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为上:斯基泰人对波斯入侵的反击之战
红色线路为远征路线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的帝国在当时的中东、两河流域可谓无远弗届,领土从埃及一直蔓延到了北印度边境。在剩下的未臣服民族中,他一边派出希腊裔的宫廷御医前往西西里、希腊半岛打探希腊城邦的虚实,一边将黑海北岸桀骜不驯的斯基泰人列入打击目标。而大流士的斯基泰远征之战,最终成全了早期游牧霸主、活跃在前8-2世纪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的威名。
1.远征开始
意气风发的大流士
在攻陷了巴比伦之后,大流士试图征服黑海北岸的斯基泰部族。大流士先派出他的卡帕多西亚总督带领一支舰队北上,并俘获了一些斯基泰贵族。随后,公元前512年,波斯大军借助埃及、希腊的工程技术和腓尼基人的船只,构建了一座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巨型浮桥,征服了四分五裂的色雷斯部族,然后波斯大军大摇大摆地侵入了斯基泰人的土地,还准备来个破釜沉舟,拆掉浮桥。在离开亚洲之前,波斯人的盟友,希腊城邦米提列的将领科埃斯就告诫过大流士,斯基泰人居无定所、无所防守,所以在没有捕捉到敌人的准确位置之前,就不要轻易地破釜沉舟、自绝退路。事实证明,这句话一语中的。作为斯基泰人的贸易伙伴和接壤者,希腊人显然比波斯人更了解斯基泰人的德行。
2.斯基泰人的风俗
斯基泰金器
当时的斯基泰人,是一个以东伊朗语族的王族斯基泰人为核心、由不同来源的农牧、狩猎部族组成的松散联盟。联盟中既有希腊殖民者和斯基泰人的混血后代,还有明显与斯基泰人属于不同人种的其他游牧者。这些族群在东欧大平原上除了少数木质城寨之外,多数人无城市需要防守,除了农耕的斯基泰人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外,大部分斯基泰人以农牧等方式养活自己。所以总的来看,斯基泰人的领地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定点防御的目标,二东欧大平原又有充分的空间供游牧军队进行战略机动。所以王族斯基泰人等核心部族是希望坚决抵抗波斯帝国入侵的。但是其他部族却人心不齐。这是因为农耕斯基泰人或者阿拉佐涅斯等部族都是以定居的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所以他们的势力范围比斯基泰牧民更加小、确定,这也决定他们对于外敌入侵的态度。也是因为东欧平原上无险可守,所以他们会更加审慎的制定对外的外交政策。
斯基泰人不缺乏女战士
一些斯基泰人的周边盟友认为,由于波斯人曾经和斯基泰人的近亲马萨格特人厮杀,并且阵斩了波斯王居鲁士。无法从自己周边的斯基泰同胞和色雷斯小国那里获得期待中的外援,于是斯基泰人提前清空了自己的国土,组织军民撤出领土,准备以焦土战术迫使波斯人屈服。而且斯基泰人和早期波斯人类似,可以做大全民皆兵,比如萨乌洛马泰人的女性也会骑马征战。
3.斯基泰人的防御策略
东欧大平原
此外在自然地理方面,斯基泰人国土所在的东欧大平原河流交错,而且由于这里的温带森林草原气候,所以东欧草原的河流流量非常稳定,常年有足够的水流,既有利于耕牧,也很有利于守卫者依托河流设防。
在军力上,斯基泰人将大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斯基泰国王塔克萨吉斯指挥、与波斯人的主力保持一天的骑行距离,另一部分由斯科帕西斯指挥,负责威胁波斯人的侧翼,防止波斯人找到他们向北撤退的老弱辎重。这一做法像极了汉匈漠北之战中匈奴人的“居幕北、以为汉军不能至”的做法非常类似。同时这路人马负责伺机包抄波斯人的后路。前一支军队保持着非接触战术,在正式开战之前避免与波斯大军接战,以这种且战且退的方式,将大流士的主力一直引过南俄草原。在战役的第一时间段里,波斯人的步骑兵部队携带者辎重,在被斯基泰人清空的领土上穿行追击,处于相对被动、缺衣少食的状态,而且没有捕捉到任何非战斗人员以及民用建筑物。全军等于是扑了一场空,除了一路上焚毁了定居的布尼迪部落的木头城寨之外,波斯军队一无所获。
斯基泰国王和家眷
在猫鼠竞赛的游戏中,两只大军一前一后地追击和引诱着彼此,直到今天的亚速海以北地区。大流士在那里修建了8座要塞,希望以此钉住斯基泰人前来围攻,进而趁机与之决战,但是斯基泰人并没有上当,反而带着军队向着东方穿越荒漠,回到了之前经过的地区,而波斯人则暂时丢失了斯基泰人的行踪。这一目的不仅仅是通过行军消耗波斯人的后勤和体力,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安排。于是大流士半途而废地放弃了修建一半的要塞,转头追击斯基泰人。
多斯拉克人其实就是斯基泰人的文学化形象
于是斯基泰人按照君主的计划,将波斯军队引入了那些中立国、也就是斯基泰人的兄弟部族的领地内。波斯人冒失的入侵引发了中立原住民的强烈抵制和兼并清野,这导致波斯大军更加孤立;而且斯基泰人还有效阻止了波斯人获得足够的给养,让波斯大军的机动性和行动能力大为减弱。
4.攻守易型
浮雕上的波斯大军
鉴于给养越来越少、战马的体力越来越弱,而且士气低迷,于是大流士决定采用约战的形式邀请斯基泰人前来交锋。他表示要么开战、要么就将水与土献上来,不要选择逃跑。而斯基泰国王伊丹塔尔苏斯的回复是:因为我们的国土没有任何城镇和农田、建筑物,大车是我们的家和营地,所以我们不用守卫任何固定目标,就可以自由移动。所以没有人逃跑,大家仅仅是在自由移动。除非是波斯人挖了斯基泰人的祖坟,他们才会前来正面迎战。而此时斯基泰人的祖坟远在战场之外,让波斯人回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还警告波斯人不要以斯基泰人的主人自居,否则“他们会后悔的”。在看准时机之后斯基泰国王们向部众宣布:大流士将他们视为奴隶,以此激发全体男女战士的公愤。于是在一次次追杀和迂回之后,斯基泰人终于掉转头来,在伊斯特河畔正面迎战波斯人。
斯基泰的骑兵部队
在兵种构成上,斯基泰人以部落自由民作为骑射手、贵族作为重骑兵。骑射手们只有皮毛或者轻装铠甲,带着尖顶毡帽,使用西格玛型的复合弓。这种武器的射程很远,有效射程为50-100米,而且还有针对铠甲、胸甲、头盔等不同防护装备的特质箭头。在中亚的斯基泰墓葬中,经常可以发现深入脊背或者头骨的箭头;此外,长尾1.7-1.8米的短矛也是斯基泰人使用的投掷武器。而斯基泰人的重骑兵是世界上最早装备全身护甲和马甲的战士。这些人的护甲主要是鱼鳞甲,在软皮革上镶嵌铜片或者铁片,头盔主要是本民族的库班式头盔或者希腊式的卡尔西斯式、柯林斯式、阿提卡式、弗里几亚式的头盔,能有效的 保护战士的头部或者面部。作为第一代游牧霸主,斯基泰人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正面冲锋+两翼包抄战术的民族。斯基泰骑兵并非不能正面作战,而是为了找准最能减少伤亡的时间大举出击,从而取得最大的战果。
斯基泰鳞甲
而波斯人带来的混合大军中,有米底人提供的骑兵。斯基泰人统治了米底70年之久,所以米底人也有着斯基泰式的骑兵部队,但是在斯基泰师傅面前还是显得低人一等。主力大军还是手持大柳条盾牌的步兵、少数手持8字形盾牌、在罩袍下穿着鳞片甲、带着尖顶头盔的精锐重步兵,以及大部分使用弓箭、钉锤和科帕斯弯刀作战的轻步兵。这些人主要依赖步兵列阵而战。
5.肉搏战与心理战
波斯人本来就后勤不足、给养堪忧,而斯基泰人还故意趁着波斯人每天吃饭的时间大举出击,在敌人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在野战和夜战中一次次地击败波斯人的骑兵部队,让波斯人叫苦不迭。在野战中,斯基泰人以轻骑兵射箭引诱对手进入包围圈,然后突然以披甲持矛的重骑兵杀出阵线,将波斯人捅落马下。在波斯骑兵逃回自己的阵型之后,斯基泰人也绝不恋战。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战的机会,从容找到机会杀死更多的敌人。不追击不冲击步兵军阵,则是为了让逃回去的波斯骑兵将恐惧心理传给营地中的波斯人,利用恐惧的大众心理进一步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此外在夜袭战中,斯基泰人经常发出令人恐惧的战吼。在外形上,他们不仅进行各种猛兽图形的纹身,而且面部狰狞。这是因为斯基泰国王与酋长去世之后,所有人都要划伤前额、鼻尖、手臂,让血与泪一起流下。斯基泰人相信灵魂流淌在血液之中,所以会这么做。而这一做法,会不断的影响之后的游牧霸主们。伤痕累累的长相,无疑是加剧了敌人的畏惧心理。
斯基泰人善于给敌人制造心理压力
为了防止出现狗急跳墙、鱼死网破的情况,斯基泰人还故意留下一些牛羊给波斯人吃,让他们处于担惊受怕但不至于四战到底的状态之下,这一做法非常类似于兵法里“围师必阙”的原则;最后,善于洞察人心的斯基泰人还大力鼓动自己的贸易伙伴、为波斯人把守海峡浮桥的希腊人叛变:告诉他们波斯人已经困在草原上、有去无回了,以此切断大流士的回家之路。可见斯基泰人不仅仅是有勇无谋的匹夫,也是善于把握士气和时机的出色谋略家。
斯基泰人的恐惧策略往往有效
在与波斯人开战之前、镇压奴隶起义的过程中,斯基泰人与起义的奴隶们苦战,相持不下,但是当斯基泰人举起鞭子、恐吓奴隶战士的时候,奴隶们迅速老实了下来,他们放弃了抵抗,因为主人们挥舞鞭子的动作提醒了他们的出身。希罗多德在《历史》中采纳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体现它的核心观点之一:不论种族或者出身,人都是习俗的奴隶。但是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斯基泰人善于洞察人性的狡黠一面。
冲锋中的斯基泰骑兵
最后,面对这样恐吓过之后的敌人,斯基泰人表现出了战术上重视和战略上的轻视。在与波斯大军对阵时,前排的战士们故意去追逐一只野兔,并发出狂热的战吼以及呼号声,完全不将波斯人放在眼里,表示了自己对于对手的最大轻视。
在斯基泰人围而不歼、瓦解士气的多维度策略打击下,波斯大军的大部分人马丧失了斗志,而且因为口粮缺乏,他们处于半死不活、有气无力的状态。最后大流士国王在参谋的建议下,被迫以空城计虚张声势、金蝉脱壳,最后全身而退。由于斯基泰人没有见过驴子,所以波斯人放出骡子去恐吓斯基泰人的战马,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张声势、大张旗鼓,将军队的营火彻夜点亮,表示自己即将大举出击,让斯基泰人感到紧张,但是大流士连夜带着精壮战士逃离营地,回到了亚欧之间的浮桥处。最后得以全身而退。
6.结局与战术点评
斯基泰人有斩首习俗
从希腊同盟军把守的浮桥上撤回亚洲,把军中的老弱病残留给了斯基泰人当做俘虏。
在这一战中,斯基泰人体现出了过硬的肉搏战素质,他们对于敌人心理的把握、以及对于希腊人、波斯人的矛盾分化也是做的可圈可点。无论是围师必阙,还是发动夜袭战还是对敌人进行战略蔑视,斯基泰人都运用得得心应手。对于波斯人的挑衅和约战,斯基泰王的冷静回复和避免接战的策略,说明他能够分清楚个人理智和大众心理的区别,而且通过敌人貌似强硬的修辞,判断出敌人其实已经陷入了困境;在开战前夕才将波斯人的书信公之于众,有利于调动大众的集体情绪,利于鼓舞士气。
这与斯基泰人常年征战、经常迁徙的生活模式有关。因为每个季度都要在不同地点游牧,所以他们非常熟悉自己的国土,并且根据具体的时空环境采取不同的策略打击敌人。兵无常势,水无常态,斯基泰人的用兵策略也是如此。
在出征前,波斯人与希腊同盟军约好的60天返回日期,其实也是农耕帝国对于有民族单次战役的时长极限,这是高成本损耗对于农耕帝国远征距离的限制。斯基泰人因为挫败大流士入侵、让不可一世的波斯大王落荒而逃,在希腊-罗马世界赢得了不可战胜的美名。
远征中“距离的暴虐”,则会继续限制所有农耕与游牧民战争的时间长度和规模,并一次次考验农耕帝国的经济成本。斯基泰和波斯的战争模式,将在日后一次次上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攻心为上:斯基泰人对波斯入侵的反击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