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和罗马共同的伤痛:五胡乱华和蛮族入侵
公元4-5世纪似乎是一个不祥的年代,在东方,五胡乱华,汉魏以来的统治秩序崩溃;在西面,欧洲和黑海的蛮族入侵罗马,分别导致庞大的晋帝国与罗马帝国只剩下半壁江山,剩下的一半则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蛮族国家。这两件几乎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也经常被拿来作比较。
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两个事件被公认为摧残了文明,但东西两方的蛮族统治者中却又往往涌现出许多倾心于华夏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君主,被认为全心全意致力于野蛮民族的文明化,对民族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我们擘肌分理地探寻历史的真相,就会发现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后人所看到的记载都只是美化之后的史相,而非史实。
圣君狄奥多里克
在罗马故土的废墟上,东哥特王国就像一只重生的凤凰,一度在亚平宁半岛重新绽放出曾经只属于罗马的荣耀。东哥特王国的开国君主狄奥多里克往往被称赞为一代圣君,人们津津乐道于狄奥多里克统治下对于罗马文化的尊奉和罗马文化的复兴。
也正因如此,直到今天,许多学者还在对查士丁尼大帝再征服意大利感到愤愤不平。他们认为正是拜占庭帝国的双璧——贝利撒留和纳尔西斯的军队,以及来自希腊的税吏征服和摧毁了最后的罗马文化。
狄奥多里克一世晚年的主要大臣之一卡西奥多罗斯是这样描述他对古罗马文明的倾慕的:
当他把国事暂放一边时,会通过与你谈话了解古代先贤的想法,以便通过实际行动效法他们。这位思维敏锐的求知者十分好学,探询星星的轨迹、海洋的流向、涌泉的奇迹。他对万物的勤奋研究似乎让他成了一个穿着紫袍的哲学家。
许多存世的信件体现出狄奥多里克一世忙于铲除腐败、伸张正义、修筑城墙和引水渠,甚至支持作为古典文化支柱的教育,并进行一些古典的说教。
外交事务也体现出他对智慧的重视。狄奥多里克一世与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等地中海世界西部的蛮族王国建立了一系列的婚姻同盟。他致力于维持这个圈子的和平,宛如中国春秋时代以威德服人的霸主。
政治化妆下的真相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东哥特王国的灭亡确实让人惋惜。但卡西奥多罗斯整理有关东哥特王国的大量史料和信件时,正处于查士丁尼的军队势如破竹之时。作为东哥特王国的首席财务官,卡西奥多罗斯作为一个罗马元老院成员,在至少三个战季内抵抗了东罗马的军队,他的工作包括提供军粮和军饷。
拉文纳沦陷后,卡西奥多罗斯被押送到了君士坦丁堡。他必须解释自己为什么追随一个蛮族政权顽抗到底。对于卡西奥多罗斯来说,把东哥特王国塑造为一个罗马政权,可以让他逃脱东罗马政府的惩罚。
在东哥特王国的巅峰时代,其对外宣传上一方面也是强调王国的罗马性的。所以卡西奥多罗斯只需要挑选那些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信件,就能炮制出一叠能够收录在他的《哥特人史》中的信札。晚期的罗马人看重古典文学和哲学,笃信基督教。在他们看来,蛮族沉溺于享乐,厌弃文化。显然,只要塑造出蛮族统治者嗜好文艺与哲学的形象,就能标榜出蛮族王国的罗马化形象,借此可以加强蛮族国家的合法性。
狄奥多里克保存了罗马贵族的田产,也尊重罗马教会。在公元536年,教宗赛维利斯甚至也参与了对贝利撒留的抵抗。507年,一名叫恩诺迪乌斯的天主教执事公开称颂狄奥多里克,认为上帝将他送到意大利,镇压被恶魔附体的斯基尔人领袖奥多亚克。
然而,表面上的“尊师重道”并不是全部事实,狄奥多里克同样需要用意大利富饶的地产奖赏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哥特人,终狄奥多里克的时代,外来哥特人始终拥有高于罗马人的地位。他们作为哥特王的封臣镇守四方,同样也在意大利各地攫取了原属意大利居民的大量地产和财富。
罗马人利贝里乌斯被狄奥多里克委托来解决田产分配的问题。部分罗马地主的财产被保全,而有些人则被剥夺财产,哥特人聚居在重要的道路附近,他们抢占了驻扎地附近的大量民田。
许多罗马人成为文职官员而被狄奥多里克重用,但军队在很长的时间内以哥特人等各路蛮族为主。而狄奥多里克之外的哥特人,也并没有表现出对于罗马文化的多少兴趣。显然,民族压迫是存在的,但狄奥多里克的御用文人不愿意或者说无法看到这一点,他们需要维护自己主子的利益。
东方的史相与史实
在东方的古老中国,事情的发展逻辑似乎和西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僭伪诸君有文学”条,据《晋书·载记》所录十六国统治者爱好经、史、文学的事迹立论说:“此皆生于戎羌,以用武为急,而仍兼文学如此,人亦何可轻量哉!”
在史籍当中,五胡十六国似乎都有好文尊儒之相。刘渊“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认为“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刘渊自称汉王,以继刘禅绍汉自许。如鲜卑慕容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儒学昌盛,路有颂声。而前秦天王苻坚更是被当做圣君来塑造,这与在欧洲狄奥多里克一世被塑造为赓续西罗马的圣君是无异的。
甚至连不识汉字的羯族领袖石勒,都被记载为“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载记》中多处叙述石勒尊礼儒臣、招引贤良、在中央与地方兴立学校的举动,与赵翼所举的刘曜、慕容皝、苻坚无异。石勒又为其太子弘取字“大雅”,使其“受经于杜嘏,诵律于续咸”。
然而田余庆先生尖锐地指出,刘渊、刘聪父子及其麾下匈奴部族,正是永嘉之乱的罪魁祸首;慕容氏入主关东以后,也是官贪政鄙,内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至于羯族石氏对于汉人的残酷压迫堪称空前绝后,亦是其快速崩溃的主因。
田余庆先生认为,“有文学”的“僭伪诸君”所代表、所依靠的民族,处在落后得多的状态。所以正是在这些“有文学”的人的统治下,造成了民族的大灾难,社会的大破坏。而唐长孺、胡鸿两位学者则更加明确地指出,这些史相,无非是经过御用文人极力粉饰过的结果,另一方面,吹捧统治者爱好汉人的文化,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汉人史官的虚荣心。
正统的争夺
在东方与西方都发生了如此史相与史实的差异,显然,这样的史相也是蛮族统治者所希望看到,才会流传下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难解释,是外来入侵者争夺“正统”,给自己贴金,增加统治合法性的诉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在狄奥多里克写给东罗马皇帝阿纳斯塔修斯的信件中,明确表示自己的权力并不来源于东罗马,而是由上帝直接授予。他建立联姻圈来扩大影响力,也是为了和东罗马争夺正统。而在东方的十六国时代,五胡诸君也无不自命正统,想要与南方的东晋争夺正统名分。
然而,由于他们所在的民族十分落后,过快的文明化进程对蛮族领袖所依赖的蛮族民众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此外,一些领袖尽管部分接受了先进文明的某些好处,但却无法摆脱源自自己血脉的文化基因。在这种矛盾的前提下,蛮族统治者一方面要凭借御用文人的笔杆子去争夺正统性、合法性,另一方面又对本民族的落后特质听之任之,并呼应他们的要求,并持续不断的通过给予好处,来获取本民族基本盘的支持。
小结
蛮族的落后性,以及尖锐的民族矛盾,显然不是靠着政治宣传的粉饰就能抹平的。狄奥多里克一世晚年杀害大哲学家波爱修斯,并非因为波爱修斯暗通拜占庭,更可能是因为波爱修斯太急于促进哥特人的罗马化。在东方,北魏帝国的汉人权臣崔浩也因为类似的原因遭受了灭族的惨烈结局。
蛮族统治者不可避免地难以信任庞大的被统治民族,他们的部落组织也确然是蛮族王国建立的基石。然而部落结构的不稳定性和落后性,使得创业时的助力在蛮族王国的继任者时代就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许多诞生了“圣君”的蛮族王国,面临的却是数世而亡的命运。
当然也不能忽略主体民族对于蛮族的排斥。哪怕在辉煌的查理曼帝国之后,来自德意志萨利安王朝皇族的教皇利奥九世仍然被称作蛮族教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民族融合、蛮族走向文明化,都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痛苦的过程,才能结合出灿烂的果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汉文化和罗马共同的伤痛:五胡乱华和蛮族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