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取到归心,这一政策转变降服20余国:西汉的西域攻略
汉朝在西域和匈奴的征战是汉匈战争的延续和分支行动,是中国打通了世界和中原联系的重要活动,作为中国和世界联系的关键一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同时收获了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认识,也迫使汉朝政府不断地调整对外的文化和外交政策。
一.初开瀚海
西汉时期的西域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是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 的广大区域;广义的西域,则包括葱岭以西,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东部地区。本文中使用的是狭义,汉朝的武力辐射范围很难越过帕米尔高原。西域在汉武帝时有三十六国,到哀帝、平帝时则分为五十五国,皆在匈奴之西。西域地势,南北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间隔,中央有河。河有二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北流与葱岭河汇合,东注罗布泊,距玉门关三百余里。西域有南北两道,从鄯善 沿塔里木盆地南沿西行有鄯善、于阗、莎车等国,称为“南道诸国”;自塔里 木盆地北沿西行,有焉耆、龟兹、疏勒等国,称为“北道诸国”。西域诸国,大者有十几万人,小者有一两 千人,都是土著居民,有城郭、田畜。
西域的斯基泰人
楼兰美女,
按照人种划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龟兹、焉耆、且末属于印欧人种东支的吐火罗人,楼兰人属于地中海-阿富汗类型人种,西部的于阗,莎车,车师,精绝属于印欧人种的斯基泰人,而若羌,蒲犁,依耐,无雷国,西夜等国属于蒙古人种的羌族人,在蒙古人种为主体,黄白混血的匈奴人进入这里前,乌贪鸱离盆地呈现出黄白混血的特色。
二.张骞的征途
西迁后的月氏人
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当政时,其西部的日逐王征服了西域,并设僮仆校尉主管西域,役使西域诸国以与汉帝国抗衡。 汉武帝时,匈奴降者透露了重要情报:“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 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武帝正想找个盟友共同打击匈奴,听到此 消息后,这就有了国际范围内的合纵连横。马上下诏招募能去西域寻找月氏下落的人,以便共击匈奴。汉中人张骞奉命出使,公元前138年,武帝派一百余人出使月氏。当时河西走廊尚被匈奴占领,张骞等出陇西,途经匈奴统治区时,被匈奴捕获,扣留十余年,后乘机逃出,越过葱岭,经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康居到达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但大月氏已占领大夏一部分土地,安居乐业,不愿东归,整体开始了希腊化。张骞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时间,不得要领,只好回国,途经匈奴时,又被扣留一年多,后乘匈奴内乱始逃回国。
张骞的远征
公元前127年,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张骞只与堂邑父二人回到长安。张弿出使大月氏的目的虽未达到,但他沿 途了解西域诸国地形地貌,物产和风俗,为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奠定了基础。张骞是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人,故称他出使西域为“凿空”。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绝漠远征之后,匈奴败退,其势力转向西域,欲借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汉争雄,战略中心发生了偏移。因此,武帝决定切断匈奴右臂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张骞建议:“今诚 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 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张骞的建议完全符合以夷制夷战略。武帝遂于元鼎二年 (公元前115年)拜张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钜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西域的吐火罗武士,曾经与汉朝为敌
张骞第二次出使联合乌孙虽未成功,但其副使分别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并都派使者随汉副使来到长安,窥探汉朝的虚实情况。史称“于是西 域始通于汉矣”。汉通西域扩大了汉的影响,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此后“使者相望于 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汉率一岁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 反。”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大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从此西域的物产和技术源源进入内地,中原的生产技术及土特产也不断输入西域。
汉代边防体系想象图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使者和冒充使者的商人往来不断,西域诸国有的拒绝供给食物,有的劫掠汉使、汉商,匈奴更乘机袭击。武帝为打通西域的道路,于公元前123年派浮沮将军公孙贺率一万五千骑兵,出五原二千余里至浮沮井,派匈河将军赵破奴 率万余骑兵出令居数千里至匈河,“以斥逐匈奴,不使遮汉使” 。这次汉出兵的主要打击对象仍是匈奴。公元前108年,武帝派赵破奴出击车师,虏楼兰王,破车师,并在酒泉玉门关设立亭障,建立通西域的物资供应基地。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很多国家派使者来长安,看见汉地非常富厚,皆归报其国王,西域各国 “后乃益重汉”。
3.西域的合纵连横
细君公主塑像
匈奴知道乌孙等国与汉通好后大怒,想讨伐乌孙。乌孙恐惧,于是就向汉提出愿意建立和亲关系以求得保护。汉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派江都王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嫁于乌孙王为左夫人。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愁思归。昆莫就让其孙岑娶尚公主。公主不听,上报武帝。武帝“报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公主以国事为重,遂遵命嫁岑娶。从此汉与乌孙建立同盟关系,体现了武帝以夷制夷的战略思想。汉与乌孙和亲后,西域仍有些国家与匈奴靠近, 他们畏惧匈奴,对待匈奴使者,优于对汉使者,比如楼兰和龟兹。
公元前105年,匈奴乌维单于逝世,儿单于成为了匈奴的统治者。因为惧汉军攻击,匈奴势力更加向西北方向迁移,其左方兵力面对云中;右方兵力则面对酒泉、敦煌,与西域更加 接近。 汉使去过西域的人说:“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与汉使。”武帝遂 派使者去大宛,“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王不仅不给善马,而且杀汉使夺去财物, 武帝大怒,决定讨伐大宛。他听说大宛兵弱,以两千兵力就可以攻克大宛,于是就让其宠姬李夫人的 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六千骑兵及郡国恶少数万人,于公元前104年去讨伐大宛。汉 军沿途受到西域各国的抵制,皆坚壁清野,不供应粮草。汉军不得食,死者甚多,“比至郁成,士才有数千”,皆疲饥不堪,攻郁成不下,又被杀伤甚众。李广利无奈,只好引兵而归,及至敦煌,余众不 过十之二三。武帝听说李广利大败而归,大怒,派使者遮住玉门关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 李广利恐惧,只好暂驻敦煌待命。此时朝廷有人主张可以罢兵,不攻大宛。武帝认为连大宛都攻不下,恐为外国耻笑,而在西域的汉使也会更不好过。于是决定派兵六万,私从者不计其数,牛十万,马三万匹, 其他牲畜以万数,自带军粮,增加弩兵,命李广利再征大宛。
大宛宝马
李广利这次征大宛,因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所至小国莫不出迎,出食给军。军至轮台,轮台不下,则屠灭之。军至宛城,兵力三万,遂围其城。 攻城四十多日,宛贵人恐惧,共杀其王而投降,并让汉军取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汉立宛人昧蔡为王,与之结盟而归。
居延汉简
从深层次来观察,汉武帝不息劳师动众,出征大宛的原因有二:其一,远征大宛,是以武力威震西域诸国,使其脱离匈奴的控制,与汉和好;其二,是想获得善马种,以繁殖善马,提高汉王朝骑兵的战斗力,这从汉军选中马以下牝牡三千马种可证。 在贰师将军二次远征大宛时,匈奴军想要中途拦击汉军,后看到汉军势盛而中止,又转与楼兰联 系,欲截击汉的后路军。汉军得到消息后,就逮捕了楼兰王,并送至京师。武帝责问他为什么要拦击 汉军?楼兰王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 武帝认为回答直率,就送他 回国,从此匈奴对楼兰也不再信任。 汉军在征服大宛后,就与匈奴在西域展开了正面对抗。汉军为了应对匈奴,就在敦煌、居延、轮台、渠犂等地进行屯田,“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其实汉军屯田的目的,除了保护外国使节和国际贸易之外,主要是供应军队粮草需要,这也是一项战略性措施,以后汉与匈奴在西域争夺屯田区域,也是一项重要的斗争内容。
汉朝在西域的屯田点和贸易网
公元前101年,匈奴呴犂湖单于逝世,其弟且鞮侯单于立。武帝欲乘征服大宛之威, 一举消灭匈奴。且鞮侯单于恐惧,放言:“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并释放了汉出使匈奴不降者路充国归汉。武帝感到匈奴单于言行可嘉,遂派中郎将苏武、张胜等护送匈奴留汉使 者,并厚赏单于礼品,以答其善意。谁知苏武等到匈奴后,单于非常傲慢,先抓捕张胜,后逼苏武投降。 苏武拒绝,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无人居住且荒凉寒冷的北海去放羊。苏武受尽折磨,忠贞不屈,直到公元前81年成功归国。
苏武牧羊
公元前98年夏五月,武帝派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被匈奴军包围。虽斩获匈奴首虏万余级,但汉军因乏食而死伤甚多,后赖赵充国率百余勇士突围,李广利引军 相随,才得脱险,但汉军战死者什之六七。 在李广利奉命击匈奴时,武帝派李陵管理后勤。李陵争强好胜,不愿管后勤,请求独当一面。武帝遂给他五千步兵,出河西击匈奴。李陵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一日数十战,杀匈奴军过万,后五十万矢全部用尽而投降匈奴。李陵和他祖父李广一样,任性自负,喜欢以险取胜,最后都落个失败的下场,这样的将领不足为训。
惨烈的浚稽山之战
公元前99年,武帝派因杼将军公孙敖、强弩都尉路博德出击匈奴,均无功而返。同 年,汉军还联合楼兰共击车师,因匈奴数万骑兵解救,汉军撤退。天汉三年秋,匈奴军入侵雁门,太守因逗留不战而弃市。 公元前97年春,武帝派李广利率骑兵六万,步兵七万出朔方,派强弩都尉路博德率万 余弩军与李广利会师;派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出五原,因杼将军公孙敖将骑兵一万、步兵三万出 雁门,大举讨伐匈奴。匈奴得到消息后,把辎重撤到余吾水北,将十万骑兵于水南,与汉军接战,汉军 不利而归。公元前91年秋,匈奴入侵上谷、五原,杀掠吏民。明 年春,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杀两都尉。
同年三月,武帝派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商丘成率二万出西河,马通将四万骑兵出酒泉击匈奴。匈奴闻讯,将辎重移于郅居水北,单于自将精兵渡姑且水以 迎击汉军。商丘成军至,无所见而还。此时李广利夫人在长安因涉及立昌邑王案而入狱。李广利闻讯后欲在战场立功以赎罪,在汉军不利的情况下,仍恋战不退,结果战败投降匈奴。后被卫律害死于匈奴。
战争迫使汉武帝反思
总而言之,在天汉至征和年间,汉对匈奴争夺西域的战争,实际处于不利的状况。 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卫青、霍去病过早地去世,军中失去最好的统帅;二是太子刘据蒙冤被害, 使武帝心绪不宁,分散了对外战争的部署精力;三是长期对四夷的战争,已打得民穷财困,后勤供应不足;四是匈奴借助西域的人力、物力,元气有所恢复。
轮胎罪己诏
武帝感觉到战争实在打不下去了,于是他在公元前89年下了《罢轮台屯田诏》,表示悔征伐之事,此后不复出军,就是匈奴有小规模侵扰,也仅派军屯守。公元前87年,匈奴入侵朔方,杀掠吏民,武帝也仅派军屯河 西,并未出击。同年武帝驾崩,昭帝即位,由霍光辅政,继续坚持与民休息政策,国力逐渐恢复。此时 的匈奴,因孤鹿孤单于与母亲颛渠阏氏在立继承人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内部不和。单于死,颛渠阏氏匿其丧,矫单于令,立其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左贤王与右谷蠡王不服,不肯参加龙城大会,匈奴自此衰弱。壶衍鞮单于因国内乖离,怕汉兵袭击,欲与汉和亲,为表示诚意,把困在匈奴多年的苏武 释放回国,汉的国力明显占上风,但匈奴仍有入侵。
4.攻守易型
在下一个阶段中,汉匈两国的战争模式将由派大军远征,变成了派出小队人马以外交手段争夺南疆屯田区。因为南疆主要是定居的城郭之国,而北疆是游牧的行国,从南疆入手,符合汉王朝的习惯和长期利益,有利于建立堡垒长期坚持。
南北疆的相对位置
公元前80年,匈奴右、左部发二万骑 兵分四路入边为寇,汉派兵追击,斩首虏八千人,生擒瓯脱王,汉军无一损失。从此匈奴即向西北远 逃,不敢南逐水草。汉军发动人民在瓯脱(今地不详)屯田,建立后勤粮草供应基地。 公元前78年,匈奴右贤王、汙犂王率四千骑兵分三队,入侵日勒(今甘肃永昌县西)、 屋兰(今甘肃山丹县西北)、番和(今甘肃永昌县)。汉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阻击,大获全胜,匈奴逃脱者仅有数百人,其汙犂王被属国义渠王射死。自此之后,匈奴军再不敢入侵张掖。同年,汉听匈奴 降者说,乌桓曾掘匈奴的祖坟,匈奴怨恨,遂发二万骑兵出击乌桓。霍光遂派度辽将军范明友率二万 骑兵出辽东击匈奴。匈奴闻汉军至遂引去。范明友遵照霍光“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 的指 示,大败乌桓军,斩首六千级,获三王之首。“匈奴由是恐(惧),不能复出兵。”
汉朝在西域的屯田据点
在塞北的争夺战失败后,匈奴又把注意力转向了西域,于是汉与匈奴又在西域展开了争夺战,争夺的主体是屯田基地。由于西域的土地承载力有限,本地发展不出来中央集权的政治实体,而是一个个多语言,多种族,多文化的中心,那里的主要据点,是一连串如串珠般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如同一个个跳板般蔓延向遥远的远方。谁控制了这些贸易点和沙漠绿洲,谁就占据了西域的主动权。因为谁得到土地肥沃地区施行屯田,就会获得粮草供应,就会兵强马壮,拥有战争优势,这属于战略的大问题,汉、匈双方都在拼力争夺。
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根据以前桑弘羊的建议,恢复轮台屯田,遂以扜弥国太子 “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 。龟兹国贵人姑翼对其王说:“赖丹本臣属吾国,今佩汉印绶来,迫吾国 而田,必为害。” 龟兹国王遂即杀了赖丹,并向汉朝谢罪。这说明龟兹国恨的是赖丹,但并不反对汉 的屯田。同年,楼兰王死,匈奴立其子为王,让楼兰与匈奴共同反汉。大将军霍光闻讯后,派傅介子出 使楼兰诱杀楼兰王,立其弟尉屠耆为王,改其国名为鄯善。新王怕匈奴报复,主动献出其国伊循城肥沃土地,请求“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汉遂“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 。伊循屯田,开始时规模比较小,以后改由都尉管理,规模扩大。《汉书·西域传》说:“伊循官置,始此矣。” 说明昭帝时在伊循又开辟一个屯田区,汉军实力更加强盛。 昭帝末年,匈奴与车师联系侵袭乌孙,乌孙公主上书求救,说:“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 一,共侵乌孙,唯天子幸救之。”汉收到乌孙公主上书后,就准备出兵讨伐匈奴,但因昭帝逝世停了下来。宣帝即位后,公主与昆弥又上书,说匈奴连发大军侵袭乌孙,并表示如果汉出兵救乌孙,乌孙愿发精兵五万,尽力击匈奴。
楼兰古城遗址
于是汉在公元前72年,派遣祁连将军田广明率四万骑兵出西河,度辽将军范明友率三万余骑兵出张掖,前将军韩增率三万余骑兵出云中,蒲类将军赵充国率三万余骑兵 出酒泉,虎牙将军田顺率三万余骑兵出五原,约定各路军都出两千里而还。另派常惠监护乌孙五万精 兵共击匈奴。匈奴听说汉军大举出征,遂率老弱及畜产远遁,故五将军皆少所得,也未能出塞达两千 里而还。唯乌孙五万骑兵追匈奴至右谷蠡王庭,俘获单于父行及名王以下四万级,马牛羊骆驼七十余 万头。匈奴损失极重,其民众负伤而亡及畜产死伤,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汉政府为表彰常惠,封常惠为长罗侯,并派常惠至乌孙,赏赐乌孙对匈奴作战的有功将士。同时为报龟兹国杀害赖丹之仇,汉发动西域诸国兵四万人,从三面进攻龟兹。龟兹王在大兵压境下表示谢罪,并把杀 害赖丹的贵人斩首,常惠才罢兵返回长安。
守卫西域的汉军
公元前71年冬,匈奴单于为报被乌孙战败之仇,遂亲率数万骑兵袭击乌孙,俘获一些老弱人等,但在撤退时,天气突变,猛降大雪,一日深丈余,军人、牲畜冻死者十有六七,匈奴更弱。丁 令、乌桓、乌孙从三面进攻,杀伤数万级,掠获战马数万匹,牛羊无数,再加上饥荒,人民死者十之有三, 畜产死者十之有五,匈奴更加虚弱,其在西域的盟国皆瓦解。不久汉又派遣三千骑兵,分三路进攻匈 奴,捕虏数千人。匈奴不敢还击,从此边境安定少事。公元前68年,匈奴壶衍鞮单于逝世,其弟左贤王被立为虚闾权渠单于。他想利用汉 “罢塞外诸城以休百姓” 的机会,派左大且渠与呼庐訾王各率一万骑兵,潜至汉边境准备偷袭。由于 有三个骑兵降汉泄露了消息,汉遂派四位将领各率五千骑兵,分三队,出塞数百里迎击匈奴,各捕获数 千人而还。同年,匈奴地区又闹饥荒,人畜死亡什之六七。其秋,匈奴居住在东方的西嗕种人,在其君 长率领下,有数千人驱赶畜产西行,“与瓯脱战,所战杀伤甚众,遂南降汉” 。这对匈奴又是一次严重 打击,其国势更加衰弱。 昭帝时,匈奴曾派四千骑兵屯田车师。汉五将军征匈奴时,赶走了匈奴在车师的屯田兵,车师复通于汉。后车师太子乌贵为王,与匈奴和亲,暗示匈奴截击汉通乌孙的使者。
5.都护府的设立与巩固
由于轮台和楼兰两个据点已经被汉朝驻军占据,只有车师还在游离状态。车师国位于从北疆进入南疆的要道重冲,所以战略地位十分险要,成了汉匈争夺的焦点。
车师古道连接南疆和北疆
公元前67年, 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派免刑徒田渠犂(今新疆尉犁)积谷,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与所将屯田吏士一 千五百人共击车师。车师王战败投降。匈奴准备发兵攻车师,见汉军势盛,撤走。郑吉只留少数兵力 保卫车师王,引兵归渠犂。车师王恐匈奴复至而见杀,乃轻骑奔乌孙。匈奴遂立原车师王昆弟兜莫为 车师王,收其余民东迁。郑吉后又派吏卒三百人在车师屯田。这是一次为争夺车师屯田的战争,以汉军大胜而结束,但匈奴对丧失车师屯田区,并不甘心。“单于、大臣皆曰: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害人国,不可不争也。” 因此,以后匈奴曾多次击车师。有一次郑吉率渠犂屯田吏士七千人往救之,被匈奴军包围。郑吉遂上书求救,他说:“车师去渠犂千余里,间以河山,北近匈奴,汉 兵在渠犂者势不能相救,愿益田卒。” 宣帝接到上书后,让大臣廷议。赵破奴等认为,应乘匈奴势弱 之时,消灭匈奴。魏相不同意赵破奴等人的意见,说什么匈奴已有善意,所得汉人已经送回,又不曾犯 边,“虽争田车师,不足致意” 。这是不懂屯田战略意义的谰言,但竟被宣帝采纳,反派兵往车师接郑 吉及屯田吏士回渠犂,而把车师让给匈奴,这是最大的失策。郑吉回渠犂后,朝廷任郑吉为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 匈奴虽占据了车师屯田区,但其实力大不如前,西域诸国并不听从匈奴支配,乌孙仍听命于汉,丁 令甚至不断骚扰匈奴,匈奴反击也无所得,在此情况下,就想联合西羌对抗汉朝。
都护府城池
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病故,匈奴发生内乱,出现五单于争斗,经过一段厮杀之 后,形成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南北对立之势。呼韩邪单于降汉;郅支单于退至漠北,控制西域,与汉 对抗。 在匈奴内乱之际,汉使郑吉在西域的势力得到发展。首先发诸国兵攻破车师,此时,匈奴日逐王 先贤掸在内乱中欲降汉,郑吉又发渠犂、龟兹诸国兵五万人,迎接日逐王所率领的一万二千人,小王将 十二人。由此郑吉“威震西域”。朝廷又命他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号称都护。西域都护设置自郑 吉始,从此屯田校尉也归都护管辖,西域都护统一了西域军事、政治、经济的大权,成为汉的地方行政 单位,郑吉因功劳卓著,被封为安远侯,立莫府,治乌垒城,自此“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匈奴在西域设置的僮仆校尉被废除。但匈奴有时还与西域的小国勾结共同反汉,不 过,对汉的威胁也微乎其微了。 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为向汉示好,即遣铢娄渠堂入侍为质,以示诚意。由此汉边 塞无事,减少戍卒十分之二。 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本是兄弟,但为争夺单于之位而反目成仇。郅支单于攻击呼韩邪。呼韩 邪战败,郅支遂占据了单于庭。左伊秩訾王向呼韩邪建议:“劝令称臣,入朝事汉,从汉求助,如此匈奴 乃定。” 呼韩邪授受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议,引兵靠近五原塞,派其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并向汉表 示,每三年入朝一次。汉朝同意,给予呼韩邪单于位在诸侯王以上的礼遇。郅至单于看到呼韩邪降汉 受到优待,也遣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侍,但汉对郅支单于侍子表示冷淡。汉对呼韩邪和郅支的侍子采 取区别对待的政策,是符合以夷制夷的战略原则的,使两匈奴之间产生矛盾。
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朝汉,自称藩臣,宣帝优礼有加,赏赐甚厚。二月,汉欲 送呼韩邪回国。呼韩邪自请:“愿留居幕南光禄塞下,有急,保汉受降城。” 汉政府婉拒,仍遣使隆重 送单于回国。汉这一举动影响很大。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
原来“自乌孙以西至安息诸国近匈奴者,皆畏匈奴而轻汉,及呼 韩邪朝汉后,咸尊汉矣” 。汉在西域占了绝对优势。 汉元帝初即位,公元前48年,初置戊己校尉,派人于车师故地屯田,表明元帝经 营西域的决心。 匈奴郅支单于怨恨汉朝袒护呼韩邪,而要求其质子回国,汉遣卫司马谷吉护送。至匈奴,郅支不 仅不感谢,竟一怒杀了谷吉。郅支为怕汉的报复,欲远走避祸,而此时西域的康居国因常被乌孙所困 扰,就想联合郅支而击乌孙。郅支早就怨恨乌孙,故两者一拍即合,郅支可依康居,康居可借匈奴兵力击乌孙。
公元前44年,康居借匈奴兵力攻击乌孙,“深入至赤谷城,杀掠人民, 驱畜产去,乌孙不敢追,西边空虚不居五千里”。郅支单于自与康居联合战胜乌孙后,又以大国自居,乘胜骄纵,但康居对他并不尊重,郅支遂向康居 贵人及人民示威,又征发民众筑城,并向西域诸国征税,引起西域人民的反对。汉派使者质问谷吉的死 因,郅支困辱汉使者而不肯答复。
6.最后的胜利
郅支城之战
公元前37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共同谋划,认 为西域本属匈奴,现在郅支威名远闻,侵凌乌孙和大宛,如不及早征服,后必为患。陈汤说:如此时出兵 讨伐,“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甘延寿同意陈汤的意见,但主张先奏请朝廷,然后再出兵。陈汤 认为如果先奏朝廷,拖延时间反而不利。时甘延寿久病,不能视事,陈汤遂矫制发城郭诸国兵及车师 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准备出击郅支。甘延寿知道后急起阻拦。陈汤按剑对甘延寿说:“大众已集会,竖 子欲沮众邪!” 甘延寿只好听从陈汤的部署。陈汤合汉、胡共四万余人,分别由六校尉统领,分两路 进攻郅支。至单于城,四面围攻。单于城是康居让出一片土地而新建的城市,外城是木城,内城是土 城,土城内是大内(单于的宫殿区)。汉军用火攻木城,郅支在城楼上顽抗,被箭射中鼻孔,退入土城。 汉军钲鼓声动地,追入土城,郅支又退入大内,中剑而亡。此战共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 十八级,生虏一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郅支单于在西域的势力全部被消灭。但立此大功的陈汤、甘延寿因矫制灭郅支,朝中权臣许嘉、王商等人主张不仅不能封赏,而且还要追治矫诏之罪,幸赖宗正刘 向秉公直言,认为甘延寿和陈汤诛灭郅支是“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元帝采 纳刘向的意见,封甘延寿为文成侯,陈汤为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
陈汤的豪言壮语
但成帝即位后,还有人追究甘延寿、陈汤的矫制之罪。甘延寿已死,无人责问,陈汤则一次被夺爵为士伍,再次免为庶人。陈汤死后,才被追谥为“破胡壮侯”。立大功的人,终归还是被承认的。 郅支单于被消灭后,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喜的是对手已亡,不再有内部斗争;惧的是郅支亡后, 汉会对他加强控制。于是在公元前35年上书朝廷,愿入朝晋见,公元前33年 春正月,呼韩邪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呼韩邪非常高兴, 又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元帝让群臣廷议呼 韩邪的上书,皆以为便,唯郎中侯应提出“罢边备塞吏卒十不可”的意见。元帝接受了侯应“十不可” 意见,并下诏“勿议罢边塞事”,遂让车骑将军许嘉把意见传达给呼韩邪单于,并解释说:“中国四方皆 有关梁障塞,非独以备塞外也。” 呼韩邪表示理解,仍与汉保塞和亲。 王昭君入匈奴后,被立为宁胡阏氏,生一男,名伊奢智牙师,后为日逐王,坚持与汉和亲。公元前31年,呼韩邪病故,复株累单于立,按匈奴习俗,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为须卜居次,次为当于居次。匈奴与汉仍坚持友好而臣属的关系,直至王莽当政前都没有改变。
回顾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至此已起了根本的变化,汉朝征服朝鲜是切断了匈奴的左臂,那么在西域的行动是切断了匈奴的右臂,在高帝、惠帝、吕后和文、景时期,汉对匈奴 是屈辱和亲时期。汉以公主嫁匈奴单于,还要陪送大量金帛财物,而匈奴仍侵边杀掠不止,甚至写信 污辱吕后,汉都是逆来顺受。自呼韩邪单于降汉后,汉与匈奴仍保持和亲关系,但双方的地位则发生 了质的变化:一,前期和亲,汉必须以公主或以翁主冒充公主嫁给单于,现以后宫良家子即可;二,汉与 匈奴已不是昆弟之国,而是臣属关系;三,汉初和亲之后,匈奴照旧侵边杀掠,而现在和亲后自愿保塞安民;四,汉初文帝时,是汉向匈奴提出:“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 室,朕亦制之。” 这是汉向匈奴提出愿以长城为界,但匈奴不予理睬。自呼韩邪降汉,是匈奴向汉提 出:“孝宣、孝元皇帝哀怜,为作约束,自长城以南,天子有之,长城以北,单于有之。”这是汉国势盛, 不再承认以长城为界,匈奴想恢复旧约,汉也不予理睬。但匈奴并没有因此与汉闹翻,仍保持与汉友 好和睦关系。 汉在西域的战争,主要还是对匈奴的战争。因为西域原本在匈奴的控制下,设有僮仆校尉统辖西 域,并想利用西域的人力、物力与汉抗衡。汉要进入西域,与匈奴自然要发生战争。由于匈奴的实力 逐渐衰弱,故汉对匈奴问题的解决比对西域还要早。
车师古道
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之后, 废除匈奴的僮仆校尉,已基本把匈奴赶出西域。西域已进入汉的管辖版图。后来郅支单于想恢复匈 奴在西域的势力,终因势弱而未得逞,反被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所消灭,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彻底被排除。 在汉与匈奴争夺西域期间,归服汉的乌孙国曾发生权位之争,解忧公主的侍者冯夫人有才 干,宣帝命她去调解乌孙的内争。冯夫人遂在乌孙设立大、小两国王以平衡两大势力的斗争, 但两昆弥之间的矛盾,直到元、成、哀三帝时仍存在,使“汉用忧劳,且无宁岁” 。但两昆弥都亲附西 域都护段会宗,故未酿成大患。公元前1年春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大昆弥伊秩糜 皆来朝,汉以为荣。时西域凡五十国,自译长至将、相、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 ,说明西域诸国已承认汉的宗主国地位,汉在西域大获全胜。
7.总结
丝路的开辟纯粹是汉朝为了联合西域的潜在盟友月氏去夹击匈奴,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贸易而贸易;丝路贸易仅仅是汉武帝对匈奴大战略的一部分意外收获而已。丝路的贸易在中国这边,还是以官办贸易为主,民营贸易为辅。而国外则是反过来的。
如果说汉武帝的武功的长期代价,是海内人口减半,大量的农民破产,最后转投入豪强门下,为西汉的覆灭和以豪强地主为主体的东汉政权的兴起埋下了伏笔。东汉的风教之盛虽然闻名于后世,但是在开扩边疆方面不如西汉,显得非常保守,远征由张骞式的集团和李广利的大规模远征,变成了班超的小分队行动。
而汉朝在经营西域的韬略上,由早期的强行武力征服,不懂国际规则,变成了熟知西域风俗,尊重本地文化,入乡随俗,体现了眼界的开扩和心胸的扩大;而先镇守以农耕区为主的南疆,以南疆制衡游牧的北疆的策略,为之后历代中原王朝所继承。而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则标志了中国对西域地区自古以来的主权,无论是历史传承还是战略部署,都是不容外人觊觎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从强取到归心,这一政策转变降服20余国:西汉的西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