的德军士兵
28日3时,鲁登道夫寄望已久的“火星”开始了。第6,17集团军的1250门大炮,对阿拉斯一线的英军阵地轰炸了整整四个半小时。7:30时,德军步兵冲出了战壕发起冲锋,但这场进攻的场景却堪称灾难。首先,第17集团军只投入了9个师,其中只有5个可用于进攻。其次,就连德军官方战史也指出,第6,17集团军的步兵战术几乎是1914年式的,完全没用到鲁登道夫反复强调的渗透战术。最后,德军一头撞在了英军第3集团军牢固的阵地上。到了下午14时,OHL得到沮丧的讯息火星第一次进攻失败!
不过在三个小时后,第17集团军还是以数千人伤亡的代价,在阿拉斯南线撕出了一道5英里的缺口。贝洛判断英军第3集团军在连续的战斗后也没得到充分的休整,请求鲁普雷希特送来2-3个师的援军供他继续向南迂回以撬开阿拉斯南墙。
鲁普雷希特也认为贝洛的计划可行,但当他找到鲁登道夫商量此事时,后者看都没看一眼便回绝了。鲁登道夫此时将精力全部放在了亚眠上,命第2集团军集中一切兵力(注意这是“米歇尔”以来鲁登道夫第一次强调集中力量)务必攻下亚眠。

1914-18年间的德国陆军装备变迁
23:45时OHL再度下令:取消“火星”。第17集团军转攻为守的同时还得抽出3个师支援第2集团军;第18集团军将在得到6个师后继续进攻香槟一线。
鲁登道夫这一举动标志着德军高层关系恶化的开始。积怨已久的鲁普雷希特和库尔,对鲁登道夫轻易放弃“火星”的举动大为不满。因为鲁登道夫此前为“火星”多次否决了很多合理的作战安排。现在“火星”有望扩大战果,却又是鲁登道夫轻易抛弃了它。王储在会议上坚持必须先给英国人致命一击。他当面抨击鲁登道夫叫停火星纯粹是主观心态作祟,只要加强第17集团军再来一次进攻,阿拉斯的英军就会溃败。

德国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司令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
鲁登道夫此时却完全被亚眠勾住了魂。他挥手将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和第17集团军的报告甩到地上,离开了会议现场。随着战况日渐偏离自己的设想,他也变得愈发暴躁和难以交流,开始越过鲁普雷希特直接指挥部队。王储的幕僚冯·利布上尉认为“鲁登道夫可能是被前段之间的丧子之痛影响到了心态,让他指挥军队是一种罪过,我们的所有部队因他的影响被置于不利的位置战斗,最终白费力气。”鲁普雷希特见鲁登道夫如此莽横便愤愤离开了埃文斯回到了第4集团军司令部准备后来的“乔治一号”,也就是“圣乔治”行动去了。
甩开与自己不和的鲁普雷希特后,鲁登道夫找来了更好说话的威廉皇储担当自己和第2,18集团军的搭线人。皇储在29日凌晨六点和鲁登道夫通话建议:如果第2,18集团军没办法及时攻下亚眠,就应该从两翼前进包抄联军的侧翼。对此鲁登道夫表示同意,果不其然,第2集团军在29日当天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该部奉命展开迂回,从侧翼击垮了英军第3集团军的防线,把自己的战线拉到了能炮击十英里外的亚眠港口附近,迫使英军高层重新安排自己的运输船改换到鲁昂输送物资。

德意志帝国皇储威廉,在1918年他负责指挥西线中部被称为“皇储”集团军群的德军,在“米歇尔”行动后期负责协调一线作战
但此时又有一个问题暴露出来。过度期望胡蒂尔能够改变战局的鲁登道夫陆续增援第18集团军,导致其下辖的部队已经超过了35个师。这支体态臃肿的大军团被迫将其第8军移交给了第7集团军,同期负责夺取亚眠的第2集团军却只有20个师不到。
协约国也在这时调兵遣将。3月28日晚些时候,美国远征军司令约翰·潘兴把数个美军师正式移交给福熙。3月29日,由法国第5和第10集团军组成的预备集团军群成立,总计1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这批力量在不久后将投入亚眠一线。直面第18集团军的法国第1,3集团军,也分别得到了5个和7个师的援军,黑格也借机将名存实亡的英第5集团军撤出改组为第4集团军防守亚眠。双方都利用这三天时间调配兵力,必要打赢这最后的较量,鲁登道夫在办公室对自己的幕僚们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一切都交给第2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

正在冲锋的德军士兵
3月30日清晨,德军再度开始进攻。德军第2,18集团军共有22个师(总计41个师)在亚眠-蒙迪迪埃一线,与英国第4集团军和法军第1,3集团军的20个师(总计39个师)交战。但德军真正用在亚眠地区的部队可能只有7-8个师,却需要对付13个协约国师。威廉试图让第2,18集团军从北方和南方继续迂回进攻,以此打垮敌人的侧翼。为此,皇储要求OHL集中一切炮火支援这次行动。但OHL却突然给皇储泼了盆冷水:由于要准备‘乔治一号’行动,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的直属炮兵部队已经北上了。
皇储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也会遭拆台,只得命两个集团军在依靠自身炮兵支援的情况下进攻。这使得当天马特维茨和胡蒂尔的部队陷入了更为艰难的苦战。更令德军沮丧的是,大部分突击师官兵已经有3-4天没吃上热食了,却还要执行艰巨的战斗任务。当天德军最大的进展分别是第2集团军占领位于莫雷伊的埃夫尔渡口,和第18集团军短暂地切断法军第3集团军位于阿夫雷的补给线。但当德军试图扩大战果时,被法国人源源不断的援兵堵住了。马特维茨和胡蒂尔在下午双双上报承认自己已“精疲力竭,请求休整再战。”威廉最终在18时下令停止进攻。

连续不断的强行攻坚 让前线德军疲惫不堪
不过,即使事态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德军依旧有回旋余地。威廉皇储建议:既然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的炮兵已经开始撤到北边,不如将精力放到“乔治一号”行动上去。或者就地修整,来日再战。被亚眠吸了魂的鲁登道夫还是选择了后者,他命第18集团军将重心放到亚眠来,第2,7,17集团军将出动7个师协助其再攻亚眠,时间定在4月4日。鲁登道夫到最后也没意识到,第18集团军的战线实在过长,胡蒂尔还需要对付从蒙迪迪埃-康迪格尼-卡斯特一线的法军,他能投入到亚眠的兵力终究不会超过一个军。这意味着攻城的重任还是要交给第2集团军。
4月2-3日,德军除了发起小规模进攻外基本致力于休整。但联军也没闲着,亚眠一线的联军兵力膨胀至27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1344门大炮和大约700架飞机。到4月3日,法军人力甚至充裕到将英军第4集团军两个疲惫的师用三个师换下休整。4月4日早上,大雨泼洒到亚眠战场上,威廉皇储在指挥部门口对胡蒂尔说道:我们只是为了让一场失败的攻势复活罢了,至于能活多久得看上帝的意思。

不断强攻协约国阵地的德军突击队
皇储集团军群直属炮兵从5点15分起进行了75分钟的炮火准备。6时30分,第18集团军的10个师和第2集团军的4个师冒雨发起了进攻,这14个师中只有4个是新赶上来的。威廉的目的,就是攻到亚眠以北到南部的维莱布勒托纳-诺伊河-阿夫雷一线。这条战线看似不包括亚眠本身,但如果得手,德军将可以把自己的大炮推到离铁路枢纽仅1公里的地方。德军占领的阵地越多,他们对亚眠渡口和铁路桥的干扰就越有效。
第18集团军的左翼,在上午击退了蒙迪迪埃外围的法军第1集团军,右翼则冲出阿夫雷山谷并在那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但在攻打靠近亚眠-诺伊一线的联军阵地时,他们遭遇了顽强的抵抗,直到下午都未有进展。第2集团军当天主要负责夺取维莱布勒托纳。这一村镇坐落在俯瞰亚眠的高地上,距亚眠只有十公里。第2集团军麾下巴伐利亚第9预备师,本来在17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上了高地半山腰,却遭到了一个英军步兵营和一个澳大利亚步兵营的反击,被迫退到一个200米远的村落。威廉再次劝说鲁登道夫放弃进攻,因为第18集团军左翼的康迪格尼-卡斯特一线已经出现了十多个法军师。这些法军隶属于前文提到的法军预备集团军群,如果发起进攻势必会牵制第18集团军的主要力量。但军需总监执意要在明日一决胜负,皇储的参谋长舒伦堡也认为:此刻已经是骑虎难下,必须在明日给敌人致命一击。

在战争中后期 德军都不曾掌握空中优势
4月5日,第2集团军在第17集团军3个师的支援下继续进攻维莱布勒托纳,成果却还不如昨日。攻击开始于9点,到中午时便在英军炮火打击下失败。在南方的第18集团军,继续扩大自己在阿夫雷桥头堡的成果以此包抄亚眠南部。当任先锋的突击师,一度撕开了诺伊一线并抓获了500多名英国战俘,打到了离亚眠仅20公里的地方。但在下午两点时,皇储意料中发生在第18集团军左翼的攻击开始了。康迪格尼一线遭到了6-7个满编法军师的攻击,胡蒂尔被迫将自己的预备队转移回北翼对抗数量庞大的法军。第18集团军第3军军长吕特维茨在傍晚击退法军后本打算靠在离一线较近的橡树下小睡一阵,因为自己已四天没合眼了。但没一会传令兵跑来宣读了一份出乎他意料的消息:统帅部已下令结束“米歇尔”行动,停止进攻!
吕特维茨站起身对周围的官兵说了一句“睡个好觉,先生们。”随后便支起了一张吊床,睡了两天两夜。随后他率部参与了失败的“大天使”行动,正和“米歇尔”行动一样。

1918年 大量抵达欧洲战场的美军士兵
德军在“米歇尔行动”实施的16天时间里,深入60公里,占领了12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一共抓获了9万名协约国俘虏(其中7万5千名是英国人),缴获1300门大炮,将英国第5集团军基本被全歼。
德意志帝国的损失:第17集团军损失81200人;第2集团军损失73800人,第18集团军损失84800人,总计239800人。
协约国的损失:英军损失177739人,法军损失77000人,共计254739人。

经过4年鏖战 德军终于在倒下前悟出了胜利之道
德国人的伤亡略少一些,但在1918年剩余的时间里是无法弥补的。协约国却可以靠美国人补足漏洞。除此之外,德军还损失了大量用于机动的核心工具–骡马。据统计3月20日-4月10日间德国人损失了将近3万马匹,由于鲁登道夫要求在泥泞中保持炮兵前移和对前线部队时南时北的使唤,德军对马匹的消耗变得异常巨大。这对日后还需要依靠其行军的德国炮兵而言无疑是灾难性打击。
从战术层面而言,“米歇尔”是绝对成功的。仅在进攻的第一天,德国人就占领了英法两军需要耗时140天才能从德国人手中夺取的领土。不过就德军高层的标准而言,这样的推进速度还是太慢了。进攻第一天最大推进距离当天指定的标准还差4公里、3月22日,还差7公里。尽管德国人在3月22-23日取得了最大的突破,但离OHL的期望还差4公里。3月28日大批法国部队抵达后,德军的突破效率更是直线下滑。鲁登道夫的一系列决策,更是直接使整个行动走向破产。
哪怕是德国军队有再好的表现也回天无力,更不用说为“皇帝会战”开一个好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皇帝会战: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的末日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