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成本:阻碍汉朝商人发展罗马式经济的重要因素
冷炮历史2019-11-12 14: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典时代的世界大部分地方,商业行为都容易受到农本思想的鄙夷。无论是东方的大汉王朝,还是西方的罗马帝国,都有大量反应类似情况的法律和舆论。但两相比较,在罗马进行贸易还是比在汉朝贩运货物要方便不少。除了税率高低差异,借贷成本也是阻隔商贾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商业运营 永远离不开资金借贷
资金永远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是否拥有良性的贷款环境,就成为了商业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这一点上,国祚数百年的汉朝表现非常糟糕。根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被允许用于农业和商业的贷款利率分别为20%。但这个标准只是基数,从没有任何法律设有上限,以至于利息经常会暴涨到100%。例如在七国之乱时,借贷给朝廷的无盐氏就获得了翻倍收益。
汉朝的民间高利贷成本非常可怕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税率习惯源远流长,并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被朝廷所排斥。因为早在周穆王时的舀鼎铭文就有记录,罚息指标设在100%的超高位水平。到北宋时,才有法令让富民还贷数量不得超过借款总额,违者将被没收全部所得。由于是被比较严谨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录,才让我们得以确定当时的借贷成本有多么高昂。虽不能说变态的100%利率是唯一指标,但从官方的态度来看也仅仅是不能逾越。
汉朝的铜币价值有限 也让货币流转成本增高
除了民间借贷成本高昂,汉朝宫廷的官方贷款利率同样不太友善。王莽变革时,就曾为了遏制高利贷而提供专门的朝廷贷款,但这种低息产品的利率都都高达10%的年息或3%的月息。一旦有人逾期不还,就会被罚作刑徒处理。因此,对当时的汉朝商人而言,要么选择20%-100%的民间高利贷,要么是10%的官方低息贷款。风险就是在逾期后沦为国有奴隶。考虑到选择后者的商人大都实力非常有限,其结局也势必不会太过好看。
罗马同样有着各自高利贷
罗马的高利贷问题同样严重,但政府很早就认识到危害并有相关应对。早在公元前494年时,元老院就迫于债务平民的压力,对借贷履历做限制。到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颁布,利息的上限就被规定不得超过8.33%。此后,基层的保民官又进一步将利息上限缩减为原来的50%。虽然这不可能阻止高利贷行业存在,但当商人被高利息所困扰时,完全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问题。
著名的《罗马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57年,共和国当局又通过相关决议:允许债务人将已支付的利息抵扣本金,剩余本金再做分期支付处理。后来的凯撒也在公元前48年时,利用重新测算财产价值的方式,减少利息的本金。到了提比略皇帝的时代,更有一群债务人向官方控告债权人违反相关法律。由于被告牵扯到全体元老,所以惊动了皇帝本人。结果使所有债务被要求以法律规定的利息偿还。
提比略皇帝曾出面干涉元老院非法借贷
除了民间贷款,罗马官方有时也发放无息贷款,解决破产商人的资金问题。提比略皇帝就曾在商品大量滞销时,将1亿塞斯退斯铜币发放给兑换所。不仅用于发放抵押贷款,还对贷款者给予3年的免息优惠。罗马人对利息的控制,让商人能以较低的利息从事商业活动。这无疑为商业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巨大帮助。
罗马的经济繁荣 离不开合理的资金结构
当然,总有人会将罗马的商业繁荣归结于地理因素。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时代,他们都坐拥整个地中海世界,对外还有北海、黑海和红海这样的次级市场。即便是在内陆地区,同样有莱茵河、多瑙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等适宜航运的水系,可谓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让罗马商人的运输具有很多的优势。因为水运效率到今天都高于陆地物流,也不需要大量的牲畜消耗粮食,拉高商业成本。
地理属性 往往被认为是罗马商业发达的最重要因素
罗马时代的航运 主要集中内河与沿岸
但汉朝同样不缺乏漫长的海岸线与辐射范围甚广的复杂水系。先秦时代的山东半岛和苏北沿岸,就曾有过繁荣的早期海运通道。至于南方的各沿海群岛之间,也有专门以海吃饭的定居者。如果商人与之合作,完全可以发展出城规的航运力量。内陆的黄河、淮河与长江,同样是商船能加以利用的交通大动脉。至于彼此交错的次级河道,作用同样值得期待。然而,汉朝商人却从未有过这样的幸运,岂能嫉妒人家罗马的商业船队更多?
汉朝同样不缺乏海岸线与内陆水系
汉朝商人同样有机会走向世界
罗马商业发展的真正优势,在于长期的税务和公共事务外包,促成公司运作模式的出现。合伙人与出资人联手,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源源不断人力资源,大大提高了商业个体的抗风险能力。
类似的情况在汉朝不仅少之又少,所花费的成本也足以让绝大部分人都望而却步。这就让汉朝的商业发展始终受到限制,经济水平完全不如罗马。后世总有人希望计算出长安宫廷的经济总量优势,却从未想过如何吹捧两汉的市场经济活力。这种粉丝层面的自动取舍,恐怕也是双方经济结构性差异的最好写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借贷成本:阻碍汉朝商人发展罗马式经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