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博客测试博客测试博客

遗产何时耗尽?2025年的俄军装甲车辆、基地与工厂现状

遗产何时耗尽?2025年的俄军装甲车辆、基地与工厂现状

25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目录
收起
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有趣的观察结果
存储基地所现存的修复潜力
第22储存基地
第111储存基地
第2544储存基地
第769储存基地
第6018储存基地
装甲修理厂(BTRZ)
第103装甲修理厂
第560装甲修理厂
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厂
结论

注:本文不代表译者观点。纯粹兴趣爱好所进行简译,若有问题可在评论区指出,感谢。

原文写自2025年3月29日,标题是Танки, бази та заводи Московії станом на початок 2025。本文是OSINT

ResurgamMortis Arterna

对莫斯科储存基地储备的联合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 1、在统计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将此前被视为金属废品的装备单位纳入计算。采取这一步骤的原因是,来自大多数存储基地的新图像都显示了坦克坟场出现了"活动"迹象。

换句话说,即使在基地里面那些原本乱堆乱放着修复难度几乎等同于从零制造新装备(有时甚至更耗时且成本更高)的装备的区域,在最新的图像里也首次发现了在这些区域里(开战)三年来的活动迹象。因此,就连空的车体也被计入了装备单位。尽管从逻辑上讲,我们似乎不应该这样做...

  • 2、根据2025年2月的图像对储备基地的坦克数量的统计显示,自2022年以来,从露天的储存基地共减少了2069辆各型坦克。

我们还评估,约有2000辆坦克处于封闭储存状态(即在仓库内),作为(状态)最佳的装备,仓库内的坦克被优先移出,这一点通过许多显示机库周边长期无活动的图像得到证实。

总体而言,根据我们的统计,2022至2025年间莫斯科共解封了超过4000辆各型坦克占其所有坦克的54%,几乎等于所有处于良好可修复状态坦克的总数。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从储备基地移出坦克的速度已显著下降。从2022至2024年,每年都有移出(储备基地内的)数千辆坦克,而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从露天储存场移出的坦克数量仅为342辆。

与此同时,主要存储基地仍存有3463辆坦克,这表明易于修复的坦克储备已告枯竭,因为装甲车辆工厂修复单件装备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

  • 的停车场内目前尚有1253辆坦克(等待翻修)。值得注意的是,坦克数量自2024年2月的1500辆首次出现下降,这表明来自储存基地的装备输入速度正在减缓。
  • 4、因此,储存基地和装甲车辆修理厂合计存有约4716辆坦克。但至关重要的是需要明白,其中大部分不会被修复,其或将被取出部分可用零件用于现有坦克的修复和维护。

之后再做翻译。

总体而言,我们的评估认为约有1200辆坦克仍可能通过修复现有的储备装备来快速投入现役,其速度将快于从零开始生产。但其余装备的修复耗时将与全新制造相当,这对战损补充将产生灾难性影响。关于该评估的依据及具体计算方法,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展开论述。

  • 5、装甲战斗车辆统计。由于我们获取和采购的图像资料涵盖了主要装甲战斗车辆储存区域——包括BMP-1/2/3

、BMD、MT-LB、MT-LB(u)以及BTR-50/60/70

  • 等型号,我们决定对此类装备也进行统计。主要存储基地内储存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战斗车辆数量减少了43%,即从以2021年为基准年开始的7445辆减少3252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采用的研究基准年(2021年)数据来源于Jompi(推上为Jompy)和Covert Cabal研究人员的详尽调查。

在逐项分析各基地情况前,我们认为有必要单独指出若干值得关注的附带观察结果。

有趣的观察结果

  • 1、位于莫斯科的储存基地开始对坦克坟场进行筛选作业,这些区域原本不属于常规储存范围。这是观察期间首次记录到此类活动,表明基地现有可用储备已高度枯竭,难以补充战损。
  • 2、通过对2024/25年度不同时期的冬季图像、雪地痕迹及其他观测工具分析,我们发现封闭的储存区域(即仓库周边)几乎完全不存在活动迹象。

若2024年初个别基地还记录到仓库内存储装备的调动,那么截至2024年12月/2025年1月,类似活动已完全消失。这使我们能够确认:作为最易修复的装备,在仓库内存储的装备已被全部调出,或投入前线,或送往工厂修复。

  • 3、为补充BMP的损失,莫斯科开始解封BTR-60/70。从优先解封BTR-1/2、MT-LB、MT-LB(u)转向防护性能更弱的轮式装输BTR-60/70,表明前述型号的快速修复储备已告枯竭。
  • 4、修理厂开始利用自己存储区所储存的装备。这些位于装甲车辆修理厂(BTRZ)区域的装备大多已被拆解用于出口订单或升级项目,且保持未移动状态超过10-15年。这表明储存基地的剩余装备质量已与修理厂场地上多年拆解的装备相当。
  • 5、2022-2023年大规模从储存基地调运的装备(特别是坦克类)在待修区的数量正逐步减少。我们评估,由于存储基地和装甲修理厂待修区的T-80

T-55

  • 坦克(相较储存中的T-72而言)。
  • 8、根据我们对基地和BTRZ(装甲运兵车)资产的调运情况的分析,结合现有修复速率数据,可构建(仅为近似值)坦克修复/生产速率的相关性模型:2022年月均120辆(年约1500辆);2023年底降至月均90辆(年约1100辆)。该生产速率(生产指修复+制造)大致覆盖莫斯科军队当年的坦克损失。

2024年底,平均生产速率已降至月均50辆(年合约600辆),在需年补充1200-1300辆坦克的背景下,该速率已显著低于损失速度。

2025年初期观测数据显示生产速率约为月均30-35辆(年约360-400辆),且存在2025年上半年末修复速率骤降风险。该降速主要源于可现代化改造或修复的T-80坦克储备的最终枯竭了。

因此,我们看到:自2025年下半年起,莫斯科军队当前的坦克损失补充速度理论上最多只能覆盖前线实际损失的30%。

因此,从2025年起坦克数量将急剧减少,这将导致突击作战中技术装备的参战比降低。相应的,这会增加突击期间步兵的损失,并对侵略国经济产生相应后果。

我们的结论并非声称莫斯科将"没有装备"。莫斯科有能力生产,并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从基地修复装备。然而,由于补充损失能力下降,装甲资产在突击中的使用强度将继续降低。这反过来将导致步兵损失相应增加,并加重莫斯科预算对新兵招募和保障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的指挥部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降低进攻速度以减少对装甲装备的需求,要么减少突击中技术装备的参与并接受步兵损失增加及其相应的军事和经济后果。

若莫斯科指挥部试图通过增加步兵投入来维持当前进攻速度,在缺乏足够机动车辆支援的情况下,这必然导致损失成比例增加。

例如,截至2022年2月24日,莫斯科军队拥有约3200辆坦克。2022至2024年间,莫斯科又额外组建了11个师,根据计算(每师约187至210辆坦克),本应将编制内的坦克数量提升至5000-5100辆。

但根据OSINT的数据及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各情报部门评论,2024年初在乌克兰境内及边境地区部署的俄军集群约有2200辆坦克。鉴于2024年下半年损失速度超过恢复速度,可以推测截至2025年,莫斯科在乌克兰及边境地区的集群,据我们评估拥有不到2000辆坦克。即编制数量的40%。

2025年,俄国工业理论上将生产、恢复或维修最多400辆坦克。即理论上俄军对乌作战集群可能拥有2400辆坦克,但考虑到2025年战场损失,若莫斯科试图保持2022/23/24年的装备使用速度,将导致2025年损失1200辆坦克,到2025年底战斗部队中的坦克总数将减少至1200辆(即原先的2400辆将减去1200辆的损失)。

这仅是编制坦克数量的23%。未来随着每个生产周期,由于送修装备质量恶化,坦克生产速度将持续下降。

由于所谓"生产"的坦克中80%是修复储存基地的装备,只有不到20%属于全新制造,这种构成将继续导致资源枯竭。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是维持现有装备使用强度。

根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数据,从2022年5月17日至2024年5月6日,莫斯科真正从零生产的坦克仅制造了164辆T-90M

。即年产量约80辆

这是莫斯科唯一能够相对从零制造的坦克型号。但即使这些每年生产80辆的T-90M中,可能包含部分由储存基地中超过100辆T-90升级至T-90M的改装案例。

机械化程度降低将导致伤亡增加并加剧莫斯科财政压力:从阵亡抚恤、伤残士兵安置到必须提高新兵招募和保障支出。

因此我们强调,必须从更广泛视角看待莫斯科修复装备能力下降问题,而非简单认为"坦克耗尽即战争结束"。不。这是错误的认知。一定数量的坦克装甲车辆将始终存在(因其仍在生产),但不足以补充损失的产能将引发从经济到政治社会层面的连锁反应。

因此,关于储存基地和修复速度的信息必须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分析,特别是"这将影响什么"及其经济后果会影响什么。

另外,值得单独说明储存基地剩余的修复潜力。

存储基地所现存的修复潜力

存储基地现存3463辆坦克。装甲工厂的待修区另有约1253辆。合计——4716辆。但需明确并非所有坦克都能或将被修复,因这些坦克的技术状态堪忧。

例如,在4716辆中约650辆为T-64,因需要乌克兰生产的部件而无法修复。唯一希望是通过走私获取零件,但考虑到莫斯科军队现役T-64的维护需求,走私的规模有多大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所以还剩余约4000+辆。但其中约2/3是技术状况极其糟糕的坦克,需近乎从零修复。因此大部分坦克(技术状况糟糕的)的零件将被捐出,只有少量会在最后阶段被修复。

最终,仅约1200辆坦克可在大修后恢复使用。虽然这需要更多时间和资金,但也比全新制造稍快一些。

归根结底,莫斯科军工部门仍有可修复装备,但"修复速度"的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存储基地可用装备的枯竭,该速度正在急剧下降。

我们已从多方面观察到莫斯科军队面临的机械化困境。现有装备尚可支撑机械化突击,但生产速度已无法弥补当前损失。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考察各基地的独特情况及其特色。

——

第22储存基地

坦克方面变化不大。

这种情况与该基地几乎完全耗尽自身潜力有关。相较于2021年基地储存的850辆坦克,目前仅存116辆T-80U/UD和T-80B/BV。剩余的技术状况最差的坦克已被系统整理并集中存放在单独区域。

很可能最后的T-80将在2025年中期被逐个送往装甲修理厂,届时负责T-80修复升级的鄂木斯克机械厂

自身的储备(也)将耗尽。2025年下半年该基地可被视为"空置"。

在剩余的116辆坦克中,约半数属于哈尔科夫的T-80UD。由于设计上的技术特性(缺乏通过走私获取的稀缺部件——哈尔科夫发动机),这些装备实际上将无法修复。

第22储存基地——BMP/BTR部分

状态普通的BMP-1步兵战车已被移出了部分。按当前速度,到2025年夏季初,该基地将只剩下坦克坟场。

第111储存基地

坦克方面

相比2024年未见显著变动。该基地2021年储存的890辆坦克,截至2025年2月剩余约260辆。主要为状态恶劣的T-55和T-62。这些坦克的使用可能自2025年下半年开始,届时T-80修复储备将完全耗尽。

第22储存基地——BMP/BTR部分

此处情况更为有趣。在存放BMP-1的坦克坟场区域开始出现活跃调动。往年观测中该区域因装备状态极差从未记录过活动。实际上该区域存放着早年被拆解的车辆,这些装备已被判定不可用并拖至"报废区"。

如今部分车辆正被拖拽至基地中心区域(推测为维修车间),随后又返回原位。雪地痕迹证实了此类装备操作。最初坟场区的BMP车体会消失,一段时间后重新出现在坟场的其他区域。

这种报废装备区的异常活跃迹象表明,军方正在筛选剩余零件以用作其他装备的零件捐献源。具体流程为:将车辆从堆积中分离、拖至基地中心、拆解零件后返回坟场的新位置,以避免与后续将经历相同循环的其他装备混淆。

第2544储存基地

坦克方面

相较于2021年初储存的436辆坦克,截至2025年1月剩余277辆。可用坦克已于2022/23年间(被全数)移出。2024年后几乎未记录装备调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统计期间消失的数十辆坦克中,包括多辆无炮塔的T-72。推测这些装备可能被运往库伯科沃,用作零件捐献源或特种装备的履带式底盘。

第2544储存基地——BMP/BTR部分

在易修复的BMP-1/2耗尽后,该基地开始解封BTR-60/70型装甲车。尽管这些轮式装甲车防护性能较弱且状态恶劣,但相比基地剩余的BMP-1车体状况稍好。因此BTR-60/70的修复可行性将高于剩余BMP-1。

第769储存基地

坦克方面

该基地储存着各储存点中最大规模的T-62坦克群——超过800辆。但自2022年移除了最可用单位后,后续年份基本未观测到坦克相关活动。仅有个别拆解案例。多数T-62状态极差,可以用半死不活来形容,但我们仍将其计入统计。从最坏的情况出发。

第769储存基地——BMP/BTR部分

与其他基地类似,BMP坟场区域出现异常活动。我想再次指出,我们谈论的不是常规存储设备的储存区,而是存放待报废残骸的坟场。这些BMP车体正被拖至基地中央区域分散存放,以确保从任何一侧都能自由进出。

推测此举旨在通过拆解多辆残骸(BMP)拼凑可用单位,或纯粹作为零件捐献源。基地其他区域未见活动,表明多数装备已被榨干其价值,至少需要长期修复(实际上几乎需要从头开修)。

第6018储存基地

坦克方面

相较2021年储存的200辆坦克(含空车体),截至当前仅剩余了约59辆。这些技术状态最差的坦克自2023年起未移动过。

第6018储存基地——BMP/BTR部分

现在已无状态正常装备。剩余的436辆BMP-1和BTR-80包含技术状况最差的型号,多数仅剩空车体具备修复可能。与其他基地相同,坟场区域开始出现调动。某区域的BMP车体残骸交错排列,以确保自由运输。

和以前的基地一样:他们的目标是将数个(报废的)装备变成一个可以(正常)工作的装备,或者只将其备件捐出。在而另一个存放着最差的BMP的基地内,多达20辆BMP-1被无序地移走了,这表明他们正在寻找适合修复的坦克。

另对所有基地补充说明,仓库封闭储存区周边几乎未见装备移动迹象(通过雪地痕迹追踪,尤以冬季明显)。这证实早年间状态最佳的封闭储存装备已被调出。目前仓库处于空置状态。封闭储存仓库的容量理论上可容纳1500-2000辆坦克(不计其他装备)。

装甲修理厂(BTRZ)

总体趋势

  • 在2022-23年大批车辆从储存基地转入修复,等待修复的车辆数量急剧增加。从2022-23年到2024年初各修理厂待修区出现严重拥堵。这种超负荷状态持续至2024年初,装备输入量逐步下降。2024年起,储存基地至修理厂待修区的装备运输量显著减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已经讨论过多次:适合相对快速修复的装备已经用完。
  • 从储存基地运到等待区的装备明显减少。
  • 根据长期观测估算,修理厂坦克修复速率从2022年的月均120-150辆,降至2024年底-2025年初的30-35辆。该结论基于储存基地解封速度、待修区装备流动趋势等多指标所综合得出的。当然。速度上的数字是主观估计的,但这一估计有许多确证。

第103装甲修理厂

待修区坦克数量从2024年2月的700辆降至2025年2月的525辆。该厂首次启用自有储存区的T-62,该区域十余年未被动用且曾用于其他装备修复。这表明储存基地的T-62状态并不优于厂区部分拆解的T-62残骸,因此从基地运输至修理厂已无太大意义。

第560装甲修理厂

无明显变化。厂区产能集中于BMP和BMD-2修复,该工厂似乎不从事坦克的修复。与去年相同,场地内存约100辆坦克。

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厂

卫星图像记录到T-80的运输活动。这可能是最后一批可用T-80被运抵厂区。厂区现存有473辆坦克,但您不应期待其能全部修复并投入前线。大量单位已被拆解。无证据表明该厂正在从零生产T-80系列坦克。工厂主要从事修复/升级工作。至2025年夏初,大部分零件捐献源将耗尽,修复速率将显著下降。

结论

前线趋势显示莫斯科占领军在突击乌克兰阵地时民用车辆使用量激增。据乌克兰总参谋部数据,被摧毁的占领军车辆数量从2024年下半年初的月均1000辆飙升至年底的3000辆。

莫斯科汽车运输装备损失增加既与乌军无人机系统发展相关,也与其在突击任务中使用改装民用车辆有关。此类损失激增不能单纯归因于无人机技术进步或战斗强度。

与此同时,由于装甲装备参与突击的频率降低,坦克及其他装甲装备的损失速度开始下降。从2024年9-11月记录的300-400起坦克损伤/摧毁案例,降至2024年12月-2025年1月的200-240起。

该趋势不仅体现在乌克兰总参谋部数据,也得到其他如OSINT研究证实。

储存基地资源枯竭导致装甲修理厂接收的待修装备质量持续恶化,进而降低了修复速度。修复速率下降引发战斗部队装备短缺。因此,莫斯科指挥层维持战斗强度的时间越长,装备缺口越严重,最终面临两难抉择:降低强度或用步兵弥补装备不足。

机动装甲车辆的减少与增加步兵突击(强度)将推高伤亡率。(因而)更高伤亡需要预算额外资源补充兵员。补充资源加重财政负担并加剧莫斯科经济滞胀趋势。是的,每个新的周期都是如此。

每个螺旋式循环都加剧负面影响,最终使趋势转化为战略级因素。

这正是我们持续监测储存基地与工厂的原因——并非为了预测莫斯科何时耗尽坦克,而是追踪这一战略进程的演变轨迹。

完。

发布于 2025-04-01 01:53・IP 属地浙江
  • 坦克储备耗尽,T-80的修复与现代化升级工作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停止
  • 6、到2025年下半年,处于"可用状态"(即具备较快修复条件)的坦克将彻底耗尽。届时仅存的装备单位将需要近乎从零开始的修复,意味着需要投入相应资金和时间成本。
  • 7、自2025年下半年起,修复重点将转向储存状态同样恶劣但相对更容易从零修复的T-6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测试博客 » 遗产何时耗尽?2025年的俄军装甲车辆、基地与工厂现状